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卓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1-0135-01
有人說,天使日復一日的重復著自己的工作,如一張海報,如一部機器,亦如,一張晴雨表,時間長了就會褪色。可是在我們兒科,我們這群白衣天使,用自己的使命和責任在護理和陪伴另一群特殊的天使----患病的孩子,通過我們的優質護理,讓他們快速回到家庭、學校中去,我們在守護一個個患病天使、讓他們早日康復的同時,也打造了我們兒科的家文化理念,也收獲了來自病患及家屬的表揚和感謝,期間酸甜苦辣,個中滋味,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事都感同身受。
作為一名兒科護士,過硬的專業護理操作技能及專業的護理基礎知識是我們所必須具備的,但當我們的專業技能達到一定的程度后,我們還應該怎樣提高我們自身的技能素質,使患者更加的滿意呢?我科在這兩年的工作中,更加關注患兒及其家屬作為個體的心理需求。對護士進行了溝通技巧交流的培訓,提高護士的語言和非語言溝通技巧,在各種護理操作環節,加入人文關懷理念,我們用微笑,言語和非語言的溝通技巧,給患兒帶去溫暖,減輕患兒的痛苦,增強病人的信心。我們從患者角度出發考慮問題,大大提高了護患關系和患者滿意度。
美國心理學家霍爾也認為,無聲語言所顯示的意義比有聲語言多得多。由此可見非語言溝通的重要性。現在的小患者多是獨生子女,一個孩子入院,牽動了四個甚至六個大人,經常是一堆大人圍著一個孩子和護士,在那么多雙眼睛的注視下,護士唯恐操作失誤,語言不當而引起責難,心理越緊張,操作和溝通結果越不理想,我科在2016年對全科護士進行培訓,從面部表情、姿勢手勢、體態、眼神等方面進行講解、并針對我科和患者存在的矛盾進行場景模擬演練,模擬場景均為和病人發生矛盾沖突時如何化解,要求語言剪短、精煉,盡量用非語言溝通方式。直到科室的28名護理人員全部掌握。我們把小患者放在心中,給病房營造一種家的感覺, 合理地擺放好每一件物品,每天都打掃得干凈整潔,我們鼓勵家長帶患兒喜愛的一兩樣玩具、書本到病房,減少陪護家屬的人數,適當降低對患兒患病的關注度,這些方法可以盡快讓患兒適應病房。根據不同年齡段患兒的心理發育特點,采取不同的心理護理。根據年齡段的不同和患兒談論感興趣的動畫片、漫畫人物。在宣教時一邊和患兒玩,一邊對家長進行宣教,針對不同的疾病和孩子的個體差異采取不同的宣教內容。從內心接納、關注患兒,鼓勵患兒表達需要。鼓勵父母的陪伴和支持,鼓勵父母滿足孩子的合理需求。針對不同心理需求的患兒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減輕患兒的負面情緒,讓患兒切實感受到來自護理人員的關心和溫暖,消除患兒和家屬的緊張焦慮和恐懼心理。滿足患兒及家屬被尊重的需要,這種無聲的關心提高了患兒接受治療的依從性。再加上護理人員臉上燦爛的笑容,對每位患者無微不至,親切的話語,就連空氣里都充滿了溫暖的味道。小患者甜甜的“姐姐、阿姨謝謝你”,“姐姐,阿姨你真好”,這些樸實的話語溫暖著我們。我們希望每個患兒都能天天開心,早日康復出院。我們的護理,讓病人不是只感受到冰冷的液體,痛苦的治療,而是感受到我們醫護人員那一顆熾熱的心。現在兒科的護理工作,更加方便和高效,科室氣氛和諧,溫馨。當護理人員心情平靜時,大大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使護理人員的幸福感提升,不再覺得自己的工作單調、枯燥。各種操作進行的有條不紊、大大提高了操作的成功率。而各種操作的成功率是患者滿意的第一因素。這種愛的情緒在病房流動,調動了護理人員工作的熱情,增加了團隊的凝聚力。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更是每個家庭的希望和寄托。患病的孩子就像受傷的天使,我們這群白衣天使通過我們的優質護理,和患者就像一家人一樣,其樂融融。打造了我們兒科的家文化理念,得到了患者的認可和好評。我科2015、2018被評為先進科室,收到錦旗數面,感謝信數封。我們每天堅守我們的崗位,用我們的愛和責任滋潤每一個患兒,照亮他們生命的燈火,并且讓我們的海報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