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付貴
群文閱讀是一種語文教學的新形式,一場語文教學靜悄悄的變革,正在國內語文教育界醞釀、思考、實踐,閱讀的四個層次:單篇(課文)閱讀(擺脫文盲狀態的基礎閱讀)、群文閱讀(在文章的比較中發展新的觀點)、整本書閱讀(生活中多數時候讀整本書)、主題書閱讀(偏重于某一類題材或作者的閱讀)。閱讀的四個層次是漸進掌握的,大多數人只掌握第一層次閱讀。群文閱讀的主要特點是文章不再一篇一篇地讀,而是一組文章同時讀。課堂不再是教師的灌輸,而是大家合作性的參與。知識不再是單向輸入,而是走向集體建構。閱讀教學不再是零打碎敲,而是大格局、深度思想的把握。閱讀教學不再僅僅是課堂的事情,而是課內與課外的無縫鏈接。教師不能再視專業發展為虛無,必須努力學習才能夠適應學生的要求。這就是我們渴望已久的一種語文變革的方向。因為我們早就知道語文光靠課堂的40分鐘要想學好是不可能的,群文閱為我們找到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找到了一個結合點。
經過一期的實踐和學習,我看要想順利地實施這一教學,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方法的培養必須從小抓起。我教的是一年級,我想利用一二年的時間教給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同時要在速度和方法上下功夫。一年的時間轉眼就過了,我在自己的班級上了8節這樣的課。當然并不是所用的課都成功,但是每一節課都有不同的收獲,有些課學生喜歡,如上兒童詩,繪本,有些課學生不喜歡,如看圖說話、編故事。有時我覺得識字很重要,有時我又認為觀察能力更重要,但是每一課中我和學生們都在成長。
一年的實踐困惑也多,如何選文是困擾我的第一大問題,低年級的學生沒有識字能力,更不會有識字方法,這其實是我們群文閱讀的前提,為此我的主要方向變成了讓學生識字,讓學生喜歡讀,培養閱讀的興趣和識字的方法。我看學生對于學習還是有興趣的,對于識字也是喜歡的,在教給方法上我們老師要盡力,當然我在實踐中可能方法還不夠多。這也是我的一個困惑,也許“書到用時方恨少”說得就是我這樣的情景。我也想讓自己多一點方法,我看了韓新娥的海量識字教學法,聽了重慶樹人集團專家的講座,也觀摩了同行的課,學習了種子教師的教學案例,可是自己的教學實踐畢竟不可照搬。
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有機結合,這就是群文閱讀所能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群文中識字是我們低年級迫切解決的問題。愿我們從春天出發,一路前行,愿我們的研究在春雨的澆灌下開出艷麗的花兒,結出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