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婷
【摘 要】本篇文章首先對幼兒園課程生活化的意蘊進行闡述,從思想誤區、方式誤區、教育誤區三個方面,對幼兒園課程生活化存在的誤區進行解析,并以此為依據,提出幼兒園課程生活化實施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意蘊;誤區;實施策略
生活化課程主要指幼兒在日常生活及基本認知的基礎上,開展一系列實現幼兒思維發展的課程。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通過創建生活化課程,可以引導幼兒在一個相對放松、快樂的環境中探索和分析問題,培養幼兒良好的思維意識,引導幼兒健康成長。
一、幼兒園課程生活化的意蘊
幼兒園課程生活化主要指把幼兒情感和生活結合到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把教育和生活充分結合,讓幼兒園教育更具有生活化氣息。幼兒園課程設定需要迎合幼兒發展需求,如果專業性比較強,知識深入將不利于幼兒理解,教育效果不理想。要想給幼兒提供精神上的享受,觸發幼兒心靈,需要適當開展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教育。
二、幼兒園課程生活化存在的誤區
(一)思想誤區
在當前幼兒園教育中,教師即便對幼兒生活和課程安排有所認識,但也比較片面,他們普遍認為幼兒園課程源于實際生活,只是在教育活動中適當貫徹一些生活化內容,把生活中的東西帶入到教學中,并沒有充分發揮幼兒園課程生活化作用。部分教師把諸多生活化元素隨意融合到教學中,對幼兒生活經驗牽強的總結為教學高于生活,沒有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和教育相關的內容,使得幼兒一直根據大人的思想理念成長,沒有真正回歸到幼兒世界。
(二)方式誤區
主題活動和幼兒生活整體性之間有著必然聯系,主題活動可以對教學內容加以整合,改變幼兒園教學模式,把有限教學資源應用價值全面發揮,這就導致部分教師錯誤認為開展主題活動等同于實現幼兒園課程生活化。在實際過程中,部分教師往往是讓幼兒參與一些生活化的主題活動,也就是讓主題活動和學習內容相互滲透,豐富教學模式,但是針對吃飯等日常生活細節沒有涉及。由此可見,當前幼兒園在教學生活化模式上比較單一,影響最終教育效果。
(三)教育誤區
大部分教師普遍把幼兒園課程生活化和科學課程當作一個對立形式,沒有將兩者充分結合,部分教師自身專業水平有限,無法實現對科學知識整合,也不能把科學知識和生活細節結合。在這種情況下,使得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改革無法深入實施。部分家長過于望子成龍,不愿意在幼兒園課程中設定太多關于生活化內容,而是注重基礎教育,這種教學方式無法激發幼兒學習積極性,和實際生活相偏離,喪失幼兒教育原有的樂趣。
三、幼兒園課程生活化實施策略
(一)強化思想認識
為了保證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教育順利進行,需要掌握幼兒園課程生活化含義。教師應該優化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教育理念,明確教育內容,改革教育方式,及時對幼兒學習成果進行考核。在選擇教育內容上,應該舍棄一些比較抽象的內容,盡可能實現教學內容簡化,選擇一些比較形象的內容,給幼兒更多關注,引導幼兒知識學習。在設定教學目標過程中,教師不可局限于幼兒基礎知識的掌握,還要注重對幼兒學習興趣培養。根據幼兒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從幼兒需求角度入手,科學制定教學方案,舍棄傳統教學方式,盡可能朝著幼兒自主探索方向改革。
(二)轉變教育方式
針對幼兒時期的孩子來說,思維發展不完善,其不會思考過多問題,往往根據自己直覺采取一系列行動。因為和幼兒生活化偏離的課程通常不易于被幼兒接受,所以幼兒教師需要給幼兒提供生活化情境,將一些不利于理解的內容還原到實際生活中,通過具體生活內容加深幼兒對知識點的了解。利用這種方式,可以引導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教師需要把課堂和生活充分結合,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及時找出生活中真實案例,將其融合到教學活動中。例如,教師可以適當組織安排學生參觀博物館等,教導幼兒怎樣乘坐交通工具及進入博物館需要排隊等,通過實際生活,讓幼兒園教育課程實現生活化變革。
(三)改革教育內容
現實生活對幼兒教育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兩者之間有著一定關聯性。如果強制把幼兒生活經驗和學習分離,將會給幼兒今后成長帶來不良影響。幼兒知識社會生活經驗不足,為了落實“完整幼兒”教育目標,需要加強幼兒各方教育。幼兒園課程生活化作為實現幼兒整體性的重要方式,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提出了整體教育方式,也就是要求教師結合幼兒實際情況,把所要教學的內容充分結合,把幼兒實際生活當作核心,系統傳遞給幼兒。在該模式下,可以便于幼兒茁壯成長。
四、結語
總而言之,開展幼兒園課程生活化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幼兒發展情況,合理設定教學方法和內容,采取良好的教學方式,提升幼兒教育質量。所以,幼兒園需要注重幼兒園課程生活化創新建設,設計一些迎合幼兒發展需求的課程,讓幼兒在教育活動中不但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同時也能獲得快樂,從而實現幼兒快樂發展。
參考文獻:
[1]宋傳菊.關于幼兒園課程生活化的實踐思考[J].新課程(綜合版),2018(05).
[2]湯婷婷.回歸生活:實施課程游戲化的基本前提[J].知音勵志,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