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秀娟 黃健英 李鐵軍 鐘其娟
摘要:目的 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婦陰道微生態情況,為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常見陰道炎進行預防及治療提供依據。方法 ?對2017年8月—2018 年07月間在本院行規范產前檢查的孕24-28周的孕婦進行糖尿病篩查,如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同時進行陰道分泌物常規檢查作為研究組,同期健康孕婦為對照組,對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及治療,4周后兩組病人均進行復查(血糖及陰道分泌物常規)。?結果 ??妊娠期糖尿病孕婦pH值較對照組無差異,陰道乳桿菌較對照組少,霉菌檢查率和細菌陰道病檢出率均較對照組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陰道微生態失衡,增加了陰道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率;提示臨床應該重視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陰道微生態情況,同時指導孕婦控制血糖水平,以改善陰道微生態環境,減少妊娠不良結局的發生。
關鍵詞:妊娠期糖尿病;陰道微生態;感染;血糖控制
【中圖分類號】R27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19)04-047-03
Vaginal microecology study in pregnant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Fangchenggang City, Guangxi Province, China,
Ye Xiujuan, Huang Jianying, Li Tiejun, Zhong Qijuan,
Fangchenggang, Guangxi 538021, China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the vaginal micro-ecology of pregnant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and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mmon vaginitis in pregnant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thods Diabetes screening was performed on 24-28 weeks pregnantcy women who were scheduled for Standardize prenatal care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7 to July in 2018.
Routine vaginal discharge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as a research group for who has gestational diabetes.
Healthy pregnant women served as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same period.
For pregnant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they were given health education guidance and treatment. both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reviewed (blood sugar and vaginal secretions routine) after 4 weeks.
Conclusion The vaginal micro-ecological imbalance in pregnant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increases the incidence of vaginal infectious diseases.
It suggests that the vaginal micro-ecology of pregnant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should be emphasized, and should be instructed to control blood sugar levels to improve the vaginal micro-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duce pregnancy malnutrition.
[Key words] Gestational diabetes; vaginal micro-ecology; infection; blood sugar control.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婦在懷孕后首次被確診為糖尿病的患者。近年來,由于飲食的變化等原因。中國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率逐年上升[1]。妊娠期糖尿病會導致胎兒出現先天性畸形、早產、低體重兒、巨大兒、孕婦感染等,是引起圍產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伴生殖道感染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對孕婦和胎兒的預后均可造成不良的影響[2],本文旨在通過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陰道微生態研究,為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常見陰道炎進行預防及治療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2017年8月—2018年07月間在本院規范產前檢查的孕婦于孕24~28周進行糖尿病篩查,如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入組標準:(1)患者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標準;(2) 均自愿參加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 患者有心肝腎等重大疾病;(2) 患者孕前已經確診為糖尿病;(3)患者不愿意參加本次研究。對入組病例進行陰道分泌物常規檢查,對研究組孕婦進行健康教育和相關治療,4周后復查血糖和陰道分泌物。研究組孕婦年齡,20.7-40.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9.6±10.5)歲,孕周在24-31.7周之間,平均孕周為(29.5±1.6)周;同期健康正常孕婦24-28周的設為對照組。平均年齡在20.3-37.5歲年齡(27.1±11.2)歲,孕周在24-31.5周之間,平均孕周為(28.5.8±1.5)周,對
照組同樣行陰道分泌物常規檢查,如有異常進行相關治療,4周后所有孕婦復查白帶常規。兩組孕婦在孕周、年齡等觀察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全部研究對象均自愿接受臨床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陰道微生態檢測:按規范進行孕期糖尿病篩查,對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在確診當天如就診前3天無同房史即行陰道分泌物常規檢查,如近3天內有性生活史則于3天后再進行陰道分泌物常規(陰道酸堿度、細菌性陰道病( BV)、假絲酵母菌、滴蟲,白細胞,陰道清潔度、)檢查;對照組隨機選取同期糖尿病篩查正常的孕婦,進行陰道分泌物常規檢查。兩組孕婦如陰道分泌物檢查如有異常進行針對性治療。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在內分泌科指導下進行血糖控制(飲食,運動或藥物應用控制),兩組孕婦均于4周后再復查白帶常規,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加做血糖檢測。
1.2.2 ?陰道微生態取材與送檢方法 ?①標本采集:采用小棉簽,按無菌操作方法取陰道上1/3處分泌物;取材后半小時內送檢。②標本查Ph,乳桿菌,白細胞,霉菌,滴蟲,細菌陰道病,清潔度。
1.2.3 ?檢查方法:陰道分泌物懸液涂片鏡檢( 檢測假絲酵母菌和滴蟲,白細胞,陰道清潔度);陰道分泌物BV快速檢測:BV快速檢測試劑盒安圖公司五聯檢驗試劑盒, 快速檢測卡陽性, 結合鏡檢線索細胞≥?20% 診斷為BV。
1.3 ?診斷標準
1.3.1 妊娠期糖尿病標準[3]患者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孕婦于妊娠24-28周時進行空腹血糖(FPG)檢查,空腹血糖≥5.1mmol/L診斷妊娠糖尿病;如空腹血糖≥ 4.4mmol/L但<5.lmmoI/L者,再做75g 葡萄糖耐量試驗,如果葡萄糖耐量試驗結果異常者也診斷為妊娠糖尿病。糖耐量試驗服葡萄糖后1h、2h血糖值分別小于10.0mmol/L、8.5mmol/L。任意一項血糖值異常者也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部分孕婦直接進行75g 葡萄糖耐量實驗。診斷標準同前。
排除標準:糖尿病合并妊娠者,年齡小于18歲或大于43歲,不同意參加研究者。
1.3.2 正常陰道微生態診斷標準
參照廖秦平[4]有關陰道微生態評價標準:結合本院的實驗室設備制訂陰道微生態標準:陰道優勢菌為乳桿菌、且乳桿菌功能正常(即H2O2陽性)、陰道菌群的密集度為Ⅰ ~Ⅳ級、多樣性為Ⅱ~Ⅲ級、,清潔度為Ⅰ-Ⅱ度、陰道pH 值<4.6 時,無滴蟲,無假絲酵母菌,白細胞小于10個/H,表示陰道微生態正常。當優勢菌、乳桿菌功能、密集度、多樣性、炎性反應、pH值和任何一項出現異常,均可診斷為陰道微生態失衡。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形式表示,對比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對比則是采取χ2檢驗。
2 ?結果
妊娠24-28周行糖尿病篩查的孕婦共2013例,符合GDM診斷標準的共207例,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率10.28%,原意參與研究的198例,隨訪過程失蹤2例。結果顯示研究組陰道微生態失衡發生率比對照組發生率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控制血糖正常后復查陰道微生態失衡率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3 ??討論
女性的陰道是一個獨特的細菌寄存場所,正常女性陰道中可分離出多種微生物,以細菌為主,陰道正常菌群包括: 專性厭氧菌,革蘭陽性需氧菌及兼性厭氧菌、革蘭陰性需氧菌及兼性厭氧菌,支原體及假絲酵母菌,[4],其中兼性厭氧乳桿菌是優勢菌。以此維持陰道的微生態平衡。
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是妊娠后由于雌孕激素、腎上腺素、催乳素等激素水平改變,對胰島素拮抗作用增強,血糖水平在短時間內難以控制下來,從而出現血糖代謝異常。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由于白細胞的吞噬能力降低,自身免疫功能降低,對病原菌抵抗力較弱,同時伴有血糖、尿糖升高,為細菌的生長和繁殖提供了有利環境,易發生口腔、上呼吸道、皮膚、泌尿生殖系統等部位感染[6]而陰道炎癥的發生更為常見,陰道炎癥除了嚴重危害女性生殖系統和心理健康,還可能增加胎兒死亡、畸形等風險[5]。臨床上多項研究報告均發現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相比正常產婦更易出現陰道微生態失衡而導致生殖道感染疾病[7、8]。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更容易出現陰道生態的失衡,出現VVC和BV感染增加,本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VVC感染達26.02%,BV發生率達11.73%,混合感染達9.18%,較對照組的12.1%和6.06%、2.02%明顯的增高。研究組VVC、BV、TV及混合感染在內總感染率達48.46%,而對照組只有對照組總感染率21.21%,且研究組陰道乳桿菌減少,清潔度增高。經統計學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假絲酵母菌是條件致病菌,也是婦女生殖道正常菌群之一,?有專家研究顯示[9]30% 的妊娠期婦女為無癥狀的陰道假絲酵母菌帶菌者 婦女懷孕后由于機體免疫能力降低, 內分泌改變,陰道內性激素受體水平增高, 使陰道壁上皮細胞內糖原積聚, 加上陰道內腺體分泌旺盛,分泌物增多,為假絲酵母菌生長和芽管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所需要的營養碳源; 另外松軟、充血、陰道黏膜也使菌絲更容易粘附, 使假絲酵母菌快速繁殖。因此臨床醫生更應落實孕期保健服務規范相關內容,對每個就診孕婦進行早期的陰道分泌物檢查,如檢查出現陰道生態失衡情況應及時調整。對于妊娠24-28周的孕婦進行規范的糖尿病篩查,發現異常及時通過控制飲食和運動進行血糖的控制,必要時用藥物控制血糖,同時進行陰道分泌物檢查,了解陰道生態情況,如有失衡應該及時調整,以減少分娩期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更容易發生陰道生態失衡,因此對此類孕婦更應該加以重視,及時進行相關檢查和處理,以減少分娩期并發癥發生,確保婦嬰安全。
參考文獻
[1] ?代正燕,劉丹,李潤,等.孕期增重及總增重與妊娠期糖尿病關系的隊列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6,37 ( 10) :
[2] ?李海素,狄英波,譚沖,等.妊娠期糖尿病孕期干預與妊娠結局關系的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 3) : 357 - 358.
[3]??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妊娠合并糖尿病協作組.?妊娠合并糖尿病診治指南(2014)[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4,49( 08):561-569.
[4]??廖秦平,吳文湘.女性陰道微生態評價體系的臨床應用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 2010(03): 163-164.
[5]??謝幸,茍文麗主編.婦產科學[M].第8版.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45.
[6]??駱丹東,傅小玲.健康教育聯合醫學營養治療對妊娠期糖尿病初產婦妊娠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1) : 14-17.
[7] ?孫克佳.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管理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2):300-301.
[8] ?曾愛華. 妊娠糖尿病生殖道感染發生情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7,12(1):128-129.
[9] ?劉梅青,徐浩軍.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生殖道感染的相關因素調查分析[J].中國性科學,2013 ,22(10):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