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武軍++高旭東
[摘 要]城市化進程的高速發展下,如何切實保護耕地,尋找城市發展與耕地資源保護的契合點是我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以及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等要解決的關鍵性問題。故在本文中主要對城市化進程中耕地保護問題進行了簡單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城市化進程;耕地保護;問題分析
中圖分類號:S73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1-0226-01
1、我國城市化進程中耕地保護的問題及原因
1.1 對保護耕地的認識不到位
只有增加耕地面積,才能大規模的提高糧食的產量,因為即使使用高科技,一定面積的土地產量也依舊是一定的,因此想要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滿足我國最近基本的糧食供應,就要提供足夠的耕地面積,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穩定性。但是我國許多的官員對于耕地的重要性認識能力還不夠,將目光只投入到促進經濟發展上來,還有一些企業,工廠隨意占用耕地面積,只注重經濟效益,忽視了對耕地資源的保護,對耕地保護的意識不夠強,使得耕地得不到合理利用,導致城市化進程中的可用地逐步減少,耕地面積大幅度減少,土地后備資源不足。
1.2 城市土地利用結構不合理
我國土地的利用結構存在著大量的不合理的現象,并且土地的利用效率低,大量的土地被浪費,然而大量的農村的耕地卻依舊被城市建設大量占用的原因就是城市的土地利用的總體規劃不健全和存在著一定的歷史遺留問題。甚至是在土地價格昂貴的市中心,依舊存在著大量的企業和單位,這些單位占據最好的城市地段,但是土地的利用效率依舊很低,大規模的存在著土地浪費的現象;我國的經濟結構中工業的比重占據最大的地位,因此在城市中心,重工業工廠占據的比重大,大部分還是重工業工廠,并且重工業的工廠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擴張,因此需要占據更大的耕地,因此,導致交通用地和城市綠地占用的比重就會減小,許多重工業企業占據了城市重要的地段,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反而造成了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與此同時,城市綠地和交通用地的緊張,造成我國城市存在交通擁擠,環境質量差等現象。
1.3 城市化進程與耕地保護矛盾突出
隨著近年來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大多以犧牲大量的耕地來擴大其發展面積的模式,因此耕地總量急劇減少,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農村耕地的被占用是很正常的,這使原本就緊張的耕地資源面臨更嚴重的問題。無論從時間上還是空間上,城市化進程與耕地保護都達不到統一,兩者在實際運作過程中難以很好的銜接,從而導致城市管理失控,土地利用率低下。一直以來,由于我國人口多,耕地少,人地矛盾日益嚴重,因此,城市化進程中耕地保護是必須的,但是馬克思哲學告訴我們,矛盾存在與一切事物中并貫穿于事物發展的始終,因此城市化進程與耕地保護矛盾突出將長期存在。
1.4 缺乏耕地保護監督機制
在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因為耕地在保護過程中的監督管理機制不完善,并且缺乏專門的部門對其進行監督管理,從而導致城市在整體發展過程中所制定的一些規劃完全無法適應耕地的實際情況,從而無法協調耕地的利用和城市經濟發展之間的突出矛盾。再加之當前我國耕地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還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違法占用耕地的現象較為常見,土地管理力度不大,從而導致城市化發展與耕地保護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激化。
2、耕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對策
2.1 加強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工作,提高土地存量和耕地保有量
各地區應因地制宜地加強對未利用土地的適度、合理開發;對荒廢的土地、閑置已久的農村舊宅基地以及廢棄的工礦用地進行復墾,治理已污染土地;對現有耕地進行土地平整、地塊規整和基礎設施配套等整理工作,從而提高土地存量和耕地保有量,充分利用現有土地資源,以及耕地的有效利用和節約集約利用程度。
2.2 新城建設做好合理的城市規劃,舊城建設以內部挖潛為主
新城建設應提前做好合理的城市規劃,合理布置各城市功能區的位置與道路交通布局,避免重復拆建新樓,城市發展不應以擴大城市規模為目標,應控制城市的盲目擴張,通過提高住房容積率、開發城市立體潛力等方式集約節約用地。舊城建設應充分優化現有的城市結構,以內部挖潛為主,杜絕城市“城中村”和城市土地閑置現象,從而避免占用不必要的耕地資源。
2.3 完善占用耕地補償制度,建立土地開發整理新機制
政府必須進一步明確責任,負責本行政區內的耕地占補平衡,通過土地開發、整理、復墾落實耕地占用補償的法定義務。建立包括經濟發展與耕地占用數量的關系、耕地質量評價、耕地的食物生產潛力評價以及耕地變化的糧食安全效應等在內的耕地儲備體系,推動土地開發整理產業化。嚴格土地開發、整理的項目管理,建立從事土地開發、整理的專門機構,采取招標的方法推行企業化經營。鼓勵開發整理機構多方面、多渠道籌集資金,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充分利用優惠的稅費政策調動各方開展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的積極性,確保各地區耕地占補平衡。
2.4 加強對土地市場的監管,充分發揮市場的價格機制、競爭機制
我國土地一級市場由政府完全壟斷,存在土地審批不嚴,行政內部腐敗的現象。這就需要相應的部門完善法律法規,完善監督體制,制約權力部門和個人違法行為的產生。我國土地二級市場是一個壟斷競爭的市場,政府過多的干預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土地市場的自我發育,價格機制、競爭機制等難以得到充分發揮,所以應適度減少政府對土地市場的干預,充分發揮市場的價格機制、競爭機制,因為一旦土地的價值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土地非農化的成本上升,進行土地非農化的生產活動利潤下降,相關利益者就會考慮以其他方式來代替土地非農化的行為,如開發荒地、進行城市用地內部挖潛等,不斷完善土地市場的競爭機制,這樣便有利于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與利用。
總之,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城市化發展和耕地保護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兩項內容,在城市規劃和建設過程中,需要充分的考慮耕地的節約利用,更好的實現對城市土地潛力的挖掘,建立健全城市建設用地管理體制,有效地實現對耕地的保護,確保城市化建設與耕地保護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巧玲.快速城市化進程中耕地保護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
[2] 羅琦.城市化進程中的耕地保護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3] 鄭紀芳.城市化進程中的耕地保護:相關主體行為分析[D].山東農業大學,2009.
[4] 秦文,林鴻.成都市城市化進程中的耕地保護問題研究[J].河北農業科學,2010,01:78-80+112.
中國科技博覽2016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