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興國
摘 要:“互聯網+”代表著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已經是我國的經濟、社會變革的助推器和重要載體[1],如何借力于“互聯網+”是傳統領域煥發出更大的生機和活力,是近期以來各個行業都在思考的一個問題。黨校作為一個培訓干部的主要機構陣地,怎樣才能更好的利用“互聯網+”為我國培養更多優秀的黨員,運用和互聯網思維,創新教育理念,加入更人性化的干部教育新元素,是我們現在需要嘗試的一個重要方面。
關鍵詞:“互聯網+”;黨校干部教育培訓;研究
引言
伴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的發展,社會已經進入了“互聯網+”的信息時代,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同時,市場中的各行各業開始積極和“互聯網+”進行融合,以促進自身的發展[2]。“互聯網+”走進黨校也是必然趨勢,國家的發展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黨校是培訓黨的領導干部和理論骨干的重要陣地和加強黨性鍛煉的重要熔爐,是國家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把黨校干部的教育培訓帶入“互聯網+”這對于我過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轉換舊思想,融入新理念,探索出一套黨校適用的互聯網+干部教育培訓的路徑。
一、互聯網的概念
互聯網+”實際上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3]。
二、“互聯網+”融入黨校干部教育培訓的制約因素
(一)信息化基礎設施仍不完善
將“互聯網+”融入教學模式中離不開信息平臺的構建,以及信息技術和相關物理的網絡連接[4]。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各級黨校的信息建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大信息化建設的投入,但還是很多地區設備比較落后,更新進度跟不上時代的發展。
(二)對互聯網認知薄落
我國因地域因素,各地區發展情況不同,有些地區對互聯網的教育認知比較強,但有些地區對互聯網的認知還是比較薄落,仍然采用原有的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黨校干部培訓,師資力量比較落后,黨校干部培訓的體質和機制均存在一定的障礙。
(三)改革創新的困難比較大
將“互聯網+”的創新融入到黨校干部培訓中,關鍵是要創新,創新是一切新知識的來源,但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根深蒂固,在創新的過程中會有極大的困難,對于黨校創新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比如,運用“互聯網+”與黨校干部培訓相結合可以提高學員的積極性,這對教師的師資力量要求就比較高,需要黨校的教師積極學習,改革教學的傳統教學模式。
三、“互聯網+”對黨校干部教育培訓的方式
伴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進入我國政治領域,也進入了對黨校干部的培訓之中,這對我國培養大量的政治人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將黨校的政治培訓與“互聯網+”結合起來,對黨員的人才培養具有諸多優勢。
(一)創新教學模式
傳統的黨校干部培訓教學模式都是依據書本來實現教學的,根據書本上的內容對黨員們進行培訓,書本具有局限性,書上的內容也是死的,也是亙古不變的東西,更新比較慢,伴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時代的到來生活節奏開始變得很快,僅僅依靠書本是無法滿足黨員們的知識需求的,“互聯網+”的融入使黨校干部培訓的知識不僅僅局限于書本,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大量實時更新的新聞,實時時間,以及我國政策的最新改革,使學員更新的了解到我國政策的發展方向,也有助于學生了解我國政治體系的改革,這些都是書本上所學不到的東西,利用多媒體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對革新教育思維以及提升教學質量都有很突出的效果。
(二)整合師資力量以及教學資源
伴隨“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的教學模式被打破,急需新的教學資源以及新的師資力量來融入黨校干部的教育培訓之中,利用“互聯網+”能充分彌補這一缺陷。網絡化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避免了傳統教學模式教育資源的流動的不便,不同地區,不同地域之間的黨校、行政部門、專業的培訓機構以及四級黨校進行聯系,充分調動黨員干部培訓的資源資料,同時也保證了資源的更新以及實時性,建立全國黨校資源系統課程資源學習庫從,實現了不同地域、不同地區之間的黨校培訓之間的資源共享,打破了原有的地域資源不可共享的限制。此外,通過多媒體,黨員們還可以通過觀看視頻了解國家的最新動向以及發展形勢,通過遠程共享還可以聘請高層黨員,優秀干部進行網上授課,完全打破了傳統的地域限制以及時間限制,有利于黨員們掌握最新的政策動態,理論的創新能力,這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各地黨校因地域、經濟等原因在教學內容上也是不同的,各具特色。比如臨海地區發展比較迅速,一直走在對外開放的前沿,政策體制以及制度的改革都走在全國的前列,就如廣東黨校在對黨校干部的培訓上對行政體系改革的課程上的開發就具有很明顯的優勢;而我國的西北方以及西南方開放比較晚,經濟發展比較緩慢,就如新疆等地區,優先發展文化產業便成了支柱產業,在黨校對黨校干部的培訓之中占據了比較大的地位,也是比較有特色的教學內容。不同地區的黨校擁有不同的教學特色,但在“互聯網+”時代的沖擊下,各個地域之間的教學資源以及中央都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實現互補,了解最新發展形勢以及政治形態,充分發揮以及利用地方黨校缺乏的本質去完善新的教學資源,改變地域的政策發展。
(三)革新傳統的教學思維
“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形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這就要求了黨校教師以互聯網的思維模式來思考現代當下對黨校干部的培訓方式,“互聯網思維是互聯網時代的思考方式,強調客戶,無論會產品還是服務都強調以客戶為中心,圍繞真終端用戶的需求和用戶體驗進行設計,聆聽用戶反饋并且能夠事實作出回應”。黨校的培訓一直都在強調“以學員為主體”進行培訓,通過互聯網將變得更加具有操作性,教師可根據學院的學習程度以及學員的意見進行課前備課,設計上課流程,通過互聯網與學院進行資源共享,這使教學模式改變了原有的“老實講什么學員就聽什么”,打破了原有的上課形式,使教師與學員之間的互動也變得更加多樣化,具有多選擇性的優點,可以進一步激發學員學習的積極性,實現更人性化的教學模式,這些就是“互聯網+”思維在黨校干部培訓之中的運用前景,也是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的改革。
小結
綜上所述,將“互聯網+”融入黨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對我國培養政治人才具有重大的意義,積極改革創新,培養師資力量及時更新教學資源,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理念,是黨校干部培養的重要環節,運用互聯網與黨校教學相結合為我國培養大量國家棟梁也是至關重要的環節,時代的進步帶動著我國政策的改革,“互聯網+”的融入對國家黨校干部的培訓也是必然的結果。
參考文獻
[1]華冰.“互聯網+”視閾下的黨校干部教育培訓研究[J].延邊黨校學報,2015,31(6):72-74.
[2]馬倩,黃江河."互聯網+"視閾下的干部教育培訓研究[J].青年時代,2017,(35):117-118.
[3]白玲玲."互聯網+"時代黨校干部教育培訓問題研究[J].環球市場,2017,(1):139,141.
[4]安媛.淺談"互聯網+"背景下的黨校干部教育培訓[J].山西青年,2018,(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