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箭
摘 要:在共享單車的推動下,自行車在與汽車的競爭中,逐漸緩和過來,綠色健康出行,人們越來越重視自行車的作用,但共享單車粗放的管理方式,尤其是亂停亂放給城市管理提出了挑戰,創新發展城市自行車共享停車場就成了規范發展自行車的現實選擇。關鍵詞:創新發展;自行車;共享停車場;綠色健康出行
2017年8月3日,交通運輸部等10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官宣認可了共享單車。作為一種互聯網經濟,共享單車不僅倡導了一種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極大地方便了老百姓的日常出行,但由于管理粗放,共享單車亂停亂放、過度投放等問題也不斷挑戰城市管理的忍耐度。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規范和發展共享單車,完善城市白行車交通體系建設,更好地推動綠色出行,特提出發展城市白行車共享停車場的思路。
一、基本發展思路
(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即有條件建設自行車共享停車場
在投建模式上,在適宜發展白行車出行的城市,組建市級國有獨資公司作為出資方和形成資產的持有者,并負責相關建設,建成后的經營上可考慮委托經營、承包經營等.鼓勵私營部門參與。在項目用地方面,建議停車部分的用地以劃撥形式供地,配套的綜合商業部分的用地最好以出讓形式供地。在項目用地規模方面,每一個停車場用于存車的用地面積原則上控制在400平方米左右,并配置200平方米左右的商業面積,最終用地面積的確定,將根據用地條件和人流需要等因素,綜合考慮。在項目選址方面,重點考慮與城市已建成地鐵站、BRT快速公交站、城內火車站、高鐵站等交通樞紐換乘站點,以及步行街、中心商業區、商務區、娛樂場所、公園、醫院、體育場館等吸引人流的地點建設白行車共享停車場。
為充分利用空間,使停車場的效應最大化,有條件地方可向地下延伸,做地下立體停車場,還可充分利用停車場的地上空問,設置共享停車柜,主要存放折疊自行車,也可存放其他臨時物件。
(二)通過綜合業務的發展,努力實現共享停車場收支平衡
1.停車場與一些便民的公用事業業務相結合
在一定區域內沒有公共衛生問的共享白行車停車場內規劃修建公共衛生間,協助解決中心城區公共衛生問配置不夠和不易尋找的問題。還可結合共享智慧燈桿建設,推進SG相關業務發展,可考慮提供免費的WIFI服務,提供手機App隨時查尋空余停車位、共享柜及共享自行車使用情況。另外,停車場還可增加一些代收費項目,如代繳水、電、氣、光纖等服務,以及公交卡、手機卡充值和火車票的代售等業務。
2.拓展相關共享商業,在保證低收費的同時,力圖維持停車場的長期經營
在共享停車場內可開展多種經營。可以提供各種飲品、食物、小吃、特產、紀念品甚至早餐的銷售等;與旅游公司合作,提供區域地圖、旅游景區門票代售等。如果商業經營的盈利足以支撐整個停車場的運營,對存放自行車可以考慮低收費,甚至免費,對共享單車公司給予團體價優惠。
二、發展自行車共享停車場的重要意義
(一)建設自行車共享停車場是推動共享單車規范發展的有效方式
通過建設規范的停車場,可以有效地解決共享單車亂停亂放,以及部分景點、公共場所、小區等拒絕共享單車進入的問題,更好地發揮共享單車的便利性。另外,通過實施規范化管理,可以解決共享單車日曬雨淋,損壞高、折舊快等問題,有效降低共享單車公司運營成本,推動共享單車健康發展。
(二)建設自行車共享停車場有利于完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的建設,以滿足人民對美好健康生活的需要
通過建設自行車共享停車場,可解決私人自行車從單位停車場出來后因無法停放而導致使用不便的問題,配套解決地鐵、公交J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構建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可以極大地提升私人自行車的使用效率和保有量,更好地提升城市綠道等慢行車道的使用效率,引導綠色出行、健康生活,推動自行車制造業健康發展。
(三)建設自行車共享停車場還有利于節約城市交通用地
機動車交通需求的迅猛膨脹必然會帶來大量城市用地的減少,但自行車機動靈活、體積不大,人均占道面積遠低于小汽車,而且占用的停放空間小。因此,如果引導更多市民采用白行車出行,從整體而言,是可以更為有效地提升城市交通用地的效率。如果將共享自行車停車場立體化,可實現在較小用地的條件下,滿足更多市民停放自行車的需要。
(四)通過共享停車場的建設,還可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服務
由于共享停車場本身將配建一些公益、便民服務類項目,這些設施建成后,對于完善相關配套服務也將起到積極作用。另外,根據實際需要和條件許可,可接受周邊居民的白行車長期停車及貨柜存儲服務,部分解決周邊一些小區停車不足和收發包裹不便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范魏巍,程琳.自行車在城市交通中的定位[J].道路交通與安全,2007,7(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