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國
【摘要】史料實證素養是歷史學科各素養達成的必要途徑。本文從課堂教學和學生練習中的材料引用問題來談初中生歷史核心素養的達成。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分析材料,學會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利用信息進行歷史表達和歷史解釋。教師對于發展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重視反映出教學方式的轉變。
【關鍵詞】初中歷史;歷史材料題;史料實證;教學方式
一、引出問題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明確了學生學習歷史課程后應達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進行了整合,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史料實證素養是諸素養得以達成的必要途徑。本文尤其關注史料實證素養,擬從材料引用角度來談初中生歷史核心素養的達成。材料有教師課堂教學中的PPT和日常練習中的材料題所引用材料,常有出自互聯網網頁,比如說知識百科,當前新聞報道,某本歷史教科書。
二、分析問題
許多教師對于《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版)》中有關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習還不到位,尤其是關于史料實證及歷史解釋方面的素養。“史料實證是指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并運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與方法。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態度、能力與方法?!?/p>
由于研習不到位,對于課堂教學目標、學生能力發展與歷史思維過程的設計就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并且不明白引用材料的教學目的。初中歷史教學主要是普及歷史常識。這個常識,除了包括基本的歷史史實,如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等,還包括一些基本的歷史結論,亦即已經為學術界、為大眾所認可的歷史結論。這些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目標的實現,都需要我們借助史料教學來達成。對課堂上引用的史料,必須大有講究,材料出處必須權威,材料本身必須典型。
下面我們再來談談,平時習題中出現的關于材料的引用。這些材料題的設計和材料的引用,也可以反映出其對教學目標和教學評價方式的認識不清。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沒有很多的機會,也不做過高的要求,讓學生來收集資料和辨析史料,更多的是在我們提供適合的史料基礎上,讓學生來解讀材料,獲取信息,形成重材料、重證據的意識,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進而發展合理的歷史想象能力,做出合理的歷史解釋。所以練習中材料的應用選取,也要做到位。材料的出處不正規,材料內容本身不合適,會使學生形成不細致嚴謹的學風,也不能夠很好地配合發展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
三、解決問題
那么如何選擇合適的歷史材料來幫助我們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使學生經歷必要的歷史思維過程,發展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歷史理解能力,達成核心素養的要求,尤其是關于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方面的素養要求呢?筆者認為,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專業成長。我們可以多關注這方面的文章和專著,進行持續的學習。
(一)研習課標,設計明確的能力和過程目標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提出:要學生了解包括文獻材料等歷史呈現方式,提高歷史的閱讀能力和觀察能力,形成符合當時歷史條件的歷史情景想象;了解以歷史材料為依據來解釋歷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證據的歷史意識和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對歷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學會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基于初中歷史教科書對歷史事實敘述的簡括和凝練以及化解歷史結論的抽象和枯燥,我們的歷史教學幾乎每堂課都離不開對材料的使用。我們對于要發展的素養目標,比如證據意識、歷史解釋、歷史表達必須熟記于心,才能把對材料的處置上升到一個較高的層次,將材料的重要性認識到位。材料內容本身必須典型,并且易于為學生所理解,不然教師就要設計好支架,對材料進行改編,但要標明材料的原文出處。
(二)廣泛地收集各種材料
教師可以使用的文字資料如日記、書信、回憶錄、傳記、歷史著作等。這些材料如果要引用的話,可能在平時涉及更多的積累,需要足夠的閱讀量和留心留意。而可供選擇的已編好的材料匯編,就可成為我們教學的好幫手。比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世界上古史資料匯編》《世界近代史資料匯編》就是比較好的資料性工具書,這套書可以更加方便我們來引用其中的資料。歷史課堂教學中,史料選擇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方面,往往未能完美無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系統而權威的理論體系和教學藍本,也很少有教師對之進行系統和科學的訓練。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關注史料出處,理解不同類型史料的價值,并善擇史料,這樣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進而達成其他諸素養。
(三)利用材料來發展學生的歷史能力和歷史思維過程
在我們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不過多地涉及到搜集和辨析史料。這考慮到了初中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我們的教學實際。因而我們提供的材料必須是出處比較正規比較可信的。學生在我們的帶領下,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閱讀材料、分析材料,學會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利用信息進行歷史表達和歷史解釋,解決歷史問題。材料服務于學生思維過程的訓練,服務于我們的教學目的。教師對于發展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重視也反映出我們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及我們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關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南通市東方中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