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追求的文明準則,教學是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弘揚和實施的主要途徑和要道。文章主要探討如何在中職德育課的教學中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提出通過多種形式的結合,讓學生加強理解內化,同時教師注重過程引導,促進學生體驗踐行的建議。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職德育課;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3872(2019)13-0046-02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
黨的十八報告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24字核心價值觀分3個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
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論述、提出明確要求。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職德育課堂結合的意義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把它融入國民教育,讓每個人都了解、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自覺自愿踐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從小抓起、從學校抓起;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中高職院校、技工院校是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當代中職學生是國家未來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他們的價值觀正處在形成和發展階段,極易受到外來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影響,又具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如果不能從課堂上接受正面力量的潛移默化,負面信息就會乘虛而入,影響他們的思想健康。而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師如能結合教學及時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準確地理解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中職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職德育課是一門理論性較強,又相對枯燥的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政治性和意識形態色彩,采用合理的形式,運用適當的策略,在中職德育課堂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能有效地將政治理論知識接受與道德品行養成緊密結合,幫助中職學生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與行為習慣,從而更好地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需要,為實現中國夢注入青春能量。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職德育課堂有機融合的具體實踐
德陽安裝技師學院是技工院校,普通三年制中專班前三學期使用的教材是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的《道德法律與人生》《經濟與政治常識》《職業道德與職業指導》教材。德陽安裝技師學院與四川建筑職業學院、水利學院等合作辦學的3+2班級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3.1采取多種結合形式,加深理解內化
新生第一學期在學習《道德法律與人生》第二課第二節“學會和諧交往”時,學習了人際交往含義和作用后,在人際交往的原則和方法這一板塊,德陽安裝技師學院采用講授、情景模擬、觀看微視頻、小組討論、情景劇即興表演等形式,在這過程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和諧”“誠信”“友善”有機地融合進來。教授學生常見人際關系的處理,即同學之間的關系用友愛去播種,用真誠去催發,用熱情去灌溉;師生之間遵守課堂禮儀,共同營造和諧課堂氛圍;家庭成員之間共建和睦家庭,家和萬事興。這是學生過去經歷、現在正在體驗感受到的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在學習《經濟與政治常識》第五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時,學生通過觀看相關新聞報道、視頻,小組討論、課外探究等形式的學習,了解了國家的惠農政策、基本的醫療衛生制度、社會保障體系后,就能進一步理解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任務以及原則。這過程就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家層面的“和諧”深刻理解。這是人與社會的和諧。
在學習《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第八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第四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第五節“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時,作為3+2班級的課程,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分組完成。在準備期間,小組成員通力合作,查找相關資料,不斷演練;在課堂展示過程中,大家積極認真,大膽創新,形式多樣;課后總結階段,大家對比反思。整個過程學生都能主動地聯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內容,比如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等等。這是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還有人
3.2注重過程參與引導,促進體驗踐行
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核心,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里個人行為層面的價值準則,是公民必須恪守的基本道德準則。在學習《道德法律與人生》第三課第一節“加強道德修養”中的愛國守法、遵守社會公德和傳承家庭美德時,培育學生愛國主義情感,不是一次短短的四十分鐘課程中就能完成,或讓學生在口號式要求下草草了事,而是應經過實際參與,使學生形成情感體驗,并在平時生活中不斷加強,努力踐行的。例如在講該章節時,可觀看一位藏族老阿媽的《一個人的升旗儀式》視頻。學生在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熏陶下,聯系平日里學校周一早上升國旗時自己的表現,自愧不如,開始反思,教師抓住時機開始引導,并做適當要求:每周一升國旗前快速準時地進入班級方隊,國旗升起時肅立,行注目禮,心中一起默唱國歌,培養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并下定決心為實
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后期繼續與學生交流,關注學生的變化、提升。
法制教育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培養中職學生學法、知法、守法,是中職德育課教學的重要目標。在學習《道德法律與人生》第四課“增強法律觀念”,《經濟與政治常識》第二課了解稅收、勞動者的權利與義務,第四課走進公民的政治生活,《職業道德與職業指導》第四課職業的法律保障等章節內容時,這些相對生硬難懂的法律知識,怎樣讓學生快樂地學懂并在生活中熟練地運用是重點。課堂上可以觀看相關法制教育視頻,參與法制手抄報制作、“小小法庭進課堂”活動,延伸到課外還可以參加社區、街道法制宣傳,法制知識講座等。通過這些形式,結合所學的課本知識,學生便能更真切地體會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含義及其重要性。這美好社會的創建確實離不開法律,只有通過法制建設才能維護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這是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制度保障。學生的法制意識不斷地增強的過程中,也慢慢內化為自己遵紀守法的自覺行為,在平常的生活中也會自覺做一個守法護法的好公民。
德陽安裝技師學院的學生畢業后進入工廠或企業,大多從事生產、安裝一線的工作,在第三學期《職業道德與職業指導》的學習中,就要培養學生樹立愛崗敬業,敬業樂業的態度。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里敬業是對公民職業行為準則的價值評價,也是現在社會主義的職業精神。結合現在全球都在倡導的“工匠精神”,央視熱播的《大國工匠》,以及往屆學院優秀畢業生在企業成為愛崗敬業模范的真實案例,如果學生接觸到的身邊的老師平時就是履職盡責,敬業鞠躬的印象,那么榜樣的力量,也會帶給學生對未來職業的向往。
4教學感悟
“核心價值體系是一個社會意識形態的主體和靈魂,它統領并支配所有價值目標的實現,對社會意識和思潮具有強大的引領和整合作用”。加強對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德育教師責無旁貸的重任,德育課程教學應發揮主陣地作用,不斷地拓寬教育渠道,豐富教育載體,引導學生牢固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準則和良好的精神風尚,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讓核心價值觀深植學生心中。
參考文獻:
[1]唐玉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職德育課教學結合的實踐探索[J].教育評論,2016(9):159-160.
[2]程霞.中職德育課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實踐探討[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3):54-55.
[3]孫德魁,胡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八中職德育課教學的實踐對策探究[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7,7(1):60-67+85.
作者簡介:王艷,女,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