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方云
摘要:“安全”是建筑行業發展的永恒話題,隨著建筑業的蓬勃發展,建筑從業人員數量不斷增加,傳統管理模式已經無法全方位的保障施工現場的安全性,導致建筑安全事故的頻繁發生。BIM技術的應用為建筑施工提供安全的保障,基于此,本文主要對BIM技術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BIM技術;建筑工程;安全管理
一、BIM技術概述
(一)BIM技術定義分析
BIM技術,主要是以建筑項目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作為基礎,通過數字信息仿真模擬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通過三維建筑模型,實現工程監理、物業管理、設備管理、數字化加工、工程化管理等功能。
(二)BIM技術在建筑行業當中的應用必要性
BIM技術在應用于建筑行業發展進程中,促進了建筑業的不斷發展變革,在應用BIM技術的過程中能全面管理建筑施工成本預算、能耗情況、施工情況以及數字化加工、資產管理等方面內容。近年來,我國建筑行業設計和施工當中BIM技術得到了較好的應用也驗證了這一技術的實用性和可行性。雖然在建筑行業應用取得了較好的進展,也使得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改變了傳統的工作模式,但就我國建筑業整體發展而言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還需進一步的改進和及時處理。
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現狀
根據資料統計顯示,2018年,全國共發生房屋市政工程生產安全事故734起、死亡840人,與上年相比,事故起數增加42起、上升6.1%,死亡人數增加33人、上升4.1%。以上數據表明,我國施工安全事故屢禁不止,每次安全事故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經濟和財產損失,甚至造成人員傷亡。每年,我國建筑安全事故造成數千人死亡,安全事故的發生率沒有得到有效改善,表明安全問題嚴重。近年來,建筑業建設規模和發展速度都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對國民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推進作用,但同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管理目標是整個項目實現的最重要目標,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不僅關系到施工人員的人身財產安全,還關系到施工企業的榮譽及經濟效益,也關系到建筑行業的發展進而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
(一)目前更多的建設項目仍然使用舊的管理系統,其中大部分都沒有完全采用現代信息管理技術;
(二)部分施工企業和項目經理對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不夠重視,教育和移交不到位。
(三)由于許多工程項目使用的安全管理方法相對落后,有必要研究國內外先進的安全管理方法,積極推進基于國內市場形勢的先進管理方法和技術手段。
(四)部分施工現場監督的監督制度與假人監督制度相當,不能充分發揮監督的監督作用。
三、BIM技術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特性
(一)模擬性
BIM技術能夠模擬建筑現場的地質環境、裂縫以及沉降等情況,進而對建筑結構采取科學、合理的防護措施,以提高建筑物的穩定性與安全性。BIM為建筑質量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指導,同時可以對存在危險性的工作進行模擬實驗,從而確定最佳施工方案。
(二)協調性
建筑施工中會涉及到多種專業的交叉作業,施工中各階段都會存在安全上的隱患,難以避免會出現事故,因此,對于事故原因的調查才是關鍵,防止以后相同事故的再次發生。具體操作就是首先要對現場做好保護工作,然后利用BIM技術進行現的掃描并進行情景再現,從中找出引發事故的原因,及時做好防范的措施。
(三)可視性
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應用BIM技術,可以促進建筑可視化水平的有效提升。在三維建筑信息模型中包含著很多的建筑物理信息與功能信息,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通過對BIM模型的應用,有利于對所需的信息進行提取,這對現場安全布置,各類防護搭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四)優化性
對于建筑工程項目來說,其建設過程屬于一個不斷完善與優化的過程。BIM模型能夠提供建筑物的真實信息,包含幾何信息、物理信息等,同時對BIM模型的應用,可以對建筑物進行可視化展示、協調、模擬以及優化,從而有利于優化管理決策。
四、BIM技術在施工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一)把二維建筑圖紙轉換為三維模型
利用項目現有的二維圖紙,建立其三維模型。三維建模主要分為場地建模、土建建模、設備專業建模,最后整合,形成全專業整體模型。與傳統三維模型不同的是,BIM信息模型為一個完整的三維模型,各種平、立、剖面圖只是各方向的二維剖切圖,多視圖的三維設備布置,同時有多重尺寸進行精確定位,從而生成正確無誤的整體模型。所有建筑表皮幕墻、結構梁柱、設備管道都以三維方式分圖層置于一個BIM模型中,這樣非本專業人員相較于原二維圖紙能更容易讀圖,也更方便各專業人員的協調溝通。如在傳統CAD圖紙中,復雜的鋼筋節點有時是平面圖要結合多個剖面圖才能表達清楚,BIM以三維數字技術為基礎,可把相關的復雜鋼筋節點做出真實空間比例關系的BIM模型,其真實的空間尺寸和360°的視角可以讓人清晰地識別復雜鋼筋節點的結構。
(二)制定安全管理措施
借助BIM技術能夠將施工中存在的很多不安全因素及時挖掘出來。在針對比較危險的關鍵區域或者進行關鍵性的施工操作時,需要圍繞某一個具體的不安全因素有針對性的制定科學合理的安全管理規劃,BIM技術能夠對整個措施進行模擬,分析出具體操作中可能存在的影響因素,規劃出具體的操作流程,確保在實際施工中的實用性。需要注意的是,為了確保模擬的結果能夠在具體操作中發揮出最好的效果,避免出現不應該出現的矛盾或者問題,需要在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時確保動態化的效果。
(三)識別危險因素、劃分危險區域
識別危險因素是建筑項目安全管理工作中重要環節,通過危險因素的識別能有效加強對項目不同環節的安全控制力度。充分利用BIM技術可視化的優勢搭建可視化模型,將整個建筑項目中關聯到不同流程全面立體進行展示,對其中存在的具有威脅性的因素一一列舉,為后續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做好前期工作。劃分危險區域能更好應對施工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更有效地規避可能帶來的損傷,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針對性,為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指明方向。在明確施工可能存在各種危險因素基礎上利用BIM技術對工程進行全面分析,對這些危險因素可能發生的時間與區域進行劃分,根據劃分結果來制定不同危險區域施工進度。對于已經明確的危險區域需要安全管理人員保持高度重視,做好相應標識與提醒的陳設工作,并針對施工作業做好預防準備工作,及時調整好安全工作,將施工中可能引起危險的不安全因素提前進行排除,切實提升施工安全水平。
(四)安全交底及施工現場安全信息化管理
傳統安全交底模式,只是安全負責人對工人簡要說明,可視化程度低,工人接受程度不高,一些危險地段施工應該注意的地方亦做口頭說明,工人無法切實感受到施工現場的危險性,也無法直觀地感受危險源的存在,結合BIM技術,將施工現場中容易發生危險的部位進行標識,將BIM模型導入VR設備中,使用VR設備對工人進行交底,讓工人對施工現場所發生的安全事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可切身感受到施工現場危險源的存在。通過BIM結合VR技術對工人進行交底,工人便可更好地對危險源進行識別,將安全隱患存在點及其危險程度深植腦中,施工時遠離或接近危險源時提高警惕。通過VR模擬安全事故發生的場景,以便了解危險發生時如何應對以及如何進行應急處理,保證自身安全。
五、結語:
總之,安全管理作為建筑項目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當前各建設單位均對安全管理工作產生了足夠重視。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飛速發展,BIM技術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也逐漸得到了廣泛應用,運用先進的技術在建筑項目管理上進行創新,進而保障建筑項目的順利實施,促進建筑企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宏遠.基于BIM技術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研究[J].價值工程,2018,37(11):1-4
[2]凌敏.基于BIM技術的高層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居舍,2017(1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