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飛
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師隊伍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最主要最直接的渠道,我校根據“合格教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名師”的崗位成才要求,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著力構建校本教研平臺,打造科研型教師隊伍,促進了教師全面發展,教師隊伍素質得到整體提高,不斷打造高效課堂。
一、構建學習平臺
學習型學校是指通過培訓教師的自主學習和團隊學習,充分發揮教師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為實現學校的發展目標而創造性工作的學校。在學習型學校中,全體教師把學習作為工作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工作的同時,不斷學習,塑造自我,發展自我,創造自我。
1、領導先學。我們的校領導以教育科研、教育教學管理理論學習為重點,通過學習實現“五個一”的目標:鉆研一部教育管理著作,承擔一項省級科研課題,上好一節優質示范課,培養一名優秀骨干教師,發表一篇教育教學論文。
2、鼓勵自學。教師自學是建設學習型學校的基石。組織教師學習觀念要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學習內容要從缺啥補啥轉向更新知識、提升能力;學習方式要從敷衍了事轉向踏踏實實。為了促進教師的學,我們進行了定時定量的安排:(1)定時。每周二、周三下午第三節課和第四節課為集中學習時間,教師自修時間每學年不少于80學時。(2)定量。每學年閱讀一兩本教育教學專著,寫不于1萬字的讀書筆記;撰寫學習體會與教學反思各至少一篇,每篇字數1000字以上;參加網上研修,并就上網時間、網名、欄目及研修內容做好記載,每年度不少于20學時,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加以促進。特別是,我們努力營造了全新的激勵機制(如《商丘市一高“名師工程”實施方案》、《商丘市一高優秀教師評選量化評分細則》等),既肯定教師埋頭苦干,更提倡教師大膽創新,使教師的創造能量得以最大限度的釋放。
3、培訓導學。培訓中青年骨干教師,并發揮骨干教師的帶動輻射作用,是我們構建學習型學校的隊伍保證。我們選定了有前途的好苗子,把他們放在重要崗位上,壓擔子;同時積極為他們提供學習的機會,比如參加省級培訓、市級培訓、外出聽課、聽專家講學等。我們規定:凡是外出培訓者,必有培訓筆記和學習心得;凡是外出聽課者,必定要上匯報課;凡是聽專家講學者,必定要有書面匯報材料。
二、構建研究平臺
在研究工作中,我們給教師們進行了課題研究方法的專項培訓,鼓勵教師記錄自己的研究心得和體會,組織教師進行案例溝通,還要求教師寫出具有一定水準的研究論文來,達到了讓教師和課題一同成長的目的。
1、指導科研操作。一個課題研究過程,可以聚合一批人,帶動一批人,培養一批人,提高一批人,推出一批人,這是一條快速高效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的途徑。為了使課題研究落到實處,我們構建了由“領導小組—教研室—課題組”三級科研管理和課題實施的網絡,做到層層有目標,層層有任務,層層有人抓。我們這樣指導課題實施:(1)個人學習,即每位教師圍繞專題收集、學習相關理論和他人的經驗;(2)相互交流,每月課題組召開一次研討會,講一節研討課,交流每個人學習的體會和實驗的得失;(3)達成共識,教科室組織課題組交換意見,形成共識;(4)回到實施,每位實驗教師根據“共識”的要求在課堂實踐中落實。經過努力,我校的課題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涌現出了一批科研型的教師。
2、開展“高效課堂活動”。主要有:(1)集體備課。各個教研組每周一節,定時間、定課題、定中心發言人。備課之前,每位教師盡可能深知教材,多查資料,多上網瀏覽,力求備出新理念、備出新思路、備出新教法。(2)說課比賽。(3)青年教師教學大比武。(4)公開課、評課。(5)優質課觀摩。(6)實施隨堂聽課制度。(7)實行每學期一次教學開放日。通過上述系列活動,讓素質教育理念、方法、手段等走進課堂,讓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
3、舉辦教師論壇。每學期我們都要組織一次,教師們暢所欲言,睿智的言語,機巧的思辯,幽默的談吐,盡在其中,一批骨干教師正是通過教師論壇逐漸成熟起來的。
三、構建交流平臺
學校要求教師要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系統的自我反思,充分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反思的目的不在于評優評劣,而在于由此形成改進的計劃,促進教師的自身素質的提高,促進和諧課堂的形成。
1、成立讀書俱樂部。為了讓教師在書香中提高審美情趣,充實精神營養,完善人格塑造,學校非常重視教師讀書活動的開展,采用多種形式為教師讀書搭設平臺。如:在《校本教材》中推薦文章,使他們走近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魏書生、李鎮西等。學校要求教師每月撰寫一篇讀書筆記、隨筆或讀后感,在常規教學月查時一并檢查,對優秀者給予獎勵。教師閱讀已經從量的積累演變為質的提升,這種提升不能不說是讀書的功勞。
2、建立教師成長檔案。我校結合實際,申報了省級課題《借助校本教研平臺建構高效教學模式的研究》,筆者作為高一年級年級主任擔任主持人,主要成員包括各個年級的骨干老師、教研組長等。
(1)制定研修計劃。研修計劃分為學校培訓計劃和教師研修計劃。學校培訓計劃根據學校發展規劃來制定,內容包括學校培訓要達到的目標、學校培訓的形式、校本研修的實施與管理、校本培訓的評估等。個人研修計劃要結合自身實際,明確學習目標,確定學習書目及學習課時,編寫案例和反思的數量等。
(2)建立成長檔案。教師成長檔案,記錄了教師參與校本研修的一切信息,記錄了老師成長的全部過程。其內容分為以下六個方面:教師基本信息、教師自修計劃、案例反思、教師互評、科研成果、校長導評。
(3)組織實施。學校成立校本教研領導小組,分組參加各個學科的教研活動。內容形式多校,包括專題講座、案例交流、外出學習、同上一堂課、教師論壇等多種形式。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們的熱情,讓教師們在活動中提高,在提高中成長。
3、辦好《校本教材》。我們自編自印的學校刊物《校本教材》,刊登教師撰寫的論文、案例及反思等,全面指導教師進行教育教學及課題研究,提高全體教師的教科研素質。《校本教材》創刊六年多來,多次受到上級領導的贊揚和肯定,《校本教材》已成為全體教師的備課首選。
構建校本教研平臺,促進教師素質提高,高效教學模式基本形成,筆者所帶領的年級一直致力于打造高效課堂,借助校本教研的平臺編寫出各個學科的《校本教材》,老師和同學們的課堂互動多了,積極性調動了,筆者作為班主任所帶的班級近三年來高考成績非常出色,學生全部考入一本院校,多名學生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名校錄取,連續兩年培養出高考市狀元,成績取得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缺陷和不足。今后,我們還要在提高校本教研的實效性方面多下功夫,進一步完善校本教研的流程,把高效的教學模式做實做精。
(作者單位: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