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雙初
有回聲,來自心靈深處。
今年國慶節前夕,我帶隊在一所學校檢查安全工作,其中學生食堂是必檢區域。在檢查完全部工作后,一位掌管食堂保管室鑰匙的后勤教師,像是認出了我,走過來對我說:特別感謝您,兩年前要不是您的關照,我連生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現在我的身體恢復得挺好的。
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一頭霧水。校長說出了他的名字。我一下子記起來了,對他有了印象。這位后勤教師當時患了心臟病,需要做搭橋手術,手術費很高昂,對一個普通教師家庭來說難以承受,我們遂根據實際在年終安排特困救助金時給予了考慮。資料是經過學校層層上報的,我們并沒有見過這位教師,想不到他倒記在了心底。
其實,每年我都要在系統牽頭組織資助為數不少的困難教職工,但讓人感恩不是我的本意,所謂“善欲人見,不是真善”,能夠在不經意間聽到有人給予肯定就很開心了。
也是國慶節前夕,縣內一位剛剛在今年教師節受到教育部表彰的全國優秀教師遭遇車禍,不幸去世。這位名叫文鋒的老師才41歲,正值人生美好時光,天妒英才,令人惋惜。
車禍發生于華燈初上時,當人們驚訝地發現受害者是他,小鎮瞬間沸騰了,關切的人群自發涌入醫院探望他,不能到現場的就用微信為他祈福。在他去世前的幾天里,人們以各種形式表達對他的關心,尤其是他所教班上的學生,在無計可施時,善良的孩子們竟悄悄去了當地一山巔廟宇為其禱告。在他的追悼會上,學生、同事、家長、群眾,能來的都來了,大家堅持要送他最后一程。
一位優秀教師走遠了,他的人生回響來自于一大片相識或不相識的人群,這是他成功的社會映射。做教師能做到這個份上,有這樣一個結局,盡管生命匆忙了些,真的也很值了。作為主管部門,我們為系統里有文鋒這樣的老師而感到驕傲,他為新時期前進中的縣域教育樹立了榜樣,成為教師學習的標桿。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七十華誕。三月份以來,尤其是國慶節前,為祖國集體放歌成為各地人們喜迎與歡慶佳節的重要形式,《我和我的祖國》《今天是你的生日》《歌唱祖國》等歌曲成了主旋律。這段時間,我有機會先后在縣、市參加了總工會系統組織的“我和我的祖國”萬名(十萬)職工同聲唱活動,又參加了市委組織的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群眾歌詠大賽總決賽,我們演唱的歌曲是毛澤東作詞的《憶秦娥·婁山關》。每當美妙的歌聲響起,一種豪邁油然而生。
悠悠七十載春秋,它的運行效果怎樣,總在耳邊回響的歌聲已作了回答,那是中華遼闊大地上滿意的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