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粉 任銀銀 胡碧艷 鐘美 周榮



摘要:針對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患者采用個性化護理干預的效果進行評價。選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治療的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患者72例為臨床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組實施個性化護理,對不同護理模式下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以及不良情緒變化進行比較。結果:干預組患者的依從性與對照組相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干預組總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護理前的生活質量、SDS和SAS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O.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總評分、SAS 評分和SDS評分均較護理前有明顯的改善,且護理干預后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乙肝肝硬化;個性化護理;乙肝肝硬化失代償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19)04-161-04 前言個性化的護理指是針對不同的病人,及時提供不同的護理服務,使病人的健康在短時內恢復到最佳狀態。充分了解每一位患者的需求,將以往“自己實施什么護理,患者就接受什么護理”變為“患者需要什么,我就護理什么”,這一轉變本身也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1]。 WHO依從性專家協作組將依從性定義為:個人的行為(包括服藥、飲食和/或規律的生活方式的調整)遵從衛生保健服務提供者醫療建議的程度。這是使用最頻繁的有關于依從性的定義,Vitolins等人也將依從性定義為“患者的行為與衛生服務提供者的醫療建議的一致程度”。當然也有人專家建議用一種更加實踐性的方式來定義,即“在滿足預期治療目標基礎上遵從治療的程度[2]。 1乙肝肝硬化個性化護理分析 乙肝肝硬化是我國常見慢性傳染性疾病,在臨床中的發病率比較高,隨著疾病的發展 ,患者工作、勞動能力下降,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其恐懼感增加,擔心親人、朋友歧視,對醫護人員治療和護理不能積極配合 ,導致療效下降,部分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甚至放棄治療,最終導致并發癥的發生率上升,生活質量下降,對愈后亦有嚴重影響。長期的抗病毒治療很容易降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甚至使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3, 4]。因此,對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除了必要有效的臨床治療外,加強個性化護理以提高其依從性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我院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患者為研究對象,對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個性化護理干預及其效果進行探討和分析。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治療的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患者72例,隨機分為個性化護理組與常規護理組,每組36例,研究對象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診斷標準。干預組男性25 例,女性 11 例,年齡27~63 歲,平均年齡(42.61±4.17)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 12例, 高中以上 24例。常規組男性 27 例,女性 9 例,年齡 26~59歲,平均年齡(41.82±4.11)歲。文化程度: 高中及以下 11 例, 高中以上 25例。 兩組患者抗病毒治療至少在3個月以上,并排除精神疾病患者,經統計分析發現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的護理服務,并詳細的解答患者和家屬關于疾病的問題,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個性化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應依據患者的發病原因、病情嚴重程度、患者的文化層次以及臨床表現等情況制定針對不同患者的個性化健康宣教方案。對于病情輕的患者,一般采用多種宣教形式,使患者通過不同的渠道了解乙肝肝硬化的相關知識,如病因、臨床癥狀、預防和日常的保健等;病情嚴重的患者,如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患者,除了著重治療以外,對其進行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來對健康教育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并主要側重于患者這一病期的日常保健;同時,根據患者的病情輕重安排合理適量的活動和休息等。對于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應采取直觀和簡潔的教育方式進行宣教;而伴有生理障礙的患者,則應以采圖片和錄像等方式進行宣教方式為主。此外,護理人員應該告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定期復查有關指標,做服藥記錄,以便圓滿完成治療過程。 1.2.2藥物護理 護理人員應該指導患者正確的遵醫囑用藥,不應該隨意停藥。尤其對于口服藥物需要介紹藥理知識,使患者了解藥物的作用,掌握藥物的用法、服用時間及不良反應。當患者的乙肝肝硬化處于失代償期時,對其進行治療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中。所以,當患者出院后,需要對每一位患者進行定期隨訪,并對患者建立個人檔案,隨訪過程中需要及時了解患者的服藥情況,例如是否按量服用;同時記錄患者的血常規及肝腎功能情況,以方便了解患者的治療及進展,以及需不需要對患者調整用藥等。個性化的護理隨訪服務,能夠使醫生全面的、動態的了解到患者出院后的藥物治療情況、病情變化等,能夠提高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同時,護理人員應教會患者識別和處理治療中出現的不良反應,進一步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 1.2.3心理護理 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患者一般會出現煩躁 、焦慮 、自卑等不良心理因素,這些因素會導致患者的疾病出現惡化。因此,護理人員重視患者的心理護理,耐心的傾聽患者的主訴,給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在良好的護患關系的基礎上與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關懷患者,并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特點、工作性質等制定出解決患者心理問題的個性化方案針。對患者因疾病產生恐懼不安的心理狀態,通過對乙肝肝硬化發病原因和治療方法進行詳細的介紹,減緩并疏導其焦慮等不良情緒,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及自我保護意識, 樹立患者治療的信心,使患者更好配合臨床治療。
1.2.4飲食護理
對于乙肝肝硬化患者,護理人員應該讓患者多食清淡、易消化、含豐富維生素飲食(特別是蔬菜和水果);提供足夠熱量;蛋白質應適量;適當限制脂肪的攝入;腹脹時應減少產氣食品的攝入。有肝性腦病先兆者,限制或禁止蛋白質攝入;合并腹水、少尿者,應注意限鹽、限水[5-7]。
1.2.5出院護理
護理人員應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出院護理方案,并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隨訪過程中需要了解并記錄患者的血常規、肝功能等指標;同時據患者檢查的結果,調整患者抗病毒的治療方案;在患者出院后最主要的治療方式仍以抗病毒治療為主,因此隨訪過程中應了解患者的服藥情況,囑咐患者按時按量服藥,護理人員應該為患者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并對患者用藥情況以及各項檢查結果進行記錄,從而使醫生能夠全面的、動態的了解到患者出院后的藥物治療情況及病情變化等。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生活質量、焦慮抑郁情況等進行詳細的記錄,以供分析:
1.3.1治療依從性
依從性包括遵醫囑用藥、不濫用藥物、不擅自停藥、注意膳食及合理營養、規律作息避免勞累、定期門診復查、戒除煙酒及保持樂觀平穩的情緒等8個部分。全部做到上述8項為完全依從;做到前3項以上,未達到8項為部分依從;其余為不依從。
1.3.2不良情緒
對患者入院時和護理干預后的焦慮和抑郁情況采用Zung編寫的焦慮自評表(SAS) 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分析,SAS≥50分為異常,SDS≥53分為異常,分值越高表示程度越嚴重。
1.3.3生活質量
依據 SF-36 評估,量表包括精神健康、情感職能、活力、社會功能、軀體疼痛、生理職能、生理功能和總體健康。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則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統計,計數資料用c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
研究結果表明:對照組和干預組相比,兩組患者的依從性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與對照組比較,干預組(94.44%)的總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77.78%),見表1。
2.2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研究表明:兩組患者護理前SDS和SAS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O.05)。經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SDS、SAS均較護理前明顯著下降,護理后干預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差異(p 2.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研究表明:兩組患者護理前生活質量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O.05),經護理干預后,干預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總評分均較護理前有明顯的改善,護理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乙肝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目前全世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約有3.5億人,平均每年有3%發展為肝硬化。乙肝肝硬化患者要經理相長期、慢性的抗病毒治療,大多數情況下患者的治療都是離院進行的,長時間的治療過程需要患者全面配合醫生及護理人員的工作。患者要定期服用醫生所囑咐的藥物,否則就會嚴重影響治療效果,為了使得患者的藥物治療依從性得到提高,對患者采取有效護理干預措施尤為重要 [8]。 本次研究以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采用個性化護理干預(觀察組),及一般性護理(對照組),并對不同護理模式下的效果進行比較,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的總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該研究結果與曲文超等的研究結果一致[9]。造成這種結果的可能原因是,在慢性乙肝治療期間,配合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患者和家屬對疾病的認識,促進患者形成良好的治療、服藥、飲食、復查等習慣,積極的配合治療,從而患者依從性也相應提高。 在對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由于長期用藥,常常造成患者生理代謝的紊亂,如:電解質紊亂,并引起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使患者病情反復發作,甚至產生癌變的危險;加之長期治療、檢查等,導致患者治療費用增加,經濟及軀體負擔加重,患者往往會出現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10, 11]。焦慮、抑郁情緒可作為一種應激源,影響內分泌、中樞神經系統以及免疫系統功能。一旦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其對病毒的抵抗力也會隨之降低,從而進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尋求有效合理的護理模式顯得尤為重要。本次研究證實:護理干預后,干預組患者SDS、SAS顯著下降,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可能原因是:在護理干預過程中,加強人文關懷和溝通交流,使得多個溝通渠道被有效建立起來。護理人員平時除了必要的宣教及治療外,還要了解患者的興趣愛好、生活習慣、家庭、文化程度、心理以及病情等方面,及時發現患者的焦慮、消極、恐慌等不良情緒,并加強引導和疏通,釋放患者的痛苦和壓力,排除焦爐、抑郁等消極情緒,強化患者的積極情緒,甚至可以使原有的消極狀態轉化為積極狀態,緩解軀體的應激狀態,解除心理扭曲和緊張,使患者身心愉悅,進而促進患者康復。 此外,本次采用SF-36 評估量表對護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量表包括精神健康、情感職能、活力、社會功能、軀體疼痛、生理職能、生理功能和總體健康。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則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研究結果發現:干預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總評分均較護理前有明顯的改善,護理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4.總結
在中國,乙肝患者及攜帶者數量眾多,乙肝肝硬化是臨床工作中醫務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大難題,面對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患者,根據其疾病的進展周期,提供個性化護理,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甚至是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減少一些臨床常見并發癥。本研究表明,針對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患者,提供合理有效的個性化護理干預,能夠對患者的心里、生理功能改善提供行之有效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厲靜,郝穎. 手術室護患護理中的人性化、個性化護理問題[J]. 臨床護理雜志. 2012(2): 48-49.
[2] 李苗苗. 冠心病患者二級預防依從性概念及理論框架的構建——基于扎根理論的質性研究[D]. 河北大學, 2015.
[3] 陳芳.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焦慮抑郁狀態及相關因素的調查分析[J]. 齊魯護理雜志. 2010(03): 5-7.
[4] 匡麗佳.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焦慮抑郁狀態及相關因素的調查分析[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7(04): 36-38.
[5] 黃丹. 護理干預對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療依從性及SAS、SDS評定的影響分析[J]. 中國基層醫藥. 2014(5): 796-797.
[6] Kunisaki C, Takahashi M, Makino H, et al. Phase II study of biweekly docetaxel and S-1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J]. 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 2011, 67(6): 1363-1368.
[7] 黃丹. 護理干預對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療依從性及SAS、SDS評定的影響分析[J]. 中國基層醫藥. 2014.
[8] 心理護理對卵巢囊腫手術患者的影響[J].
[9] 曲文超. 創新型護理干預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 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6(06): 67-69.
[10] 胡立紅. 個性化護理措施對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 中外醫學研究. 2017(22): 87-88.
[11] 孫世娟,鄧建環,沙品麗. 個性化護理干預對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分析[J]. 當代醫學. 2015(34): 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