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莉
摘 要:溫斯頓·丘吉爾雖為一國元首,但在英國文學史上一直占有一席之地,1953年憑借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在20世紀是英國散文史上,溫斯頓·丘吉爾也留下了他讓人振聾發聵、熱血沸騰的名篇,即他戰時的演說詞“我能奉獻的唯有熱血、辛勞、淚水和汗水“。今日重讀仍使人熱血沸騰,激動不已。本文旨在了解演說辭背后的國家命運的大背景,結合我國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在欣賞西方經典作品的同時,探討新時代背景下我們需要怎樣的愛國主義教育 。
關鍵詞:英國散文;丘吉爾;愛國主義;新時代
丘吉爾的散文明白曉暢,文字優富有幽默感,娓娓動聽,親切感恰與他的戰時演講形成鮮明對比。但這篇“我能奉獻的唯有熱血、辛勞、淚水和汗水“(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演說詞不只是大氣磅礴, 里面的愛國與擔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其金戈鐵馬、戰死疆場的愛國主義精神與情操力透紙背,其慷慨激昂的聲音仿佛仍回響在耳邊。該文也體現了愛國主義是國家和民族的立足之本,是民族集體歸屬感的集中體現。這篇文章實際是1940年5月13日丘吉爾在成英國首相后的第三天對下院所發的演說辭。
一、關于作者
溫斯頓·丘吉爾(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1965 ),出生于英格蘭牛津郡伍德斯托克,英國政治家、軍事家和作家。
丘吉爾曾兩度出任英國首相,在首個任期內領導英國在二戰中聯合美國等盟國對抗軸心國,并取得了最終勝利,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對英國乃至于世界均影響深遠。此外,他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其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曾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所以,丘吉爾不僅是一個叱咤風云的政治家,還是一個享有國際盛譽的文的學家。他在朝當政,在野握筆,風云為變幻的一生在政治和文學的生活中度過。
二、《我能奉獻的唯有熱血、辛勞、淚水和汗水》的寫作背景
這篇散文作品體現了國家和民族在其危難之時,一個公民應有的責任和擔當以及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 因為愛國主義是保持國家獨立、人民團結、發展民族文化的核心思想,而愛國主義是一個多方面的現象,它包括人的情感、意識和實際行動等。
1940年5月10日,當不可一世的希特勒挾橫掃歐洲大陸的余威,向英國進軍的時候,溫斯頓·丘吉爾“奉命于危難之間”,走進了白金漢宮的首相辦公室,挑起了國家興亡的重任。三天之后他在下議院發表了這篇英國歷史上所僅見的如此簡短而又知此聞名的演說。美國新聞媒體不得不驚嘆:一位成熟的演說家一夜之間誕生了。
這是一篇簡短有力的演說。如此重要的內容,演說者卻僅用了幾百個字來表達它。演說分兩大部分,前半部分用來交代組成內閣的經過及有關具體事宜,直截了當,要言不煩;后半部分表達了自己奉獻一切的決心和抗擊法西斯事業必勝的信心,語氣強硬,用詞簡潔有力。簡短是客觀的需要,大敵當前,千頭萬緒,說話非短不可;簡短又是達到“有力”的前提,嚕蘇冗長是不可能產生激蕩人心的力量的。
當然能否贏得聽眾更取決于演說的內容。演說者明白,在黑云壓城,情勢危急之時,刻不容緩的是鼓舞士氣,團結力量,一致對敵。所以他在介紹內閣產生過程時,明確指出吸收了反對黨入閣,強調此舉“標志著國家的團結”,并在演說的結尾再次強調團結一致,勇往直前。顯然,呼吁團結是本篇演說的要點之一,也是他講話深得人心之處;另一個要點是樹立必勝的信心。作為一個才走馬上任的首相,他首先表現出了鞠躬盡瘁的決心:“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在民族危亡之時,丘吉爾領命于國家民族危難之時,面對希特勒的余威,挑起了國家興亡的重任,于當時是一位具有擔當及獻身精神的新首相。同時,這篇散文彰顯了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帆,是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的力量,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我能奉獻的唯有熱血、辛勞、淚水和汗水“是一篇愛國主義教育的美文。作為作家,丘吉爾的散文顯現了不凡的氣度和風范。
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溫斯頓·丘吉爾這篇聲情并茂的文字既有深刻豐富的內涵又有外在的藝術形式美,從里到外散發著愛國主義精神的美德。? ?愛國主義同樣也是每個民族綿延不絕重要的精神基因,是人類文明源遠流長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國家團結奮進最強大的精神動力。雖然民族、時代背景不一樣,但文學的教化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漢語大詞典》說:“謂國家興盛或衰亡,每個普通的人都有責任”。古往今來,愛國主義教育都是中國教育中最重要的主題和內容。中國歷史上的“圣學”“道統”,無不滲透著愛國主義觀念的灌輸和教化;中華民族所崇尚的“天下大同”、“興國安邦 “以及”協和萬邦”,無不映射著愛國主義思想的光輝。文天祥的“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志告乃翁”;還有岳飛為了國家而戰斗,參軍前,母親在他背上刻下“精忠報國”四字,岳飛用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立下了赫赫戰績,他不但完成母親的心愿,更為國家的統一而戰斗,他不僅僅是一位孝子,更是一位時刻為國家著想的好將軍。現代魯迅的“橫眉冷對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以及周恩來“以天下是為己任”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
四、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時代,愛國主義有著不同的內容。
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需要高度關注:一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新矛盾容易引起人們的思想波動。在改革進入攻堅期深水區和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歷史性變化的條件下,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呈現多層多樣化,民生問題更加突出、更受關注,這會或淺或深反映到社會心態、輿論熱點中,形成愛國主義教育的難題。二是意識形態領域中的錯誤社會思潮容易引導人們的觀念傾向。在意識形態領域,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居于主導地位,但同時也看到西方“普世價值”、“憲政民主”、新自由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時有泛起,特別是對愛國、愛黨和愛社會主義相統一的問題經常拋出險惡論調,混淆視聽。三是國際斗爭中西方一些敵對勢力對我國的發展遏制和價值滲透。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從其資本主義制度的本性出發,一直存有顛覆社會主義中國的幻想甚至實踐,企圖通過“圍堵壓制、分化瓦解、拉攏演變”的策略來“西化”“分化”中國,這是我們在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中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
五、啟示
愛國主義是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發展的主旋律。新時代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需要正解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入了解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引導青年學生在學習工作中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聚焦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逐步提高整個民族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
參考文獻:
【1】黃源深. 英國散文選讀 [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2.2
【2】張智.今天,我們需要怎樣的愛國主義教育[J],《光明日報》( 2019.10.22.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