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斌
摘 要:隨著我國博物館事業迅速發展,服務質量與發展速度還存在不匹配之處,導致博物館功能難以較好實現,優化博物館服務成為推動博物館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本文以博物館服務為研究視角,從服務的方法、環節、內容、環境等方面,提出了優化服務的具體措施,以期對促進博物館事業高質量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時代;博物館;服務;創新發展
隨著博物館事業的發展,博物館的服務理念和方式都發生著明顯的變化,傳統的思維理念和工作方法已經難以順應時代的發展,迫切需要結合社會需求進行創新。而創新的重要方向,就是依托互聯網技術,依托社會化的發展思路,建立新的服務平臺,提出新的服務舉措,有效提升服務質量。
一、推動博物館服務理念創新
博物館作為公益性文化機構,其免費開放的核心任務就是開展博物館教育服務。想要推動博物館服務方式創新,首先需要積極適應社會和觀眾需要的發展和變化,培養敢于創新、善于創新的理念。要始終堅持全方位服務的理念。博物館的服務工作是系統的、多層的,展陳、講解、保管、研究等不同部室有不同的要求,滿足觀眾和博物館發展多樣化的需求,需要從全方位優化服務工作。一方面,要加強學習教育,讓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通過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不斷增強專業能力,熟練掌握新的設備,提升服務的水平。另一方面,要根據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發展要求、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以及文博事業發展趨勢,明確創新服務的內容和方向,創建獨具特色的服務型博物館,盡可能提升博物館的文化傳播作用、教育影響能力和社會服務水平。
二、推動博物館服務資源創新
文物是博物館最基本的資源,也是博物館服務的基礎。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博物館的服務資源實現了新的拓展,很多文物資源被轉換數字資源,不同地區的文物資源實現共享,文物使用價值不斷提升,服務方式發生變化。因此,我們在推動博物館服務創新過程中,必須更加重視文物的數字化建設,通過文物信息采集登記、數字化轉化等程序,建立文物網絡資源數據庫。同時,要加強地區之間、館際之間的聯系聯動,通過文物數據共享,豐富博物館的展出資源。以荊門市為例,可以首先將荊門、鐘祥、京山3個市內的博物館資源進行共享,然后在逐步實現與兄弟市州的共享。傳統博物館服務中,雖然也有交流展、臨時展,但是費時費力,對于經費需求較大,而且展出內容、場次有限,文物資源共享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
三、推動博物館服務平臺創新
主要是以現有博物館展陳服務為基礎,依托互聯網技術,搭建網絡博物館、數字博物館。以荊門市為例,雖然建立微信公眾號,但是僅限于博物館工作的交流、信息的發布,負載的其他功能還不夠。本文認為推動博物館的數字化平臺建設,必須從3個方面進行重點推進:一方面,要豐富數字化博物館的內容。分區、分塊、分專題將博物館現有的文物、研究、工作動態等全部納入網絡平臺之上,讓觀眾通過移動終端,可以全方位的欣賞到博物館的相關內容,甚至比現場參觀看到更為精彩。另一方面,要實現服務的個性化。即根據觀眾的需求,設計個性化、互動性的功能,提供最有針對性的服務,滿足觀眾多方面的需求;再一方面,要融合管理功能。即通過網絡平臺,在開展博物館服務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對博物館的運營管理。例如,在網絡平臺設置參觀預約功能,通過實施“網絡實名制定票”、“每日限流”、“高峰期分流觀眾”等方式,既滿足觀眾參觀需求,又實現了參觀人數的有效統計和科學控制,提升了博物館的精細化管理水平。
四、推動博物館服務隊伍創新
工作人員不足也是限制基層博物館提升服務水平的重要因素。優化博物館服務,還必須解決好服務隊伍建設的問題。從荊門市博物館的探索來看,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強博物館志愿者隊伍建設。一方面,博物館管理志愿者的工作人員要加強與志愿者團體的聯系,加強合作,幫助志愿者設計合適的志愿服務崗位;另一方面,要加強志愿者隊伍的培養。博物館服務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必須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博物館應該派遣,或者聘請專業教師,在職業志愿者開始工作后,每天提供適當的時間完成職業培訓。該模式可以提高志愿者服務質量,有效利用資源。再一方面,要加強對志愿者服務隊伍的管理。在認識到志愿者服務的重要性的同時,還要準確把握志愿者和博物館員工間的差異,側重于從觀眾服務等方面進行引導,不能將他們安排在過于專業的崗位上。
五、推動博物館服務環境創新
博物館環境可以分為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物理環境就是現有的硬件設施和設備,心理環境就是博物館為觀眾營造的參觀氛圍。一方面,要加強博物館的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各類公共基礎設施,增強博物的接待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強博物館環境布局和設計,營造良好的參觀氛圍。例如,博物館應充分考慮博物館的特色、文物的特點,以及觀眾的心理,進行具有特色的陳列展覽設計,讓觀眾有神秘感和歷史感。在博物館的空間中,還要盡量考慮觀眾的休閑需要,設計一些可以便于觀眾休息的場所,讓觀眾在參觀之余得到放松。
結語
綜上所述,博物館的服務水平與現實博物館的功能息息相關,隨著觀眾需求的變化、科學技術的發展,博物館需要不斷創新服務模式,為觀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熊鵑.智慧博物館建設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09):172-173.
[2]周世艷.新時期博物館網絡建設探討[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9,9(08):116-117+132.
[3]胡靜.關于博物館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的思考——以鄂爾多斯革命歷史博物館為例[J].中國民族博覽,2019(08):213-215.
[4]王丹,葉玉珍.對國內博物館志愿者隊伍管理工作的思考[J].客家文博,2019(03):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