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經紹
摘 ? 要:綠色農業為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因此,綠色農業種植技術也是人們健康生活的關鍵技術保障。圍繞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概念,針對采取的推廣策略展開了論述。
關鍵詞: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策略
近年來,廣大農戶逐步轉變了思想觀念,對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認知度與認可度逐步提升,這就使技術應用效果日漸突顯。但是,在技術推廣過程中,受到人為因素以及外部市場因素的影響,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進程緩慢,一些地區的推廣機制不健全、組織機構不完整、溝通渠道不暢通,導致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成為一紙空談。因此,目前亟需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確保推廣工作高效有序地進行。
1 ? 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概念
綠色農業種植技術主要針對農作物的育種、栽培、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現代化的耕種機械、精細化的田間管理等手段,保證農業生產各個環節滿足綠色環保要求,減少化學農藥及化肥使用量,為生產綠色健康食品提供低污染、無公害原材料。
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關注身體健康與養生保健,因此,綠色食品也擺上了人們的餐桌,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健康食品。在這種形勢之下,綠色健康食品的需求量一度出現供需兩旺的情況,而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與應用也被提上重要工作日程。由于傳統的農業種植技術忽略了生態保護與資源節約,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土地與水資源,同時給大氣、水體、土壤造成了嚴重污染,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可以從源頭上杜絕這些情況的發生,提高了土地資源利用,保護了自然生態環境,是我國農業生產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
2 ? 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策略
2.1 ? 加大宣傳力度,拓展宣傳渠道
目前,在基層農村仍然有部分農戶對綠色農業的概念模糊不清,在農業生產中,依然沿用過去的耕種方法與管理模式,農作物產出量與經濟收益不成正比。面對這種情況,技術推廣部門應身先士卒,深入基層農村,來到農戶身邊,講解和宣傳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優勢,以真實成功案例為突破口,使廣大農戶及時轉變思想觀念,緊跟時代發展潮流,提高對綠色農業的認可度,增強信任感。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移動通訊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為人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溝通方式,推廣人員可以利用網絡客戶端及微信、QQ等社交軟件,與農戶在線互動,及時聽取農戶提出的問題,對農戶關心的問題予以耐心解答,使農戶消除顧慮,接納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早日實現增產增收的美好愿景。
2.2 ? 建立綠色農業示范基地,提高專業人才技術水平
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需要向廣大農戶展示技術應用成果,結合這一點,推廣人員可以在基層農村選擇一塊試驗田作為綠色農作物的種植示范基地。通過這種方法,農戶可以到基地進行現場觀摩,并向專業技術人員咨詢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相關問題,為農戶構建一個隨時交流、實踐操作的平臺。此外,技術推廣人員應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術能力,利用業余時間通過自主學習、培訓學習、遠程在線學習等方式,掌握更多的新技術、新方法、新理念,并應用于實際推廣工作中來,讓廣大農戶心服口服,進而加快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進程。
2.3 ? 出臺惠民利民政策,維護農戶切身利益
由于部分農戶并沒有看到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最終成果,因此,仍然扮演著“門外漢”的角色,始終處于觀望的姿態,這就需要各級地方政府以及農業技術推廣部門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及時制訂出臺惠民利民政策,通過獎勵與補貼的方式,消除農民心里的疑惑,事先封堵風險漏洞,在保障農戶基本權益的前提下,大面積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通過這種方法,鼓勵和激勵廣大農戶積極投身到綠色農業種植當中,進而達到理想的推廣效果。
2.4 ? 建立聯動機制,動員集體力量
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工作需要群策群力以及全社會各階層人士參與,這樣才能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因此,技術推廣部門應當與綠色農業種植企業、農產品生產企業達成共識,建立長期合作往來關系,企業可以采取聯產承包的方式,與農民簽訂土地承包合同,然后雇傭農村剩余勞動力,使農民的身份發生根本轉變,由農業轉變成打工者,由此構建一個集約化、規模化、規范化的綠色農業產業鏈條。
2.5 ? 借鑒先進經驗,創新服務理念
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在我國的應用時間較短,部分技術的實效性還需要進一步驗證,因此,技術推廣人員應當虛心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理念和先進的綠色種植技術,不斷完善我國綠色農業種植技術體系。此外,推廣人員需要不斷創新服務理念,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想農戶之所想,了解農戶的主觀所需,維護農戶的切身利益。在技術推廣過程中,力求宣傳到位、講授到位、指導到位,共同打造一個和諧的溝通交流氛圍,為更多的農戶創造可觀的經濟收益。
總之,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應用是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業生產的未來發展趨勢,因此,推廣人員應當與廣大農戶共同攜手,讓綠色農業在基層農村生根發芽、結出碩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
(收稿日期:2019-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