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國星
摘 要: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隨著社會對人們素質提出的更高要求,語言教育在個體素質教育發展中起著彌足輕重的作用。幼兒時期是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重要階段,把握好這一階段的教育更加有利于幼兒日后的學習,促進其全面發展。本文就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對策做出幾點分析,以期讓幼兒的表達水平滿足幼兒日后的學習乃至各方面的生活。
關鍵詞:幼兒教育 語言表達 有效培養 策略分析
蘇聯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語言是一切智力發展的基礎和一切知識的寶庫,因為對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從它開始,通過它并回復到它那里去。”對于幼兒教育來說更是如此,幼兒語言能力的良好形成對今后的學習、生活、甚至工作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口頭語言表達比讀文識字更加重要,“交流通人情,溝通懂事故”。因此,幼兒教師要抓住這個階段,不斷為其創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以及“聽、說、讀、看”等各方面的機會,引導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從而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一、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激發幼兒的語言興趣
古有孟母三遷的故事家喻戶曉,其強調了環境對于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此外,“盤圓則水圓,盂方則水方”“在南瓜里度日,就成圓形;在竹子里生活,就成長形”等等,都揭示了環境的深刻意義,放在現今的幼兒教育來說,其不僅僅是指學習環境、生活環境,更重要的是語言環境的構建。[1]
1.構建輕松愉悅的語言學習氛圍
這個階段的幼兒大多是3-6歲的年齡,心智尚未發育成熟,性格貪玩好動、坐不住,是這個年齡段幼兒的普遍特點,因此,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便顯得尤為重要。只有讓幼兒心情舒暢,有話想說、有話可說、有話敢說、有話會說,才能達到其學習語言的目的。因此,教師在課時可以準備一些語言類小游戲,例如《傳電報》,五六個孩子為一組排成一列,老師悄悄在第一個孩子耳邊講一些有趣的電報內容,如小猴在桌子上歡快地跳舞、小老鼠打敗了大老虎、小兔子跳起了迪斯科等等,孩子聽后悄悄傳給第三個人,依次往后傳,到最后一個小朋友需要講出電報的內容,并由發電報人進行驗證。通過此類游戲,課堂變得活躍起來了,孩子們的語言興趣被調動起來了,并且愿意將自己聽到的內容講出來,甚至一些調皮的小朋友還會通過自己的想象力,將發電報人講的內容豐富化,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有效培養孩子的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更能培養其豐富的想象力。[2]
2.注意教學語言的準確性、規范性
幼兒學習語言,最容易產生先入為主的觀念。尤其對于這個階段的幼兒來說,老師說什么,孩子就學什么,模仿能力極強。稍有不慎,一些不恰當的話語都會被幼兒學會。因此,在課時,盡量使用普通話和幼兒交流,因為規范的普通話在意思表達上更準確清楚,并且很容易被學生模仿。此外,在日常教學中,如發現孩子有發音錯誤或口語表達混亂的一些問題,老師可以耐心指出并糾正,因為,只有通過正確的、規范的語言教學,才能讓幼兒較好、較快的掌握口語表達。
二、創設與人交往的機會,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生活即教育”這是陶行知所提出的一種教育觀念。何解?即強調教育蘊于日常生活之中,生活中無時不含教育的一種育人理念,放在幼兒教育中仍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與家長交流——奠定語言基礎
所謂“家”,可以是家長,也可以是家庭。從孩子出生哇哇落地、到孩子牙牙學語這整個過程、時間段,都是家長一直陪伴在左右,可以說,家長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這個階段的語言教育也就變得尤為重要,能為孩子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幼兒是語言迅速發展的時期,增加家庭、家長、孩子三者之間的交流,增強彼此之間的情感,并教會幼兒用語言與他人交往,從而獲得語言發展,提升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家時,家長可以和幼兒一起玩一些親子小游戲,搭積木、模擬打電話等等,在游戲中納入語言溝通,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興趣,從而促使他們“能”開口說話并“會”開口說話,只有多說、多表達,才能增加詞匯量,有效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
2.與老師交流——獲得語言發展
幼兒階段,從早晨入園、課間游戲、日常活動......每個環節,每一件小事都是幼兒與老師交往的機會,也是其語言學習的過程。教師是除了家長和幼兒接觸時間最多的人,也是幼兒人生道路上的重要導師,兩者之間的交流是必要的、無疑也是重要的。教師應注重日常交流,從而鞏固幼兒的語言認知,獲得語言發展,例如:早晨接待幼兒入園時,教師可以觀察每個幼兒的動作、表情與情緒,尋找話題與幼兒做一次簡單對話。平時多和孩子交流,多提問題,和幼兒進行有主題的“話題”交流,例如觀看某一部動畫片的觀后感、外出游玩后的感受等等;最后,可以適時引導幼兒進行“講述”,看圖講述、拼圖講述、繪本講述......這些日常教學行為都可以為幼兒語言發展的獲得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作用。[3]
3.與同學交流——提升語言表達
游戲案例:《小小營業員》
準備:玩具5-10件、圍裙
過程:將玩具在桌子上逐一放好,一個小朋友先系上圍裙當營業員,向其它小朋友介紹商品,如指著一個毛絨小兔子說:“這是一只小兔子,它全身都是白色的毛,它有四條腿,還有兩只長長的耳朵。”“我知道!”其中一個顧客小朋友說道。“它還喜歡吃胡蘿卜和青菜。”“那你喜歡它嗎?想要買它嗎?”顧客小朋友聽營業員講得好,就將小兔子“買”回去。
游戲反復進行,每個小朋友都能體驗營業員和顧客的角色,一來一回,孩子不僅鞏固了對物品特征的認識,而且還能連貫講述一些內容并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看法,長此以往,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勢必會加強,并培養幼兒遇事不膽怯、處事大方的態度。
結語
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對于幼兒來說,不管是家庭還是老師,都是更加緊密的樹,更加親近的云,與更加貼近的靈魂。作為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為幼兒營造一個愉悅的成長氛圍,更加有效的教育孩子,使其在語言交流、語言表達中,即得到情感的滿足,又能收獲語言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俠.利用好繪本讀物,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的研究[A].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八卷)[C].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2017:12.
[2]潘夢婷.讓成語故事伴隨童心飛翔——淺析提高幼兒語言能力的有效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8):264.
[3]賴翠霞.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J].幼兒教育研究,2017(02):33-3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