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生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旅游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本文將通過城市化進程的概念進行分析,進而對城市規劃面向旅游的不適應問題、旅游規劃的旅游適應性調整取向以及建立城市規劃旅游適應性機制幾個方面進行闡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城市化進程;城市化規劃;旅游適應性;對策分析
城市規劃作為國家管理城市化過程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在發揮與擴展城市發展效率和效益,化解城市發展中的弊病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后工業社會、休閑經濟時代的來臨,旅游推動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作用日益突出,據世界旅游組織的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頭號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國,城市規劃面向旅游發展的需求也就更加迫切,城市規劃和建設促進城市旅游發展,旅游業又會顯著提升城市綜合實力并加快城市現代化建設步伐,最終實現我國城市化進程在新階段健康持續發展。因此,探討城市化進程中城市規劃的旅游適應性問題和對策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1 旅游流背景下城市規劃的不適應問題
1.1 城市化建設過程中旅游流對城市系統的沖擊
旅游流是指在特定空間內的所有旅游形式,包括不同地點的旅游形式以及該地的游客流量。從廣義的層面上闡述,旅游流還包括與旅游流有關的旅游情況和相關流,如資金流、信息流、文化流、物流以及技術流。在旅游流研究中,國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流的模式、空間結構、空間場效應、時空特征以及出入境旅游規則等方面。本文作者以我國某旅游景點的旅游流作為研究對象,對目的城市其時空分布特征進行研究。
1.2 旅游城市化建設中城市規劃滯后
旅游城市化建設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必然的產物,同時也是城市化和旅游業發展融合的最終結果。這種現象一直是國外研究的熱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國外學者穆林首先提出了旅游城市化的概念。他認為社會進入到資本主義后現代社會后,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旅游業的發展狀況。這一觀點與我國某些學者的觀點相互契合。同時我國的相關學者也對中國城市化旅游的內涵和概念進行說明。他們認為旅游業是現代消費構成中的一種新型城市化模式。旅游城市化進程是為了滿足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對旅游日益增長的需求而產生的,這是旅游發展必然的需求??偟膩碚f,我國旅游城市化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到目前為止,我國城市旅游化的現象也越來越明顯。尤其是當今城市化和工業化大背景下,傳統的城市規劃對城市化進程影響很大,造成以后工業社會城市化發展的研究資源極其匱乏。
1.3 旅游業發展中城市規劃的響應不足
20世紀90年代以來,城市旅游業發展規劃的缺陷逐漸顯現。因此,學者們逐漸加大了對人文地理學、旅游學、城鄉規劃等學科的重視。例如,某著名學者指出,城市旅游規劃應與城市規劃相協調,以解決城市規劃過程中不考慮旅游需求的問題。城市景觀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反映了我國城市化規劃的不足和城市旅游發展的需要。旅游城市化是城市規劃的要求,因此需要加強對旅游城市化內容的編制,規范城市化旅游的內容??傊?,現階段,我國城市化的發展難以滿足城市化的發展要求。
2 建立城市規劃的旅游適應性機制
2.1 城市規劃的旅游適應性之供需機制
城市規劃應依據旅游市場和游客需求的變動進行城市空間及資源的有效配置,形成動態的供需適應性機制。徐虹認為人類享有更多的娛樂休閑的權利為旅游需求的大規?;纬傻於嘶A,城市旅游活動大眾化、散客化、常態化趨勢日益明顯,散客消費模式的盛行促進了游客對目的地更深入的、全方位服務內容的接觸,并呈現出多樣化需求,同時還指出在技術變革迅速、產業融合加快的環境下,旅游消費需求內容多變,旅游供給內容也必然呈現出動態性特征。因此,城市規劃只有響應客源市場需求,通過對城市目的地系統空間及資源的
合理配置,建立適應客源市場需求的吸引物、設施和服務的動態產品供給機制,才能充分發揮面向城市旅游的作用。
2.2 城市規劃的旅游適應性之耦合機制
在一定的時間階段內,城市規劃和建設應與城市旅游業發展保持協調和統一,形成相互促進和依賴共生的耦合機制。耦合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系統或運動方式之間通過彼此影響以至聯合的這種作用而發生聯合,進而壯大起來的一種現象,子系統之間建立起良性互動并彼此依賴、相互協調和促進,形成動態關聯的關系;從協同學的角度看,系統由無序走向有序機理的關鍵在于系統內部序參量之間的協同作用,它左右著系統相變的特征與規律。類似地,城市規劃和建設的過程與城市旅游發展兩個系統之間也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關聯和
相互作用的不斷協調與耦合過程,符合城市旅游發展規律和發展階段的城市規劃建設,能有效地促進城市旅游功能和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提升,而滯后于城市旅游發展的城市規劃將起到阻礙和制約作用;旅游業發展的境況亦是檢驗城市規劃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
2.3 城市規劃的旅游適應性之管控機制
城市規劃應針對城市旅游目的地系統建設,在規劃制定、實施、修改、監督等過程中建立起有效的管控機制,保證城市旅游目的地系統的持續健康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確立了城市規劃的法律地位,指出“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遵守經依法批準并公布的城鄉規劃,服從規劃管理”,同時也明確了城鄉規劃的制定、實施、修改、監督檢查、法律責任等方面的要求。適應旅游流和游客需求的
城市旅游目的地系統的規劃和建設的內容也需要納入法制化軌道,以確保在我國城鄉規劃的管控框架內實現持續和有序的發展。在城市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編制過程中,需增強面向城市旅游的吸引物、設施和服務系統的相關內容;在城市規劃實施過程中按照法律法規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檢查,對城市旅游目的地建設的違法和違規活動予以制止。
結論
城市規劃的旅游適應性調整,目的是提升城市旅游功能,滿足游客多元化,凸顯城市形象和品牌,在此基礎上建立城市規劃旅游適應性的供需、耦合和管控三大長效機制,以確保城市規劃面向旅游的長期和動態協調發展。本文旨在從旅游城市化、旅游流、旅游市場和游客需求等方面形成分析視角的創新,力求深度揭示出旅游目的地城市規劃面向旅游的諸多不適應問題,并提出針對性解決問題的對策。這些應用性對策適用于我國城市型旅游目的地的城市規劃建設領域,尤其是對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和實施過程具有借鑒意義。然而,關于城市化進程中城市規劃的旅游適應性研究僅從目標調整、機制協調、對策探討方面探討還不夠,需要更多地從我國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旅游學和城鄉規劃學的理論融合方面進行深層次探討。
參考文獻:
[1]王鑫庭,趙捷,方世敏.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美麗鄉村旅游開發問題與對策——以湘潭市梅林橋為例[J].湖南農業科學, 2016(6):90-93.
[2]鐘偉,楊建朝.城市化進程下鄉村旅游地問題及對策研究[C]//全國區域旅游開發學術研討會.2012.
[3]陳華,何柳青.助力縣域經濟打造都市后花園[J]. 湖南農業, 2016(12):7-7.
[4]劉利利.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西安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J]. 新絲路, 2017(10):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