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瑜
《近距離看美國之一歷史深處的憂慮》是林達通過與好友來往信件來展現在他眼里美國的樣子。書中一開始就以美國作為號稱最為自由的國家有著什么樣的自由的問題開篇,但作者卻未先回答此類問題,反而事先闡述了美國社會所存在的文化差異,進一步追溯到美國人的法律意識的差異。然后以一系列作者所見所聞的生活事件解釋了美國的何為自由,同時向我們展現了這樣的自由與我國所謂自由的差異所在,以及其自由的獨特之處。不僅如此,作者也通過美國的發展進程來進一步說明美國的自由起源之處,自由的意義何在,為此,美國人民付出了什么樣的代價,美國人民在追逐自由之時對美國政府的不信任、擔憂引發什么樣的問題,維持這樣的自由雙方又是如何支付代價。林達圍繞著以上問題解答了人們對美國自由產生的疑惑。對此,我將從以下兩部分表達對本書所提及以上幾個問題回答的理解。
首先,美國擁有著什么樣的自由?依照本書的解釋,我認為美國擁有的自由是以不能侵犯他人公民權利為基礎的自由,是一種不自由之下的自由。這樣的說法看似適用于很多國家對于自由的解釋,但對于美國而言它的深刻含義卻不同于此。
第一,這種不侵犯他人公民權利的對象之一是政府。這便需要從美國人們渴望擁有自由的原因講起,也就是書中的第二部分“費解的國家”里所講述的美國發展過程。由于在美國發展的歷史初期,殖民地的影響深埋美國大地,英國的統治對于美國土地上的公民而言都是一種不自由的束縛和壓迫。比如,稅收政策和自治制度的限制,甚至是對公民自由的限制,體現在公民活動、居住、財產的所有權等。為此,美國代表各地方的人民為獨立的自由這同一目標集聚在一起。一開始的自由,在美國人民眼里是獨立。所以當美國從英國統治下獨立出來之后,中央政府對于他們而言也并非是一個必要條件了,反而是可以逃脫政府統治帶來的不自由的一種優勢。也就在獨立之后一段長時間內美國是沒有政府的。但之后由于經濟金融邊境威脅等一系列問題,便需要強有力的政府出現。于是在此需求之下,美國人民意識到,他們的自由將由此受到限制,故而他們需要在限制政府的權力擴張到公民來確保其對自由的追求。此時的自由便是不侵犯他人公民權利基礎上的自由,這樣的自由尤其體現在美國人民具有強烈憂患意識之下產生的三權分立。其實在這個歷史過程中,他們對于自由的追求的本質并沒有改變,仍然是為了公民權利的最大化實現。比如言論自由,國家無權干涉、限制公民的言論自由,這種大限度的言論自由明顯區別了觀點和行為的分界,即“清楚和現實的危險測定”以及非真理性的言論自由。只要不越界,每個公民發表的言論哪怕是荒謬、是與當下政治思想相悖的,國家、政府都無權干涉。
第二,這種不侵犯他人公民權利的對象也包括公民本身,尤其體現在公民的不自由而可達到的最大化自由。不自由是指,公民在自我權利意識上的極其敏感致使美國的執法嚴格,區分他人和自身的界限劃分也極其明顯,需要極強的法律束縛力保證自己對他人權利的不侵犯,由此保障每個人相對應的權利,便是不自由之下的自由。因為個人的自由是實現社會全體公民自由的前提,當公民需要自己的自由得到保障的同時,也需要維護他人的自由而不破壞,如書中所說這種理念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國古老傳統相似。也因此法律在美國人民是保障自由的一大利器,他們對于合法與違法的概念理解尤為深入,無論是孩童還是成人都是如此。他們對行為性質的判斷基于合法與違法。例如私闖住宅是違法的,一旦有人未經允許進入他人居住地,并且不聽警告,其主人是有權一槍致命以守衛自己住宅的安全,不被侵犯。這也體現了美國人民對于自身權利的明確認知和敏感警惕,也是源自于對自由的追求。
其次,那么美國人民對自由的不懈追求而支付了什么樣的代價?未曾身處美國大環境的人都認為美國是這個世界上最自由的國家,但是這種自由在外人眼里是理想化的,而美國人民和身處美國大環境之下的人才知道,美國為此而付出的代價是遠遠大于所有人的想象,不僅僅是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問題導致的沖突,也包含了人民群眾的生存問題。就如同林達所言“美國不是一個善于遮羞的國家,它投出一片陽光,就落下一片陰影。它全部的陰影都毫無遮掩地暴露在所有的人面前,哪怕你是一個人。”,因此,當你去面對美國,經歷美國,就可以透過歷史留下的痕跡捕捉到美國人民為自由而努力而犧牲的每一片陰影。
為自由支付的第一個代價是:自由的濫用。追求自由的最大化,自然無法躲避濫用自由的現實問題。如上所提及的言論自由,美國的言論自由像是“百花齊放”,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在當代勇敢發言,并且在法律的保護之下,任何人和國家都不得限制。那么由此也產生了一個問題,美國是一個多種族多地區多文化相交叉的一個多元化國家,這里的人來自四面八方,因而思想也各式各樣,在言論自由的環境下,也更容易導致矛盾沖突多發。倘若有人利用這樣的弊端,舉著言論自由的旗幟卻滿懷挑撥和尋釁的作惡想法,那么借以多方的觀念差異和言論表達自由,極有可能濫用著言論自由,對國家安穩發起挑戰,比如極端分子的宣傳,在不作出有社會急迫危害性的行為之前,它的確在言論自由的范圍內,但長期以來,心智不定的人長期熏陶,恐怕也并非能做到僅僅止于言論,總有部分人按耐不住作出超越法律邊界的行為,那么此時的自由便是一種潛在危險了。
那么第二個代價便是美國人民面對安全和自由的選擇。從每一步追求自由的過程中看來,美國人民似乎在安全和自由的選擇中總是毫無疑問地選擇后者。公民對于自己的權利和自由的重視始終貫穿在美國的每一步發展。俄克拉何馬爆炸案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在遭受爆炸的襲擊之后,政府最終追查到的主要兇手卻是本土的美國人,而非極端分子,這些公民仰仗著自己得到的自由,以此對政府發出攻擊和挑戰,實則也是面對全體公民自由保障的挑戰,但當政府決定將公民的槍支等具有破壞性武器進行一定管理時,公民首先擔心的卻是自己權利的受損和自由的限制,即使明明知道這樣的代價可能是以加大自己未來的安全隱患為代價。
我認為,在未來的發展中,美國擁有的自由固然重要,但伴隨著全球化,多元文化的沖擊,自由之下顯露的問題越來越多,人們無法始終保全自由,在一定程度下,總會為安全作出一小部分的讓步。
(作者單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人文與法學院2018級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