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仁花
摘要:新課導入是在正式開始授課之前通過一些形式多樣、內容簡單的教學技巧吸引大家的注意力,進而將學生帶入本節課的主要授課內容。新課導入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因此,新課導入的教學策略是一個值得我們研究的話題。
關鍵詞:數學;新課導入;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6-0126-01
數學在人類和社會的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我們日常學習和科研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因為數學嚴謹、思辨等屬性,使得日常的數學學習格外枯燥無味。尤其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如果不能夠激發起其對于課程足夠的興趣,則很難保證授課效果。因此,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新課導入的意義體現得格外明顯。
1.新課導入的意義
1.1激發興趣,營造氛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所學東西真正感興趣,教學才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數學知識因為具有較強的理論性,總是很難讓初中生對其產生興趣,因此在授課前采用多變的導入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是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任務。新課導入時如果可以激發起同學們的興趣,往往可以為接下來的課堂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同學們對于課堂知識的吸收。
1.2全員參與,鼓勵創新。現行的數學課堂總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在黑板上不斷板書,學生在書桌前使勁記筆記。師生之間缺少交流,課堂就是完全的“滿堂灌”與“填鴨”。一些新課導入策略就是在正式授課之前讓同學們用小組交流的方式對課程內容進行一個簡單的探討,這種方式的導入可以讓全體師生產生一樣的參與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進師生以及學生之間的感情。同時,眾人拾柴火焰高,集體的智慧總是能夠擦出不一樣的思想火花,即中央領導人現在倡導的創新意識。
1.3循循誘導,簡化內容。所謂新課導入就是在正式授課之前,用一些簡單的知識慢慢帶入,循循誘導,讓同學們在不排斥的前提下進行學習。知識的難易程度雖然是客觀存在的,但是這種循循誘導遞進式的授課方法可以在心理上削減知識的難度,讓同學們更加容易接受和吸收。
2.新課導入存在的問題
2.1忽視互動,老師自娛自樂。雖然新課導入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并不少見,但是真正發揮良好效果的卻為數不多。新課導入之所以會效果不佳,有一個原因就是授課教師的思維沒有改變,他們在講課時依舊抱著傳統的“教師主導”思想,忽視與同學們的互動。在這些教師看來,授課本來就應該是自己講解,采取各種方法把課程變得生動有趣,而同學們的任務便是認真接收教師傳達的信息。這樣一來,課堂導入在不經意間就變成了教師的獨角戲,自娛自樂。這既影響授課效果,又打擊了教師的積極性。
2.2詞不達意,學生不明所以。教師是一個對從事人員要求很高的職業,因為教育擔著文化傳承的重任。而針對學生的傳道授業任務就要求教師不僅是一個有才識的學者,也要是一個杰出的演講家。如果一個教師不善于表達,常常吐字不清、發音不標準、詞匯枯燥,缺少必要的表情、手勢,不能將肚子中的知識準確地表達出來,就很難讓同學們領會其中要點,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3時間不當,影響授課安排。新課導入只是課堂的一個引子,真正的文化大餐還在后面呢,但是一些教師在進行導入的時候不小心就將話題扯遠了,偏離課程目標,擠壓了課程內容的講解時間。 這種新課導入雖然能夠起到吸引同學們注意力、激發興趣的作用,但是由于時間的失調往往會導致之后的內容講解不透徹,進而影響授課效果。
3.新課導入教學策略及案例分析
3.1思維發散式,就是采用提問導入或者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同學們針對一個問題談談自己的想法,這種方式可以很好地活躍課堂氣氛,將同學們帶入教學中來。
3.2設置懸念式,就是提出一個問題讓同學們思考。當然,可以是課程內容的問題,也可以將問題作為一個引子引出話題。
3.3發現式導入式,就是老師提供一些線索讓同學們自己去發現問題。當然,這些問題往往是跟接下來的課程內容有關聯,然后根據同學們的發現將大家引入正題。這種方式可以很好地樹立同學們的自信心,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3.4情境導入式,就是設計一個生活中的問題場景,然后提示同學們進行思考,在大家有了一個答案之后教師通過這個情景與授課內容的關系將同學們帶入授課當中。這種方式可以讓大家更好地感受問題,也有助于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授課質量。
3.5舉例類比式,就是用一個熟悉的知識點來引出本節課即將要講授的內容,這種方式既可以激發大家對課程內容的興趣,也可以降低課程內容的難度。
4.總結
綜上所述,采取合理有效的導入策略,打破了以往數學課堂以教師為本、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改變了原本枯燥的教學模式,更好地激發了學生們對于數學的興趣,充分發揮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真正完成了創新性課堂的實現。這種互動教學、鼓勵協作、支持創新的教育方式,也將為我國數學事業培養出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堅.初中數學新課導入的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5):26.
[2]吳惠欄.新形勢下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J].學園,2013,(2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