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玲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行,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推崇和認可,這種教學模式將閱讀與寫作結合了科學的融合,將其應用在語文教學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及學生的語用能力。小學語文是十分重要的學習內容,閱讀教學是其中最重要的教學環節之一,閱讀作為小學生獲取知識和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只有做好閱讀教學,才能更好的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養。將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應用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共同促進小學生讀寫能力的提升,本篇文章主要分析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1]。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應用
引言
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滿足了新課改的要求,同時也有有效的迎合了新時期素質教育的發展需求,實現了閱讀和寫作教學的高效融合,這對小學生的語文學習來說,大有裨益。為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合理的將讀寫結合教學模式貫徹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讓小學生在閱讀的同時,積累和掌握寫作的技巧,充分的認識和理解語文學習的特點,讓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2]。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教學模式應用的現狀
眾所周知,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構成內容,兩者之間的關系也是十分緊密的,越來越多教育學者加強了對閱讀和寫作教學的研究,特提出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將二者進行結合,讓學生在閱讀中寫作,在寫作中鞏固閱讀,這對學的寫作以及閱讀學習都有重要意義。但是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在推廣和應用中也受到了很大的阻礙:
1.1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深蒂固難以撼動
在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仍然占據著主要的教學地位,教師依然死板的進行著讀寫背的教學,導致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實際的教學中很難得到有效的應用和推廣。
1.2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參差不齊
受到功利性的影響,越來越多的讀物不斷的出現在小學語文課堂,加上教師教學方法的影響,學生的閱讀水平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甚至有些書籍完全不符合小學生的認知和學習需求,閱讀這類讀物不僅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意義,還會給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帶來影響。
1.3小學生對寫作興趣不高
受年齡的限制,小學生剛剛開啟學生時代,讓其坐下來進行寫作的確是件難事,如果將寫作強制進行,不但會出現抄襲,仿造等這些情況,還能將學生唯一對待語文的熱情毀滅。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趨于形象化,難以接受大篇幅的文字閱讀。
2、閱讀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策略
2.1把握讀寫精髓,注重文章精讀
文章的精細閱讀是讀寫結合的前提和基礎,閱讀有豐富的文章閱讀技巧。教師要教育學生,文章閱讀的目標在于精讀、細讀,才能從中學到東西,而不是籠統的大致略過,對文章內涵一知半解。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選擇優質閱讀材料,引導學生精讀文章,使其認識到精讀細讀的重要性和優勢所在,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其充分地品味閱讀材料,徜徉書海,透徹理解文章內容與含義。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帶領學生一起分析文章的寫作背景、作者的情感態度、整篇文章的寫作風格。賞析材料中能應用于寫作的段落詞句,對寫作方法進行總結分析,帶領學生把握閱讀與寫作的精髓,真正做到讀寫結合。
2.2豐富學生語言積累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人類的思維活動主要借助語言來進行。而小學生學習經驗、社會經驗較少,語句的積累明顯不足。例如在作文課上,很多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明明有新穎的立意和巧妙的構思,但仍然無法寫出較為滿意的文章,這正是由于學生語言積累不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強調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因而,教師可以采取讀寫結合的方式,以寫作幫助學生積累素材,靈活運用學過的語句知識,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同時,為實現學生語句的靈活運用,教師也可以運用所學文章中的語言表達手法,要求學生進行形態轉換,幫助其體驗不同句子形態的不同效果,使其語言、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找春天》這篇文章中,有很多優美的句子,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要求學生在不改變原本語句含義的基礎上,運用不同的修辭方式,將句子形態轉換描寫,學生在寫作練習中,會在教師引導下運用夸張手法、比喻手法、反問手法等,有效實現所積累語言的靈活運用。
2.3融入學生生活
在小學時段,因為學生沒有作為足夠的詞匯量與句子,故此在寫作過程中經常出現字詞錯寫、病句等問題。在處理上述問題過程中,學生通常需要查詢字典或翻閱教科書,需要大量時間,以致他們對語文知識學習心卻不斷下滑,對知識學習效果產生負面影響。故此,教師需積極調整教學模式,采用生活化教學策略,維持與提升顯示參與讀寫教學興趣。
例如,在學習《樹和喜鵲》這一內容之后,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想自己看見的樹和喜鵲的模樣,讓學生進行積極的討論,然后在依次進行描述,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得到很大的提升,這時教師就可以安排寫作的任務,讓學生查找或是翻閱資料,以樹和喜鵲為寫作主題進行寫作,這樣學生更加積極努力的完成寫作任務。
2.4引導仿寫文章,體現內心世界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寫作能力方面有所欠缺,部分學生不能夠完全把握一篇文章的寫作結構。而且,學生不能夠完全理解透徹教師講授的課堂讀寫技巧,無法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教師要帶領學生了解文章的整體結構、體會作者的寫作風格,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優秀文章進行仿寫,文章的仿寫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發散學生的寫作思維,獨立完成一篇自我世界的文章,而且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使其抽象的思維活動具體化、書面化,在提升自己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同時,展現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和思維活動。
3、結語
“讀寫結合”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模式,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而且也有利于促進教師教學創新。為此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將“讀寫結合”作為重要的創新性模式,加大改革和創新力度,真正發揮“讀寫結合”模式的作用,使小學閱讀教學取得更大成效[3]。
參考文獻
[1]何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探析[J].科技風,2019(15):156-157.
[2]趙文靜.探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15):114-115.
[3]劉仁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