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生志 朱玉俠
摘要:目的 探討針灸推拿配合中藥熱濕敷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腦病科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72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36例。對照組采用針灸推拿治療,實驗組在此基礎上配合中藥濕熱敷治療,經2個療程后觀察療效。結果 對比治療總有效率與視覺模擬評分(VAS),實驗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用針灸推拿配合中藥濕熱敷療法,效果確切,可明顯改善腰椎功能。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針灸推拿;中藥濕熱敷
【中圖分類號】R28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19)04-151-02
腰椎間盤突出癥作為骨傷科常見病,表現為腰痛與坐骨神經放射痛,久站久坐后可加重疼痛癥狀。目前,治療此病的方法分為手術治療與保守治療兩種。保守療法是治療此病的主要方法。我國中醫對慢性骨科疾病有著獨特的治療優勢。為此,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7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針灸推拿與中藥濕熱敷的治療效果,效果滿意,現作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資料
從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腦病科收治收治的患者中選取72例作為研究對象,均滿足《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關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并經CT或MRI檢查確診,排除伴有精神障礙、嚴重臟器疾病、血液疾病患者[1]。男42例,女30例;年齡年齡26~79歲,平均為(51.3±4.5)歲;病程2~19個月,平均為(6.5±1.2)個月;L4~L5腰椎突出27例,L5~S1椎間盤突出31例,兩個椎間盤同時病變14例。把患者隨機進行分組,對照組與實驗組各36例。分析基線資料,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病變部位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方法
1.2.1對照組
(1)推拿:患者取俯臥位,對腰部、下肢處通過點、揉、推、彈、拿等手法進行按摩。術者在助手配合下牽引患者下肢,左右晃動搖擺,輕手法放松腰椎關節與局部肌肉。通過腰部斜板法或旋轉復位法松解粘連。
(2)針灸:穴位取腰夾脊、命門、秩邊、委中、環跳、陽陵泉、昆侖、足三里等。讓患者取俯臥位或側臥位,消毒穴位皮膚,選擇1.5寸長的30號毫針刺入。待進針后將1.5cm艾柱固定于針柄處,點燃下端,并用硬板紙墊在下面防止燙傷。一般每穴可溫針灸2~3壯,耗時0.5h。
上述療法1次/d,1個療程為10d,兩個療程間需暫停3d,共治療4個療程。
1.2.2實驗組
在推拿針灸后用中藥濕熱敷,藥方為桑枝、干姜、紅花、桂枝、木瓜、秦艽各30g,雞血藤、伸筋草、威靈仙各40g,路路通、川芎、千年健各60g。將藥物打成粉后裝入藥包,加熱后熱敷于患處即可,1h/次,1次/d,1個療程為10d持續治療4個療程。
1.3觀察指標與療效標準
通過治療總有效率與VAS評分評價療效。VAS分值為0~10分,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烈疼痛,分值越小說明疼痛程度越輕。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作出療效評定:(1)痊愈:癥狀與體征全無,直腿抬高試驗結果超出70°,具備日常生活能力;(2)顯效:癥狀與體征大部分改善,直腿抬高試驗顯示在50°~70°左右,有基本生活能力;(3)有效:癥狀有所改善,直腿抬高試驗顯示弱陽性,需在他人協助下開展日常活動。(4)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直腿抬高試驗結果為陽性[2]。
1.4統計學處理
利用SPSS21.0軟件對錄入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開展組間對比,并用(±s)表示;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用百分比表示。當P<0.05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治療效果
4個療程后觀察組僅2例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為94.4%,對照組為86.1%,由于P<0.05,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治療前后兩組VAS評分對比
治療前VAS評分,對照組為(5.9±0.3)分,實驗組為(5.9±0.5)分,(P>0.05),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對比治療后VAS評分,對照組為(2.8±1.3)分,實驗組為(1.7±0.8)分,(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現代醫學認為腰椎內外力學結構失衡是造成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原因。當髓核出現退行性變化后在外力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造成髓核突出,進而使附近脊神經造成壓迫或刺激,從而引起腰腿疼等一系列癥狀。治療原則以消除神經根水腫、粘連、充血等無菌性炎癥為主,若要徹底治愈此病,則必須讓突出物回納或改變其與脊神經根的位置。牽引是臨床治療此病的主要方式,但效果并不理想。為此,尋找更好的治療方法成為骨科研究的重要課題。我國傳統醫學對這些慢性骨科疾病有著獨特的優勢。中醫將此病歸為“腰痛”、“痹證”等范疇,認為發病機理主要是風寒濕、瘀痹阻經絡,導致氣血受阻、氣血虛弱、肝腎不足,使得筋脈失養而發病[3]。為此,治療時強調祛風除濕、益氣活血、補益肝腎、通絡止痛。
本文所用溫針灸是把針刺與艾灸相結合的一種針灸療法。當針刺得氣后把艾柱放在針柄處點燃,通過針體將艾火的熱力導入肌膚深層,起到溫經散寒、祛濕通絡、行氣活血、溫補脾腎的作用。針刺可以疏通經絡,并能調節陰陽,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溫針灸與推拿配合應用可擴張血管,加快血液循環,并能營養神經根,進而抑制炎性因子滲出,改善神經疼痛與肌肉緊張狀態[4]。另外配合濕熱敷中藥治療,其中,桑枝與威靈仙有祛風通絡、祛風除濕的功效;伸筋草與路路通有祛風散寒、消腫除濕的效果;雞血藤與紅花、千年健有活血通絡、暖腰膝、健筋骨的作用。諸藥配伍可起到溫經通絡、疏風散寒、行痹止痛的作用。將藥包熱敷在患處,刺激皮膚,讓藥力直達病所,從而獲得理想的療效。
本文中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VAS評分也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這提示運用針灸推拿配合中藥濕熱敷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能明顯緩解疼痛,提高療效。
綜上所述,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用針灸推拿與中藥濕熱敷療法效果顯著,簡單易行、安全性好、經濟實惠,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高曉華.手法推拿按摩聯合中藥濕熱外敷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7,36(16):113.
[2]楊宏偉.推拿正骨聯合中藥熱敷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D].山西醫科大學, 2017.
[3]王黎明,賈紅玲,張永臣.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機制研究進展[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24(3):331-332.
[4]羅偉淵,黃育聰,彭莉,等.溫陽通絡針灸法結合中藥熱敷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J].黑龍江中醫藥,2018,16(4):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