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揚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被尊重、被珍愛、被保護,別讓校園霸凌成為孩子永遠的痛,別讓孩子的成長留下抹不去的傷!
校園霸凌現象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在近年來的影視作品中也有體現,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電影《悲傷逆流成河》。
在這部影片中,女生易遙因為身染疾病及母親的緣故,不斷受到周圍同學的排擠、惡毒的人身攻擊,以及無情的霸凌和欺辱。在影片結尾,易遙對欺凌她的同學們說:“你們永遠都不會承認自己做過的事有多惡毒!將來你們只會說,我怎么不記得,我怎么不記得我把紅墨水丟在她身上,我就是鬧著玩兒的啊!”
正像影片里的情節所表現的那樣,孩子遭受校園霸凌會在心理上產生創傷,影響其心理健康,嚴重的甚至會影響人格正常發育。心理專家指出,霸凌行為通常伴隨著肉體與精神的雙重傷害,這種傷害通常會持續很長時間,這種創傷甚至有可能影響孩子一生。那么,家長如何防患于未然,教育孩子保護好自己,預防校園霸凌呢?
家長不要讓孩子太“惹眼”
有的家長追求高質量的生活,自然會給孩子最好的。有的家長經濟條件一般,但卻有根深蒂固的“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給孩子買各種名牌衣服、學習用品。而孩子因為家長的寵溺,在學校也慣于對同學吹噓自己的家境,殊不知,“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可能會引發一些同學的嫉妒甚至仇富心理。
家長盡量讓孩子每天穿校服上學,并盡量讓孩子保持低調,這樣不僅能讓孩子很好地融入班集體,而且還能培養孩子艱苦樸素的好習慣,讓孩子從小就明白“人人平等”,以及“美好未來要靠自己努力奮斗”的道理。
教育孩子與同學友好相處
有的孩子從小性格內向、喜歡獨處;有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后變得敏感,不愿與同學交往;還有的孩子只跟某一個孩子要好,而對班上其他同學視而不見。殊不知,存在這些情況的孩子往往更容易成為校園霸凌的受害者。
家長應鼓勵孩子在學校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當朋友遇到困難時,應主動伸出援助之手。家長要告訴孩子,知心的小伙伴有兩三個足矣,但也不能只顧自己的小圈子,還要和班上其他同學友好相處,要有好的人緣。
讓孩子和同學結伴而行
無論是上下學路上,還是參加校內外的文體活動,家長都要囑咐孩子和同學結伴而行,不要走散,不能落單。為了孩子的安全,要告誡孩子即使是趕時間,也不要為抄近道而走僻靜的小道,并讓孩子一定按時回家,不要因為貪玩而單獨行動。
如果孩子因為一些特殊原因要在外逗留較長時間,一定要讓孩子打電話報平安,讓孩子養成外出向家長報備的好習慣。
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掌握必要的體育技能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相對弱小的孩子更容易受到霸凌。家長可以利用每天晚上的時間帶孩子跑步、打球,或者在家做俯臥撐等,這樣既可以增強孩子的身體素質,又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有條件的家長還可以帶孩子學習自衛術、跆拳道等技能,讓孩子在面對危險時可以自我保護。同時,家長要把握好尺度,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武力可以解決一切”。
家長要規范自己的言行,多給孩子“正能量”
很多家長無意中會把不好的口頭語和行為習慣帶到家里,或者對妻子冷暴力,看孩子不順眼就打,這都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讓孩子生活在恐懼、自卑、壓抑中,影響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和交往,一旦孩子遭受霸凌,也不敢向家長求助。
因此,家長要規范自己的言行,要讓孩子看到自己開朗自信、樂善好施、有責任感的一面,多傾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遇到成長的困惑時,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把自己當年遇到相似問題的解決經驗傳授給孩子,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有效預防校園霸凌。
家長應勤于和老師溝通
即使工作再忙,家長也應該定期和老師通過面談、電話或微信等方式溝通,及時了解掌握孩子在學校的動向,也應把孩子在家中的表現告訴老師。特別是當家長發現孩子出現身體傷痕、個人物品經常丟失或損壞、不愿上學等反常情況時,更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向孩子了解情況,向老師反映情況。
孩子在家長的關心和老師的關注下,自然會感到“自己不再是一個人”,即使遭到校園霸凌,也懂得及時向家長和老師求助,讓自己生活在健康、安全的環境里。
每一個孩子都應該被尊重、被珍愛、被保護,別讓校園霸凌成為孩子永遠的痛,別讓孩子的成長留下抹不去的傷!
(責編 ?劉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