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娥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表示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美國教育家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這些精辟的論斷,讓我們知道學習數學的關鍵是讓學生學會提問。小學數學新課標明確要求低年級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中年級學生能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由此可見,勇于提問,善于提問,主動提問,樂于提問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自主性、主動性有很大的推進作用。那么要使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就要讓學生根據有價值的數學信息、生活經驗、通過觀察對比、思考分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是教與學的活動中,教師促使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是現代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課題。
一、創造問題情境,讓學生大膽提問
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強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點,有意識的設計“問”的情境,使學生形成認知沖突,主動的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這就是說質疑是思維的導向,是學生的內動力,它能使學生的求知欲由潛在的狀態轉入活躍的狀態,對于疑和問,疑是問的基礎,問是疑的結果。在課堂上如果要使學生樂于提問,必須先培養其質疑的興趣,教學其質疑方法,使他們自覺地在學中問,在問中學,使其大膽提問。例如:在教學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時,先出示買文具的情境圖后,問學生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情境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觀察思考后,提出如下問題:書包的單價是文具盒的幾倍?8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包?160元可以買多少個計算器?等等。這些問題是學生通過積極思考提出來的,他們此時的思維處于最佳狀態,他們十分渴望將這些知識弄懂,此時必須把權力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選擇交流互動。在討論80÷20時又有學生提出為什么等于4,商為什么和個位對齊。因為學生不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就不同,充分尊重學生,對不同的交流使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思維發生碰撞,促使參與數學活動的每個人都有所思并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教學中,還可以采用猜謎語、講故事、游戲、多媒體播放課件、闖關比賽等形式,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這不僅激發了學生質疑的心理形成懸念,又借助了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創造問題情境,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圖、文、聲、像相結合,這給課堂增添了無窮的生機,同時那些生動的畫面,悠揚的音樂,詳盡的解說,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對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起到了推動的作用。在教學“有趣的算式”時,利用哈利波特是一個正義的、勇敢的男孩,為了消滅敵人,為了替父母報仇,為了拯救魔法界,小小年紀的他與伏地魔展開了不懈的戰斗。根據推測,哈利波特找到了伏地魔的法器所在地,他通過幻影移形術,來到了目的地——一座寶塔,寶塔的大門上排列著一下算式,通過講故事,在利用影像使他們動起來,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激起了學生學習的高漲情緒,思維立即活躍起來,這些算式為什么有這樣的規律?其他類似這樣的算式也能有這樣的規律嗎?發現這樣的規律有什么用途呢?這樣激趣的導入使學生大膽提問并用于探索。
二、創設輕松環境,讓學生善于提問
英國教育家斯賽說過:“應引導學生進行探索,自主去討論,對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讓他們提出自己的發現。應盡量多些,遵循由個別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的認識過程”。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當讓學生去發現問題時,他們卻不敢問問題,有的學生不好意思提問,有的學生害怕說錯不敢提問,有的學生不積極思考問題,有的學生發現問題能力差不知怎么提問題,有的學生只是聽,而不發問,要使學生在課堂善于提問,首先要幫助學生消除這些心理障礙,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放心提問對于課堂上由于害羞、緊張而不敢提問的學生,讓他們大膽的提問,及時鼓勵,說錯了不打擊而是啟發誘導,表達自己的正確見解,對于那些沒有信心提問的孩子,課前布置他們預習教學內容去發現問題。為課堂學習做準備,對語言表達能力差的學生,可以讓他們用書面語言表達的形式表述出來。對于不敢表達的學生可以個別提問,對于那些在課堂上敢于表達的學生在肯定他們的同時,讓他們帶動那些不積極提問的學生們,同時在課堂上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方式,以小組形式討論提出問題,選派代表提問,通過競賽的形式,比一比,哪個小組提出的問題多,評定星級小組。這樣通過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消除了學生們不敢、害羞、不自信等心理障礙和心理負擔。上課自然會積極舉手,踴躍發言,大膽質疑發問,學生提問能力就一定有所發展。經過這些提問過程,使學生思維得到了有效的訓練和發展。提升了思維的靈活性,改變了教師提問學生,學生跟著教師轉的形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營造積極、寬松、自由、和諧的教學氛圍,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師生關系。消除學生畏懼心理,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問。這樣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才會調動起來,成為課堂主人,勇敢的提出教師意想不到的問題。
三、設計知識構架,讓學生主動提問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法設法使學生達到,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教師以現實生活素材為切入口,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討論比較,引導學生學新知的情感需求,讓教學過程圍繞學生學習中的問題而展開。例如:在教學“正負數”一課時,教師在與學生共同認識了“+、-”表示簡捷性和負數產生的必要性,“+、-”讀法和意義,體會了用正負數表示的意義相反量,愛動腦筋的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為什么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表示呢?學習了正負數的只是表示溫度嗎?正負數還能表示那些意義呢?教給學生尋找問題的方法,從舊知到新知的遷移過程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從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認識不清楚的地方找問題,使學生認識到只要多問幾個“為什么”“怎么辦”“是什么”就能發現處處有數學問題,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是一種建構過程,是認識矛盾運動的過程,教師要在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上,引導他們運用舊知自主探索,以舊引新,巧妙適時地把新問題展現在學生面前,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在自主的學習狀態中,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主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就會喚起學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激發學習動力,產生疑問主動提出問題。
四、教師及時鼓勵、讓學生樂于提問
對學生進行正面評價,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學中,往往會有這樣的現象,學生們在低年級的時候樂于提問,而越到高年級學生提出的問題就越少了。甚至課堂上無人提問,這是我們教師對待學生提出問題時的做法出現了問題,就是當學生提問出現偏差時,受到了老師同學的嘲笑、責備,學生的自尊心受挫就逐漸的不再提問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對學生提問的積極性要加以保護和尊重,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都要給予充分的表揚和鼓勵,多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想問題,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使學生一直處于思維活躍的狀態,他們的每一次成功,因為受到尊重這都會促進他們積極思考,全新投入課堂提問中,教師要時刻抓住學生提問的機會給予肯定,并用真誠的情感,簡潔的話語指出不足,使他們樂于提問。例如:在教學“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使學生找規律發現這兩個預算率,在實際應用時產生疑慮,什么時候用乘法交換律?什么時候用乘法結合律?還是兩個運算律同時應用。這樣學生樂于提問,解決問題,印象深刻,提問的興趣越來越濃。
注明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提問是學生在課堂獲得知識的重要的途徑,是自主學習的有效形式,讓學生大膽提問、善于提問、主動提問、樂于提問并在解決問題中不斷體驗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