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中國的聲樂創作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獨特的創作形式和背景也使得聲樂發展的迅速前行,并與西洋音樂摩擦融合成了多樣的音樂風格和音樂形式,并且在世界音樂中占首要地位,對廣大的音樂愛好者帶來重要的影響。《我的深情為你守候》是由陳道斌作詞,欒凱作曲的一首構詞巧妙,優美抒懷的藝術歌曲,作品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深深的熱愛之情。
關鍵詞:藝術表現;創作背景;演唱表達;歌曲內涵
一、歌曲背景
《我的深情為你守候》是專為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創作的歌曲。音樂用簡短的單二部曲式結構而成,音樂的主題飽含深情并且并且充滿時代氣息的音樂風格,緩緩地訴說了崢嶸歲月和兒女熱血的赤子之情,表達了士兵們用熱血和生命守衛國家高尚情感。
二、歌曲分析
(一)情境和內涵分析
歌曲紀念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和人民對于祖國的熱愛,因此我們想正確詮釋歌曲的內涵,飽含深情的表達歌曲,需要準確、合理、適度的運用嫻熟技能使歌曲具有藝術感和表現力從而表達作者想要抒發的愛國情感。除此此外,我們也可以將這首作品理解為在戰爭年代下的男女之情,因為自己的另一半為國報效無法常與此陪伴而渴望他回歸的濃濃的相思之情。
(二)曲式分析
歌曲為G大調的簡單再現三段式作品,雖然旋律上比較復雜但結構明晰。在曲式段落的結構上,曲作者構思靈活,為了更明晰的突出歌曲的中心和情感,歌曲在中段部分出現了很大的差異性,并且出現了明顯的對比,從而使全曲在感情上達到高潮。樂曲的呈示段是由非重復結構的四個樂句構成,對比中段部分主要由兩個樂句組成,方整的樂段突出了樂曲主題的作者愛國之情。間奏段落部分由降G大調轉到降E大調,全曲感情也從此升華達到高點。在樂曲結尾處又出現的再現回到降G大調,使得樂曲情感表達強烈視聽情緒達到高潮。整首作品的曲式結構圖如下:
1、前奏為12小節,由二度音程的結構構成,節奏使用十六分音符、切分音、三連音等增強了音樂的流動性和裝飾性。在開頭部分由兩個樂句構成主題樂句,速度緩慢抒情,由弱到強,為A段的進行做了很好的鋪墊和音樂氛圍。
2、A樂段共16小節的起承轉合的結構,樂段開始使用長音和切分音的引入主題給人嚴肅靜穆之感,旋律與歌詞交相映襯。主題以變化重復的形式鞏固了歌曲中心思想,第二句在重復的同時還對于上一句進行了補充和擴充,形成了長短句的結構并列并且帶來牽腸掛肚的感覺。整體運用了短句停頓,長句延長意猶未盡,并且屬主進行增加了旋律的穩定感。后9小節是歌曲主題的發展,利用特性音調和音區跨越節奏變換等形式,使旋律在對立統一的結構上展開了新的樂思,使樂段整體和諧統一。在A樂段的最后四小節,旋律呈現收攏的狀態狀態,結束在主音上形成了完美的半終止,使A樂段的結構更加完整清晰。
3、B段是歌曲的高潮部分,節奏和音符時值也出現了變化,并與A段形成了對比。出現了大附點和長音,在b句出現了g-g1的八度大跳,旋律帶動情緒步步遞進,在下中音上出現半終止,后在屬音上出現下行并超強進行到上主音,形成變格終止,給整體音樂帶來舒緩平穩感,后面b段出現重復變化部分,形成了與A樂段相似的主題呼應的形式。在第62小節出現了短暫的句子終止但并不意味完全結束,停留在屬音最后進行到了結束主音,使全曲更加完整流暢。
三、演唱表達
《我的深情為你守候》這首作品結構簡單清晰,歌詞飽含深情,在整體表達上我們要注意情感表達和運用以及咬字吐字兩個方面來更加整體的表達作者。因為情感是歌唱中的重點,因此歌唱者應該首先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和歌唱風格,并且理解歌詞含義,在演唱的過程中多發揮想象力并且創造情境,使得歌唱表達與情感達到相輔相成。咬字方面我們應該做到清晰明朗,“情”是歌的魂靈,“字”是“情”的傳達,我們需要用語言來表達歌曲的感情和內容,用清晰精準的語言與聽者產生共鳴和交流。
在歌唱的情感表達中,其中情感是人對實物的感官態度和直覺體驗。在聲樂演唱中我們需要通過表情、聲樂力度、動作和語言來表達。歌唱是來源于我們的生活,如果想表達到位歌曲的情感,必須深入生活升華情感,并且結合自己的情感完整的演繹作品。首先我們應該熟悉歌曲的背景,熟悉歌曲曲式結構和歌詞大意,除此外應該把握好歌唱聲音的力度和演唱速度。除此之外我們應該學會根據歌曲內容產生聯想,我們可以在腦海中中模擬出場景畫面,將自己當做主人公用切身感受表達情感和內心上的共鳴。最后我們應該熟悉旋律特征,把握好歌曲的高潮部分,在前奏部分我們可以做到細致微妙的醞釀情緒為后面的高潮最初對比和鋪墊,在歌曲高潮處我們需要做到將情緒也推到高潮。尤其在“不管什么時候,不管什么地方”這句話上,我們應該飽含深情的演唱將無所畏懼的感情表現出來,在第二句模進中我們應該將全曲情緒推向高潮,做到聲情并茂表達真摯情感。這樣才能將歌曲的真實內容完整的表達出來。
在咬字吐字中,我們應該在音調優美的基礎上做到咬字清晰,歌曲中包含著朗誦的成分更融合了音樂的精髓,而“說”是“唱”的基礎,必須做到“字正腔圓”的正確表達歌詞內容。如果咬字吐字不清楚就不能正確表達歌曲內容,使語言與音樂無法正確融合。在拿到作品后我們應該先進行朗讀,正確發聲并且注意前后鼻音以及聲母和韻母,建立正確的歌唱語言。為了更好地獲得口咽腔共鳴及高位置共鳴的感覺,強調在口腔的打開相結合的條件下處理咬字吐字。在這首作品中“愛”字要咬字清楚,很多時候我們要將韻母咬住,才能突出情感的重心。在“不管什么地方”中的“地”字也同理需要咬清楚。我們必須自然地運用唇、舌、齒、牙、喉器官的發音,做到咬字清楚,吐字清楚,聲音到位,歸韻準確,能靈活的運用歸韻的方法完整的表達作品內涵。
參考文獻
[1]肖黎聲.聲樂[M].上海音樂出版社,2010.
[2]張前.音樂表演藝術論稿[M].中國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3),
作者簡介:
朱曦;安徽安慶人;安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
(作者單位:安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