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燕
摘 要:現如今,信息技術不斷滲透到教育教學中,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結合,給教師駕馭課堂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增強了學生的信心,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物理;結合
現如今,信息技術不斷滲透到教育教學中,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結合,給教師駕馭課堂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里明確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的結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痹谶@種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的新型教學大環境下,廣大高中物理教師們必須從物理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將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學科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增強學生的信心,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達到課改要求。
一、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結合的意義
高中物理的知識性、邏輯性、抽象性和應用性都很強,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物理知識晦澀難懂,枯燥無味,有很多同學覺得它們看不見也摸不到,更是難以想象,久而久之對物理學科會失去興趣,學習成績也停滯不前;還由于教學時間和教學條件的限制,實際教學過程中很難將物理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那么,通過將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相結合的作用是什么?
1、可以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信息技術能夠讓學生在特定的接近現實的情景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被動聽講的學習客體,轉變為主動參與的學習主體,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2、可以增加課堂的知識容量,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堂教學中,將信息技術作為顯示工具,能夠節省大量板書時間,將時間用于引導學生分析理解重點知識、關鍵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
3、可以有效突破教學難點,物理教學離不開現實的物理情景,但因為客觀條件的限制,有些物理情景無法為學生展示,如果僅憑教材和老師的口述,學生依然覺得抽象難懂,而利用信息技術就可以為學生,模擬一些重要的,但在現實實驗環境下難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實驗,則可彌補常規實驗儀器的不足,創造生動直觀的物理情景,提高物理實驗的演示效果,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克服物理學習中的抽象障礙,培養學生探索科學的實踐精神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擁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信息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4、可以快速結合已學知識。物理教學中常常會對不同時期學習的內容進行比較、歸納、概括、總結。在復習物理實驗時,如用常規手段進行復習,教師很難把大綱中要求掌握的儀器裝置一一畫出,也不可能把做過的實驗全部重做一次。此時若利用電腦模擬,再現實驗裝置、實驗過程和現象,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有利于比較、加深理解記憶,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同時會節約大量時間。
二、信息集合與高中物理教學結合的策略
1、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物理教學的主要場所是課堂,這是學生學習物理理論知識、深化課程內容的主要陣地,教學質量與教學的效果是直接掛鉤的,只有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才會,才會主動積極的進行學習。因此,物理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強化課堂教學在整個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擯棄傳統板書教學模式,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首選。比如,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教師可以創設內容翔實、知識豐富的PPT課件,輔以視頻、音頻、動畫演示和圖像等內容,用來幫助學生理解較為晦澀難懂、枯燥無味的物理知識,這樣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緩解緊張的課堂氛圍和師生關系,讓課堂每一位學生都能投入到物理學習中去,感受物理知識的魅力,從而不斷地放松自己,讓自己以最佳的精神狀態面對每一堂物理課,學生的學習效率會事半功倍。在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時一定要堅持“務實性”、“有效性”和“人性化”的原則,有的放矢、實事求是的開展。詳解解釋就是信息技術的應用必須與物理課程和課堂內容完全統一,要服從于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不能干擾正常的課堂教學程序,更不能“喧賓奪主”。要精心設計、巧妙安排,要能夠發揮出信息技術的真正作用,而不是“擺擺花架子”或“紙上談兵”。
2、應用動畫課件,突破難點知識
高中物理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以動畫的形式傳授物理知識,從而讓學生通過動畫對物理教學的難點知識進行理解,讓物理知識變得更加簡單化和形象化,這就大大降低了高中物理教學的難度,從而能夠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比如,在講解”原子結構”的時候,借助有關的信息技術教學軟件,制作動畫課件,進而實景模擬”a粒子散射”,這樣學生能夠觀察到動畫課件中”a粒子散射”的整個過程,a粒子被反射源射到金屬箔的原子中之后,大部分依舊順著固有的方向前行,只有少部分出現比較大的偏轉。教師用這種方式實施教學,為學生形象、生動地呈現了微觀的物理變化過程,進而增強了學生對”a粒子散射”的認識,提高學習效率。
3、對物理實驗進行補充與鞏固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是重中之重。物理實驗是生動有趣、多彩豐富的,通過物理實驗,不但可以讓學生學習一部分實驗程序和相關內容,更能讓學生真正地理解和學會實驗結論得出的整個過程。因諸多的客觀原因,使得物理實驗無法進行,靠教師講解,學生自行想象會造成理解上的誤區,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出”真實”的物理實驗,讓學生能夠直面的觀察、分析物理實驗。例如簡諧運動中彈簧振子的振動實驗,學生幾乎無法同時觀察到回復力、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物理量在四個運動過程與五個關鍵時刻的大小和方向,這是教學的難點。這時,教師根據內容創設視頻模擬課件,就能調節振動頻率或者使其暫停,便于對四個矢量的大小、方向變化進行分析,還能重復選擇觀察任意一個物理量的周期性變化,有利于學生建立簡諧運動完整的物理圖景。又例如在教學“平拋物體的運動”是,教材用一幅頻閃照片來顯示兩個小球同時平拋和自由下落的情況,讓學生進行比較,發現它們在水平方向的運動不同,但豎直方向上的運動是相同的。可是這種方法不能具體表現出平拋小球在各個點的分運動狀態,學生無法理解掌握閃光照相所揭示的規律,與公式的物理意義。這時,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出模擬動態來進行補充,就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知識了。
4、提高學生的學習合作探究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只追求學生分數的高低,并不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邏輯思維能力,又受諸多條件的限制,很多實踐性的課題無法開展研究,使得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學得很好,但動手實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很差。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完美融合,可以讓學生在較強的積極性和充足的資料指導中完成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互動能力。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不僅能夠突破教學的難點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科學性與有效性,進而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山成虎.淺析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實驗中的運用.信息科學.2012
[2]羅時清.高中物理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新課程(中).2015
[3]劉以杰.論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結合.讀寫算.教研版.2013
(作者單位:融水苗族自治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