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制度是推動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工程應用能力。本文探討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江漢大學網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
關鍵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人才培養;成果導向教育
1.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及理念
作為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工程教育學位互認協議,成立于1989年的《華盛頓協議》,由美國等6個英語國家的工程教育認證機構發起,其宗旨是通過多邊認可工程教育認證結果,實現工程學位互認,促進工程技術人員國際流動[1]。
我國于2013年6月成為《華盛頓協議》預備成員,2014年初提交轉正申請,經過該組織的資料審查、現場考察和會議表決后,2016年6月2日上午,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國際工程聯盟大會上,經過《華盛頓協議》組織的閉門會議,全體正式成員集體表決,全票通過了中國的轉正申請。至此,我國成為《華盛頓協議》第18個正式成員。
正式加入《華盛頓協議》,標志著我國高等教育對外開放向前邁出了一大步,我國工程教育質量標準實現了國際實質等效,工程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得到了國際認可,工程教育質量達到了國際標準,中國高等教育真正成為了國際規則的制定者,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等高等教育發達國家平起平坐,實現從國際高等教育發展趨勢的跟隨者向領跑者轉變。
認證的理念也即成果導向理念[2]。
以學生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工程教育認證貫徹“以人為本”的評價理念,所有7條標準聚焦于學生,把學生作為學校或專業的首要服務對象,在課程安排、資源配置、學生服務諸多方面都有比較明確并具體的規定;用人單位和學生對學校或專業所提供服務的滿意度是能否通過認證的重要指標。同時,認證指標體系作為認證的重要內容,并要求建立起一個有效的學生成就評估體系。
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學習產出為導向:在制定專業培養目標的時候要圍繞學生設計目標的畢業要求,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要體現對合格畢業生的期望,專業的建設條件要有利于學生達到畢業要求,對學生的評價體系要聚焦學生學習成果的實現,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要滿足學生打成預期目標,以上內容要涵蓋全體合格畢業生。
強調合格評價與質量持續改進。專業認證強調工程教育的基本質量要求,是一種合格評價。
2.江漢大學網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
2.1 培養目標
本專業立足武漢地方經濟發展,面向湖北,輻射全國,服務于國家網絡強國戰略需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系統掌握網絡工程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在計算機網絡,尤其是云計算方向的工程實踐和應用方面受到良好訓練,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團隊合作精神、良好的職業道德與人文社會科學素養,能在計算機網絡和云計算領域從事系統規劃與設計、部署與實施、運行與管理,以及應用開發等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學生畢業后,在專業領域經歷五年左右工作實踐能夠達到如下目標: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基本的人文素養;
(2)能夠將數學、自然科學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學科基礎知識和方法運用于計算機網絡和云計算的工程實踐中;
(3)具有工程思想與工程意識,能夠將計算機網絡和云計算專業知識、技術與方法運用于工程實踐中;
(4)具有計算機網絡系統和云計算平臺規劃與設計、部署與實施、運行與管理,以及應用開發等方面的工程實踐能力;
(5)具備工程師所需的學習與創新、溝通與表達、合作與交流能力,具有良好職業發展力和適應力。
2.2培養標準及支撐能力實現的課程
(1)畢業生工程知識能力實現的課程安排:計算機原理,電子技術基礎,數據結構與算法,數據結構與算法課程設計,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操作系統,計算機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路由與交換技術,云計算技術,Web技術基礎,移動通信與無線網絡,網絡安全技術,軟件工程,Linux操作系統,網絡工程設計與系統集成,計算機網絡管理,移動通信與無線網絡,網絡安全技術。
(2)畢業生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力實現的課程安排:數據庫應用課程設計,組網工程訓練,云平臺部署與實踐課程設計,軟件工程訓練課程設計,程序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網絡程序設計,云平臺部署與管理,路由與交換技術,第二課堂,生產實習,畢業設計。
(3)畢業生項目管理能力實現的課程安排:軟件工程訓練課程設計,云平臺部署與管理,云平臺部署與實踐課程設計,組網工程訓練,計算機網絡管理,網絡工程設計與系統集成,畢業設計。
(4)畢業生個人和團隊協作能力實現的課程安排:軍事訓練,大學體育①,工程訓練,綜合布線工程訓練,大學生職業發展規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生產實習,畢業實習。
2.3課程構成及學分分配
通識教育課程包含公共課程和文化素質教育公選課,其中公共課程至少應修41學分,文化素質教育公選課至少應修7學分。
專業基礎課程至少應修53.5學分。專業主干課程至少應修33.5學分,專業拓展課程至少應修17學分。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至少應修28學分,第二課堂至少應修10學分。
畢業最低應修學分190學分,其中必修占比為87%,選修占比為13%,實踐教學學分占比為37%。
2.4創新實踐與社會實踐
建立與開展創新實踐和社會實踐活動規范。
創新實踐活動包括:學科競賽、學生科研創新、職業技能認證、創業實踐等。
社會實踐活動包括:思想政治與道德素養活動、社會實踐與志愿者服務活動、文體藝術活動、學生工作活動等。
3.結語
總而言之,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針對工程類本科生培養過程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以這些要求為基本導向,探討并設計網絡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來達到促進工程教育相關專業的建設和發展,提升網絡工程類學生的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畢家駒.關于中國工程專業認證的所見所思[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9(2).
[2]雷慶.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現狀及若干建議[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8(1).
作者簡介:
許平(1978-),男,江漢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計算機網絡,軟件工程。
基金項目:湖北省建設科技計劃項目(鄂建文〔2014〕5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