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茂香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是義務教育的基礎課程,注重學生能力習慣培養,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提高語文文化素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朗讀可以增強語感,加強對文章的理解,陶冶情操。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養成大聲朗讀的好習慣,通過抑揚頓挫的朗讀更好的理解課文,領悟其中的真善美,增強想象力。本文對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如何培養學生朗讀能力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朗讀能力
前言
語文教學是小學教育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表達理解能力的載體,是學生未來教育發展的基礎。充分發揮語文教學作用,培養學生理解閱讀朗誦能力是語文老師要研究的課題。但目前語文教學模式更加注重的是理解閱讀寫作能力的培養,忽視了朗讀能力在語文教學中起著不容小覷的作用。本文對如何提高學生朗讀能力進行闡述。
一、語文朗讀的必要性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朗讀能夠發展思維,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抑揚頓挫的朗讀,可以激發學習興趣,營造積極的氛圍。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大聲朗讀,可以增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積極活躍的氛圍中更容易造成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
二、目前小學教學模式現狀
當今的小學教學模式更加注重的是文字理解能力的培養,對于朗讀能力的培養似乎可有可無。教師的教學偏向于自由朗讀,在學習一篇課文時,教師僅僅帶讀一兩遍后便要求學生自由朗讀,畫出重難點字詞。自由朗讀雖然可以大大縮短時長,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更加需要的是老師的引導,引導學生養成積極大聲朗讀的好習慣,激發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從而更好的鍛煉學生,培養朗讀技巧。
三、培養學生朗讀技巧方法
小學語文主要教學任務是讓學生認識字詞,理解基礎文章內容。因此,字詞積累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培養學生朗讀技巧首先要積累字詞。在朗讀的過程中,要抓緊字詞,對于重點字詞,容易出現朗讀錯誤的字詞重點強調。例如,文章中可能出現兒化音,教師要抓住重點,讀出這些兒化音,從情感上讓學生更好的牢記這些字詞。
字詞是朗讀的基礎,要想提高朗讀能力還需要從句子理解方面不斷練習。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理解句子,從文章內容情感方面把握中心思想,才能在朗讀過程中通過情感的抒發,抑揚頓挫的朗讀,提高學生朗讀能力。
四、轉變教學模式,激發學生朗讀熱情
激發學生朗讀熱情是學生培養朗讀能力的根本動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轉化積極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興趣愛好,讓學生真正的愛上朗讀,樂此不疲。轉變教學模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①進行齊讀保證每個學生參與其中,調動學生朗讀積極性。②可以選擇一個人朗讀一部分,依次進行,營造朗讀的氛圍。③進行多個小組之間比賽朗讀,提高學生朗讀積極性。通過轉變教學模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張口主動朗讀,鍛煉其朗讀能力,通過不斷的朗讀提高朗讀能力。
五、積極引導學生主動表現
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都會有種強烈的表現欲望和好奇心。樂意在同學老師面前表現,從而獲得認可。老師可以利用學生的表現欲,不斷的激發學生對朗讀的熱情。在課堂上,采用比賽評分模式,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比,推舉出朗讀能力較強的學生在班級帶讀。讓學生感受到朗讀的樂趣,促進學生養成自主朗讀的好習慣,從朗讀過程中不斷學習積累字詞同時理解文章內容,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每天鍛煉朗讀,不斷提高其朗讀能力和技巧。與此同時,可以舉辦朗誦比賽,引導學生參與,對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適當的獎勵,積極鼓勵每個學生主動練習朗讀,展現自己,在獲得成就感的同時享受朗讀帶來的喜悅。
六、創造情境,鍛煉學生朗讀能力
鍛煉學生朗讀能力,要從各個方面進行:聲調的流利,語言感情的表達,音調的高低起伏等等。由于小學教學比較基礎,學生的知識能力有限,缺乏社會閱歷,在短時間內很難把握語調語速。教師需要用靈活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進行朗讀鍛煉,提高朗讀能力。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進行規范性朗讀示范,通過音頻、視頻模式加深學生印象,盡可能的還原場景,讓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的情感表達,通過朗讀抒發情感,鍛煉朗讀能力。
七、規范朗讀示范
在小學教育中,教師的引導作業不容小覷。小學生由于社會閱歷尚淺,知識儲存量小,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朗讀示范是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的朗讀規范標準化直接影響了學生的知識掌握。教師要在朗讀時注意抑揚頓挫,感情充沛,利用標準的普通話感染學生,讓學生感受情感帶入和朗讀的魅力。通過老師的積極引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文章產生興趣,在興趣的引導下不斷深入學習,理解文章內容,完全投入到學習狀態中。教師的示范作用可以感染課堂氛圍,讓學生對老師更加信服,從而潛移默化的受到老師的引導,愛上朗讀,積極主動的大聲朗讀,鍛煉朗讀技巧。與此同時,教師的朗讀示范比起視頻、多媒體的示范則更加的具有親和力,能夠充分的帶動學生感受文化朗讀的魅力。
八、將朗讀融入到日常學習,養成朗讀的好習慣
提高朗讀能力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日積月累,不斷的訓練。將朗讀融入到日常生活,不僅僅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積極的引導,還需要學生在課外大聲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不認識的字詞,將未見過的字詞通過拼音反復進行朗讀,可以擴大學生字詞積累量。其次,朗讀效果如何是要依據學生的情感投入程度來判斷,解決了字詞難題是基礎,然后需要注重情感的表達,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情感的表達正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或悲傷、喜悅、哀愁,這些都能夠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在真正的提高朗讀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閱讀理解能力。
結語
培養學生朗讀技巧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養成朗讀的好習慣對其今后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可以擴大學生的詞匯積累量,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發散其思維。通過朗讀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余志雄.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J].教師,2017(18):32-32.
[2]王志穎.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1).
[3]張金芬.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7,25(25):133-134.
(作者單位:廣西南寧市上林縣西燕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