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陳瑋冰++劉晴
摘 要:隨著國家工業化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村地區大量勞動力持續向城鎮轉移,給勞動力輸入地和輸出地耕地保護帶來了不利影響。為加強耕地保護,政府需要進一步完善土地流轉制度建設、加快耕地機械化發展水平,并嚴格規范城市區域土地使用審批程序。
關鍵詞:勞動力轉移;耕地保護;土地流轉
中圖分類號:F323.2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156
1 農村勞動力轉移現狀和趨勢
農村勞動力具有顯著的跨區域流動特征。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主要是從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流向東部經濟較發達地區。同以往相比,農民工向中西部轉移的比重正在變大,隨著我國中西部開發戰略的落實,這種趨勢將會更加明顯。總體來看,盡管我國計劃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未來人口增長數量,目前社會上已經出現了人口結構老齡化的問題,農村可提供勞動力數量會越來越少,從目前大部分農村地區來看,農業投入產出收益的低下直接導致處于適齡段的農民基本外出打工。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農村勞動力繼續向城市轉移是大勢所趨。
2 勞動力轉移對耕地保護的影響
2.1 勞動力輸入地耕地減少
從生存空間來看,農民工在城市、城鄉結合部、農村之間循環流動,具有“三棲性”。在城鎮住房租金難以支付的情況下,很多外來工人都是選擇或者被工廠安排在城鄉結合部的地價便宜的宿舍。然而適合人類居住的土地畢竟是有限的,大量城鄉結合部的開發實際上就是對耕地的占用。這些已改造的耕地一旦被用做為居住開發的土地,再想將其還耕基本上不可能。另外部分農村轉移勞動力在城市成功脫貧致富,他們向往并逐漸接受適應城市生活,從而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擇在城市定居。這部分由農村勞動力轉移帶來的城鎮區域農耕土地減少加大了我國耕地保護政策實施難度。
2.2 勞動力輸出地留守勞動力素質低、年齡結構不合理
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流入城鎮,老年人以及部分照料兒童的留守婦女成了種地的主力軍。從事農業人員老齡化逐漸成為影響我國農業發展的巨大障礙。目前大量農村留守人員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27a,很多只具有小學文化水平。少部分留在農村未外出務工的年輕人也更多的是游手好閑之輩,不屑農事,也不會農活。
2.3 勞動力輸出地土地撂荒問題嚴重
農村勞動力轉移給勞動力輸出地的耕地保護增大了實施的難度,也是我國目前耕地保護所急需解決的最急迫的問題。土地一直以來就是農民生存和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基礎,然而當下的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導致部分農民選擇了棄耕撂荒。近些年來,由于農業生產成本的持續上漲抵消了農業生產帶來的收益上漲,導致了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積極性不高和勞動力大量流失,同時由于農民耕種自給自足的思想較重,較多數農民從事農耕并非以獲取高額收益為目的,部分農戶只耕種土壤肥沃、離家較近的耕地以保證自給自足,而造成的一種范圍內的、有選擇性的棄耕現象。
3 落實耕地保護的政策建議
3.1 完善土地流轉制度
農地拋荒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當前的土地承包經營制度的不足,因此必須完善耕地流轉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政府要在政策中做出實現耕地所有權、承包權與經營使用權的真正分離。結合市場的手段,賦予土地商品屬性,使承包的耕地可耕種也可轉讓、轉租、抵押。加強市場秩序建設,從實際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耕地經營使用權轉讓市場管理制度。健全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改革農業補貼制度,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提高耕地農戶的生產積極性。針對耕地流轉不暢的現實,必須盡快建立耕地流轉中介機構,鼓勵民間力量以企業的方式參與土地流轉的運作程序中,為實現耕地經營使用權的流轉起到穿針引線作用。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使農民老有所依,降低其對土地的依賴程度。
3.2 加快耕地機械化建設、提高務農人員生產經營能力
提高農業生產機械化的程度,可以大大節約人力資本投入。在要素邊際效益遞減規律的作用下,簡單勞動力的投入對農業產出、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越來越小,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是農業生產的規模化、機械化。在經濟由二元結構向一元結構轉變、農村勞動力向城市大量轉移的背景下,農村農業生產應該由物質資本投入代替逐漸減少的人力資本投入,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戶收入,達到充分利用流轉土地的目的,在耕地面積有限的形勢下增加產量,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在鄉村大力推廣農業生產技術,各級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農民技能培訓和落后農村地區教育的財政投入力度。結合基礎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進一步完善農村教育體系,提高農民生產經營素質。
3.3 嚴格規范城市區域土地使用審批程序
雖然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到城市,但這不是城市區域可以隨意使用耕地做為廠房和住宅基地的理由。大量進城的農民工居住在城鄉結合部,這些臨時性的居所應該是在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進行開發。國家要嚴格控制相應城鄉結合部的土地征集使用,控制城市規模。應該以改造老城區為手段、以保障耕地為目的發展城鎮化。設置嚴格的城市區域土地使用審批程序,防止出現所謂的“官荒”、土地征而不用和亂征亂用現象。
參考文獻
[1]張露.劉易斯轉折點與農地棄耕撂荒現象的探討[J].市場論壇,2011.
[2]彭小丁.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原因、經濟影響及對策研究—以湖南省為例[J].惠州學院學報,2013.
農業與技術2016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