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瑾
【摘要】班集體是學校教學活動開展的基本單位,各項教育活動的展開都以班集體為核心,學生的全面、健康、快樂成長離不開班集體的引導、激勵、監督作用,班主任作為班級活動的組織者與參與者,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自我管理水平。為適應新時期國家對具有實踐精神和創造精神的新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本文提出班主任在班級日常管理中要著力培養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并從實踐的角度,結合學生自我管理的難點、痛點和實際教學環境,分階段、分目標地設計了班主任管理中學生自主管理的工作路徑,希望為提升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成長為新時期社會需優秀人才發揮一定參考作用。
【關鍵詞】學生;自我管理;班主任管理;實踐路徑
新課程標準基于課程目標、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一系列教學環節全方位、具體化地對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提出了實施意見,反復強調學生的個體性不容抹殺。作為班級管理工作的組織者與參與者,班主任要順應新課程改革要求,基于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目標進行科學的班級管理活動。然而,在班級管理中,仍存在“保姆型”、“專制型”、“放任型”等不合規的管理行為,“把班級還給學生,塑造群體的個性”無異于一句啞然失聲的口號。經過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要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獨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順應時代發展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發揮班集體的輻射帶動作用都離不開學生的自我管理。因此,新時期下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要將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作為重要管理任務,運用多種策略提升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一、學生自我管理的工作現狀
本文隨機選取了不同年級的學生及班主任共計300名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均采用不記名形式,力求全面客觀了解當前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的現狀。通過對調查結果定量、定性分析,我們發現不同階段的學生在自我管理的問題上雖具有特殊性,但同時也存在著如下共性特征:
(一)學生自我管理意識的脆弱性
現階段,社會環境中充斥著許多不正當的風氣、習慣,在處于求學階段的學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還未完全形成,他們的喜歡與憎惡往往受周圍人的影響,惡劣的社會環境將對學生的思想價值形成產生消極影響,使一部分學生不可避免地出現人云亦云、缺乏自我判斷的問題。他們總是依附于群體,以歸屬感換取安全感,當自我意識與群體意識發生沖突時,學生行動上就會遲疑、動搖,嚴重時還會影響心理健康。這些因素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出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的脆弱性。
(二)學生自我管理教育的片面性
當前教育發展的大環境已經扭轉了“唯分數論”的局面,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但是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對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仍然以學習成績為核心,對于學習成績的過度關注,使得班主任管理中學生情商的培養尤其是遇到問題處理問題能力的培養仍處于附屬地位。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都是以有利于本階段學習為前提,而不是基于學生整個人生發展路徑的規劃。
(三)學生自我管理機制的初級性
現階段,學校教育對學生在受教育階段自我管理能力培養十分重視,然而成體系的、行之有效的學生自我管理機制尚未建立,對于班主任如何在班級管理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未有一個完全的實施方案,很多圍繞學生自我管理的活動都是在摸索中開展。這些因素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自我管理效能的實現。
二、班主任管理中學生自我管理的實現路徑
(一)樹立自我管理意識
思想是行動之母,正確行為產生要有正確的思想理論做先導,學生自我管理意識的形成是實現學生自我管理目標的第一步,也是實現學生自主管理目標的前提條件。在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要結合當代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基于學生獨立自我意識缺失,自我管理能力低下等學情特征,進行學生自我管理意識的培養。在意識培養的初級階段,班主任應該逐個深入了解學生的性格優勢、能力優勢,取之所長帶動全體學生參與班級活動方案的商定,班級規章制度的制定,讓每個人都能在集體活動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使學生自覺遵守班級管理規定,形成自我管理意識。除此之外,班主任還要及時糾正學生行為的偏頗之處,中肯地進行批評與指導,避免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在此基礎上,組織豐富多彩的班級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從實踐活動中,多角度、全方位地幫助學生健全自我管理意識。
(二)強化自我管理能力
經過上一階段的訓練,學生初步建立了自我管理的意識,但自我管理的能力還有待加強。作為班級管理活動的組織者,班主任在這一階段要重點強調通過實踐活動增加學生的自我管理經驗,不斷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經過上一階段的努力,各項規章制度初步建立,班集體形態初步形成,學生有了一定的意識基礎后都想躍躍欲試,但是由于能力的不足很容易走向自我主義的極端。這時班主任一方面要繼續發揮對學生行為的引領、指導作用,開展一些具體的任務培養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班主任也可采取“少數人帶動多數人”的班級管理原則,著手培養班級的小管理者,為下一步建立班級領導核心做準備,給予有能力的學生更多的鍛煉機會,讓他們在班級中發揮優勢帶動作用。
(三)完善以自我管理為核心的班主任管理機制
在這一階段,學生自我管理經過上兩輪的培養已經初見成效,一個完整獨立的個體呼之欲出,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成效,但仍然有待鞏固,由此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卻不能松懈。在這一階段,雖然絕大多數學生已經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但不代表班主任班級管理職能的弱化,應該說班主任在每一階段職能并無無強弱之分,只有角色著力點的變化調整。針對這一階段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應將自己定位為激勵評價者的角色,及時掌握班級動態,檢查班委工作的開展情況,發現與糾正學生在自我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生自我管理的動力,堅持做保護學生自我管理愿望的護航者。
三、學生自我管理的意義成效
(一)受教育者的角度
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征,符合組織集體高效運轉規律,自我管理的過程既是自我認知、自我改變的過程,更是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不斷磨合的過程。一個出色的自我管理者,能更好地適應今后社會賦予自身的每種角色,不必盲目從眾,與其說自律者自由不如說自我管理賦予每個人平等選擇的底氣。
(二)教育者的角度
班主任通過參與學生的自我管理活動,與學生共同進步、共同成長,從事無巨細的“班媽”轉變成為獲得學生發自內心尊重認可的“成長導師”,在學生自我管理建設的過程中,成為為學生解決人生困惑的燈塔式人物。由于此過程對班主任的閱歷、學識、智商、情商要求極高,因此班主任要更新知識、研究教學,在學生自我管理十分出色的前提下,班主任也能將工作重心由班級瑣事轉換為教育課題的攻克。
四、結語
新時期的學校教育強調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離不開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同時,實際培養實踐要與學生自我發展實際、學校教學實際、班級管理實際相協調,讓學生自我管理不等于放手學生管理,而是要以培養目標為導向,凡是利于學生成長、符合當前教育發展階段的,我們都應該排除萬難,堅定不移地貫徹實施。值得注意的是,學生自我管理初期不可避免地暴露各類問題,借助學生自我管理進行的班級管理也不可能一帆風順。班主任作為學生自我管理的引路人,不僅應堅持走以學生自我管理為核心的班級管理之路,更應該積極尋找行之有效的途徑增強學生對自我本質力量的認知,消除學生自我管理的畏難情緒。
參考文獻:
[1]張躍紅,王玉軍.新時期班主任班級管理與德育管理工作路徑芻探[J].成才之路,2019(12):14.
[2]白國靜.呵護花開 引領成長——做一名用“心”的班主任[J].學周刊,2019(14):171.
[3]金瓊瑤.成長型思維模式在高中班集體建設中的實踐和應用[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9(10):56~60.
[4]倪娟.淺談初中班主任對多子女留守家庭學生的教育方法[J].教書育人,2019(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