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以良 楊學松
“51個班主任崗位,有72名老師爭先遞交了申請書,一改原來幾乎無人肯當班主任,需要領導做思想工作的現象。”說起學校最近的變化,瀘陽鎮中心小學校長楊英宋十分欣喜,他告訴記者,學校教師“庸懶散”、出工不出力的情況也明顯改善。
瀘陽鎮中心小學的變化得益于中方縣“縣管校聘”改革試點工作的扎實推進。作為“縣管校聘”改革試點縣,2019年4月中方縣出臺了《中方縣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實施方案》,探索“縣管為主、學校聘用、優化組合、競聘上崗”的教師管理體制改革,在全面提升了教師工作積極性的同時,力促中方縣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部門聯動,打通體制機制“任督二脈”
“一些教師相互攀比誰干得少,重活累活能推則推。”以前一到分配工作時,中方縣芙蓉學校校長楊再成就很頭疼。在中方縣一些學校,有些教師存在工作上討價還價,部分老師責任心不強,窩在“舒適區”應付工作的現象。
“以往教師在學段、學科、區域等分布不均,教師的編制、崗位等核定方式相對傳統,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在教師管理方面缺乏有效抓手。”中方縣教育局局長楊萬年解釋道,“吃大鍋飯”的教師隊伍風氣和陳舊的教師管理機制制約著教育發展,推行“縣管校聘”,深化教師管理制度改革為順應時代之舉,刻不容緩。
中方縣以“縣管”為基礎,由縣教育部門根據學校辦學規模和全縣教師編制總數核定各學校崗位總量。圍繞“校聘”,各學校成立教師競聘上崗工作領導小組,結合學校實際崗位需求和崗位競聘方案開展競聘。按照教育局聘校長、校長聘老師實行分層競聘。同時建立教師退出機制,落聘校長將作為普通老師重新競聘,落聘的老師將帶薪脫產培訓,再重新競聘上崗。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全縣共設置教師聘用崗位2264個,有2272名教師參加“縣管校聘”,2247名教師競聘上崗,25名落聘教師正參加培訓。
對癥下藥,化療教師隊伍建設“頑疾”
“我之前所在的桐木中學有學生366名,教師達52名,加上學校領導班子經常輪換,每次開展工作時總是有力沒處使。”從桐木中學跨校競聘到中方鎮中心小學的體育老師覃川對教師超編深有體會,到新學校后雖然工作量提升不少,節奏加快,但他充滿干勁。
全縣像覃川這樣跨校流動的教師共有347名,城區芙蓉學校等5所學校向缺崗學校交流聘任111人,推動了教師由超編學校向缺編的鄉鎮學校有序流動,有效破解了該縣教師資源均衡配置的“瓶頸”。
化解了教師資源配置難題,教師隊伍庸懶散這一現象也亟待改善。“此次‘縣管校聘通過競聘上崗,強化教師對崗位的心理認同,教師退出機制則增加了教師們的危機感,促進教師由‘要我干轉變為‘我要干。”楊萬年告訴記者,本次改革還實行與崗位掛鉤的結構工資制度,教師多勞多得,優績優酬。“意識到‘干多干少不一樣,這學期老師們分課由‘推課變成了‘要課。職業倦態現象減少,工作積極性明顯提高。”花橋鎮中學校長蒲宏學對教師轉變深有體會。
職務能上能下,人才能進能出,則是該縣教育系統用人制度的另一大改革亮點。原學校校長和優秀教師、中層管理人員公開競聘,打破原學校領導崗位行政任命制度。“來真的!敢挑戰就有機會。”是成功競聘為石寶學校校長丁永橋的切身感受。“雖然落聘,但在新崗位我會不斷提高自身管理能力,爭取下次機會。”中方鎮中心小學副校長唐柳是這次競聘校長隊伍中最年輕的一位,落聘后他重新競聘了副校長一職。“縣管校聘”給了很多這樣心存抱負的中層干部機會,激發了學校管理隊伍的積極性和緊迫感。
激發活力,引發均衡發展的“蝴蝶效應”
記者走訪了解到,“縣管校聘”后,教師之間交流增多,學校管理工作得到優化。“這學期班主任可以自選搭檔,與老師的溝通增多了。”瀘陽鎮中心小學四年級六班班主任關艷向記者解釋,以前老師上完課就走,難以了解學生情況,現在老師們相互配合,班級越管越好。辦公室主任周英也表示在考勤工作中老師們也減少敵對情緒,更加體諒理解。
“現在我終于能教自己喜歡且與專業相關的學科了。”中方縣芙蓉學校的語文教師肖晶雪獲益很大,之前她在石寶學校任教了一年的計算機課程,通過跨校競聘她終于能發揮自己專業所長。
以前有不少肖晶雪這樣的教師,“雙向選擇”使他們能夠根據自身實際和崗位需要,自由選擇聘任意向,教師在學段、學科間也逐漸得到了均衡配置。
“‘縣管校聘正逐漸拉高拉齊我縣中小學的師資水平,讓更多學生享受‘起點的公平。”記者從縣教育局獲悉,接下來中方縣將通過加大“跨校走教”“網聯校”支持力度,組織好落聘人員轉崗安置和帶薪能力提升培訓,做好崗位設置及工資改革有關工作,確保“縣管校聘”后續配套工作及時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