沈玉玉
摘 要:城鎮化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但與此同時農村土地大量閑置的問題也擺在了我們面前。因此在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如何有效實現農村土地流轉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本文首先分析當前農村土地流轉的意義,然后指出了土地流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嘗試探索有效的解決措施,以期對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城鎮化;農村土地;土地流轉
1.城鎮化背景下農村土地流轉的意義
農村土地流轉是指建立在土地的承包方和受讓方雙方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將土地的經營權,也就是使用權轉讓給其他農戶或者經濟組,且流轉土地不能用于非農業生產。其中,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在流轉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經營權存續期間有決定土地是否流轉和獲得流轉費用等權力。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和改革開放的日益發展,我國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個體或小農的經營模式無法滿足農業生產規模化、專業化、機械化的發展需求,缺乏在市場經濟中競爭的技術能力。伴隨城鎮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城務工,加快了城鎮化進程,卻致使農村土地大量閑置,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極大浪費。
加快農村土地流轉逐漸提上日程,成為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點。土地流轉還牽涉到民生問題,解決得好可以有效促進農村地區服務業與工業的發展,將農村剩余勞動力吸納到第二、三產業當中,提高勞動力的有效利用率。
2.現階段農村土地流轉中的問題及困境
2.1農民思想受制約,缺乏主動流轉意愿
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重要保障,在加上大多數農民文化程度較低,對于土地流轉有很多疑惑和不解。而且一旦流轉,再就業就成了擺在傳統農民面前的一大難題。加上我國農村現有的社會保障機制仍待完善,流轉之后的租金與農民預期存有一定差距,致使他們不敢輕易脫離土地。
2.2地方政府在土地流轉中的作用亟待發揮
部分地方政府雖然意識到土地流轉的重要作用,但在具體落實上沒有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和管理作用。沒有建立起規范完善有效的管理機制,導致當地土地流轉市場極為混亂,農民私下流轉的現象頻頻發生。這種流轉方式手續不規范,必然會產生很多后續的問題和糾紛,最終還是農民的切身利益受損。
2.3經營主體的數量和規模有限,無法全盤接手
土地流轉的目的地是經營規模大戶,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規模大戶的數量不多,效益欠佳。農產品的結構單一,質量參差不齊,無法有效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缺乏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因此經營大戶普遍缺乏擴大再生產的意愿,帶動能力不強,對整個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缺乏拉動效應。
2.4市場機制不完備,缺乏有效融資渠道
城鎮化和工業化相互促進,不同程度上抬高了土地流轉價格,但有效的流轉價格機制還未建立,這就在相當程度上挫傷了經營大戶的積極性。又缺乏有效的融資渠道,經營大戶即便是將土地集中起來也很難進行基礎設施完善和綜合性開發工作,影響了農村土地的規模化經營進展。
3.針對土地流轉問題的解決措施
3.1加強宣傳和引導,提升農民綜合素質
農民對土地流轉存有顧慮是因為對這方面缺乏了解,偏聽偏信,容易造成更大的誤解。所以首要任務是做好宣傳和引導,例如組織專家下鄉講座,在地方電視臺播放相關節目,免費發放宣傳手冊等。也可以通過樹立典型的方式推進宣傳工作,選擇有影響力的農戶重點引導,起到帶頭作用。
在思想上進一步解放,幫助農民樹立市場經濟觀念,脫離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大力培養新型農民,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進行職業培訓和就業幫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穩定增收,有效提升他們在土地流轉之后的再就業能力,打消他們的后顧之憂。
3.2強化政府職能,完善監管機制
地方政府在解決農村土地流轉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強化政府職能,進一步發揮管理和引導作用。地方政府應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監理相關的規章制度,對土地流轉價格、土地開發方式、土地流轉中介進行長效監管。建立村民決議制度,積極聽取農民的意見反饋,避免流轉過程中的不規范操作,擾亂市場秩序,打擊農民積極性。
在促進農民在就業方面,地方政府應大力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為剩余勞動力提供多種選擇,有效改善生活條件。同時應積極進行新興產業的探索,為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薪資待遇,將保障農民權益落到實處。
3.3建立有效激勵措施,大力扶持規模經營主體
加大項目支持和政策傾斜力度,積極為規模經營主體提供技術指導和智力支持,拓展經營范圍,拓寬銷售渠道,發展規模化、多樣化、專業化、集約化的農業生產方式,有效提升經營大戶的抗風險能力。
嘗試創立農田合作社,鼓勵就地把傳統農民轉變為經營大戶。選取較為合適的優秀村民為代表,帶領其他村民加入,各成員以合伙人的身份將土地經營權流轉至合作社,幫扶農民盡快實現土地規模化的經營方式。
3.4完善政府服務職能,拓展融資渠道
地方政府應進一步完善服務職能,積極探索土地經營權質押貸款等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為經營大戶解決后顧之憂。同時建立健全資金監管機制,保證資金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方式,促進農業規?;a的技術進步和農業生產機械的更新換代。
積極促進農業和二、三產業的融合,有效實現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將資金重點投在有品牌效應的重點產品和龍頭企業,高度重視農產品品質的提升,積極拓展銷售渠道,加快資金流轉和回籠的速度,對農業規?;a形成強有力的支撐。
4.結束語
城鎮化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也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趨勢。不可避免地,城鎮化的過程促生了農村土地流轉的問題逐一產生。這些問題的存在對農民的利益造成了嚴重損害,也會對新型農業的發展造成持續性的影響。針對現有實際和本地情況,我們應該積極探索,以此推進新型城鎮化和美麗新農村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向東.城鎮化背景下農村土地流轉現狀及發展對策[J].農業工程.2019,9(6):90-92.
[2]葉江帆,郭艷麗.制約農村土地流轉問題分析及對策[J].現代農村科技.2019,9(6):14,54.
[3]宋向紅.新時代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J].農家參謀.2019,7(6):27.
[4]王坤,歐陽麗.農村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融資模式的創新策略[J].中外企業家.2019,19: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