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易麗 彭森? 盛安妮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發展,物聯網技術開始逐漸被認知與推廣。在農業中應用物聯網技術,不僅能很大程度上帶動我國農業技術發展,對于推動我國科技創新與進步也有著積極意義。但是受農業發展環境及現狀等因素影響,在物聯網技術應用中還是存在諸多局限性和問題。
關鍵詞:物聯網技術;現代農業;應用研究;智慧農業
智慧農業是智慧經濟主要的組成部分,是智慧經濟形態在農業中的具體體現。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智慧農業是其消除貧困缺點,實現經濟發展后來居上的主要途徑。其主要通過在農田、溫室、園林等目標區域設置大量傳感節點,收集溫度、濕度、光照、氣體濃度以及土壤水分等信息,并有針對性地投放農業生產資料。需要根據調動各類執行設備,實現對農業環境調溫、調光、換氣等操作,來實現農業科學、合理、穩定發展。
1? ?物聯網技術在現代農業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1? ?技術問題
首先,我國已有的傳感器類型較少,價格昂貴,對于普通農業發展并不實用。其次,傳感器性能不穩定,器材多置于自然環境中,壽命短且養護成本較高[1]。并且現有的傳感器多用于植物、土壤等,對于農田綜合生態系統、農藥殘留等動態缺乏感知。最后,目前農業中的無線傳感網絡拓撲大部分是基站星型拓撲結構,并不能真正實現無線傳感器網絡。
1.2? ?我國農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受資源環境發展現狀的影響,我國農業發展問題日漸突出,工業廢品及城市生活垃圾等污染物不斷向農村擴散、農業生產者耕地數量減少、土地質量下降等都會導致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系數增加。而且,從事農業生產的生產者屬于弱勢群體,不僅力量薄弱、機械化水平較低,其自身也不具備產業鏈議價能力,無法將日益發展的科學技術與農業生產有效結合起來,不利于我國農業的發展。
2? ?實現智慧農業的策略
2.1? ?有效實現農業資源監管
通過農業智能監測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及農業智能控制系統等,對農作物種植環境的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光照度、CO2濃度以及農作物的生長情況、投入品使用情況、病蟲害情況等進行實時監控。農業專家可以通過遠程在線獲取農作物病蟲害圖像信息,并配合質量監督檢驗檢疫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在生產過程中進行有效監督和及時干預,實現信息技術管理人員對現場數據信息和圖像信息的獲取、備份和分析處理,從而達到對農作物生長實際情況的實時監控[2]。并通過監測預警系統將監測部分環境傳感器所采集到的數據與農作物適宜生長的環境數據相比較,實時監測到環境數據預警值,通過系統自動預警,實現病蟲害發生等實時預警,為農業發展及時提供相應的預警指導措施[3]。
2.2? ?實現智能化種植
發展溫室種植技術,首先要做到合理控制溫室內CO2濃度、土壤濕度、空氣溫濕度及光照等要素。將物聯網技術廣泛應用于溫室種植中,采用不同的傳感器節點來實現對基質內水分、營養成分、溫度、pH值、光照強度、空氣濕度、氣壓和CO2濃度等的測定,再經過科學合理的數據處理,以達到智能系統自動控制生產區域環境溫度,完成后期灌溉、施肥等作業的目的,進而為植物生長提供最高效的優質環境。還可以通過對信息的分析與處理,將傳感器節點替換為無線數據傳感器,通過接收無線數據傳感器發出的大量數據,在實現大面積的種植、管理等方面也有積極意義。農業的發展是離不開水資源的,由于我國南北水資源分布不均勻的現狀,在實現智能化種植的同時,技術工作者在節約用水方面應該提出更加合理的建議與舉措。長期的實踐也證明,物聯網技術中關于水資源和智能化種植的創新與發展很大程度上推進了農業的發展,尤其實現了智能化種植中可操作性高、低消耗量的節水型農業。
3? ?結語
總而言之,通過不斷的創新與發展,在提高物聯網信息融合技術的同時,不斷研制開發出高效、低成本的物聯網發展技術和農業發展工具,為農業發展提供更科學有效的建議與保障。作為未來四大技術產業之一,物聯網技術在農業中的推廣與應用不僅被用來衡量一個國家未來的農業發展水平,也是我國現代化經濟技術發展的重要體現。實現物聯網技術與現代農業的有機結合,能夠科學化、智能化和規范化地促進農業發展,為農業生產者創造更多的勞動價值,也為我國經濟技術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基礎與保障。
參考文獻:
[ 1 ] 鮑宜帆,谷敏.略談物聯網技術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5):71,117.
[ 2 ] 王傳岐.物聯網技術在現代農業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新農業,2019(5):71-72.
[ 3 ] 李可.物聯網技術在現代農業管理中的應用[J].農業工程,2018,8(11):28-29.
(收稿日期:2019-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