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飛
文言文是現行中學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升學考試的重要內容之一,傳統的文言文教學以老師的講解為主,學生的或聽或記或背,一堂課下來,老師講得不厭其煩,甚至喉干舌燥,學生聽得頭暈腦脹,背得叫苦連天,最終收效甚微,大部分學生甚至害怕學習文言文。
而閱讀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是成就理想的翅膀。人類從有文字以來,人們便通過閱讀,承載傳遞信息,不斷創造新的世界文明。作為學生,課內閱讀不可或缺,然而,真正閱讀的源泉來自于課外。語文課外閱讀是生命語文素養孕育、生長的需要,誠如植物需要陽光、雨露一般;健康有益的書籍,是對生命語文素養的孕育、生長提供豐富的營養物質;快樂的閱讀方式,是符合閱讀主體——學生——的接受的活動因此,我們應該給學生營造一個符合生命語文素養孕育的人文環境。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7到9年級學生能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因此,在中考中課外文言文是必不可少的內容,而且也在逐年增加,總之,學生一提到文言文就頭疼,更不要說課外的文言文了,他們一看到課外的文言文,頭腦就一片空白。針對這種現象,我對如何增加初中語文課外閱讀、增強文言文理解進行了一定的研究:
第一: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不知各位有沒有發現,我們所接觸到的課外文言文都比較短小,不認識的字只有極少數,但學生往往讀不懂。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基礎知識不過關。因此,在平時的課內文言文學習中,我們就要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讓學生一見到這個詞,就能馬上反映出這個詞的意思,形成一種條件反射。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特別注意以下內容的梳理,常見的文言虛詞之,其,而,及。文言實詞,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常見的文言句式,如判斷句式,定語后置句,狀語后置句,賓語前置句。在進行新課的教學時,要注意復習前面的內容,讓學生對知識進行鞏固,首先就是從文字層面去閱讀,即在疏通字、詞、句的基礎上,將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理解文章內容,正確掌握文章傳遞的各種信息。所以,在課內文言文閱讀中,要讓學生把文言文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以便在課外文言文閱讀中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積累了課內文言詞匯和文言文特殊句式,就能“功在課內,利在課外”。
文言詞匯是學生閱讀文言文的最大的攔路虎。為了讓學生盡量多的積累文言詞匯,夯實文言基礎,我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建立文言詞匯“倉庫”,并經常讀一讀。具體做法是:第一步,要求學生每學完一篇課內文言文后,把文中的重點詞如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等及時地記在筆記本上;第二步,中考復習時,再進行全面的歸納整理。如初中階段的常見的文言虛詞如之,其,而,乃,以。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常見的文言句式。如判斷句式,倒裝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狀語后置句)、省略句、被動句例如:安①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哪里);②衣食所安,弗敢加也(養)等等。
第二:在課外從七年級就開始安排學生由淺入深地閱讀
1、閱讀著名童話、寓言、故事;
2、閱讀淺顯科技文章,兒童報刊,人物傳記,歷史名著;
3、有目的地誦讀課外文言文;
4、會做摘錄筆記,提煉出課外文言文的知識點。
慢慢地提高學生對課外書籍的興趣,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加大學生閱讀量,使學生擴大知識面,學會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形成自學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一定的基礎。還利用班級圖書角有針對性地安排文學名著、科普讀物及教輔讀物等;歡迎學生購買圖書,建議學生訂閱報刊一份或以上,經典圖書10本或以上;教師要帶頭閱讀。
第三:加強課外閱讀的時間保障
1.每周安排一節閱讀課;
2.每天課外閱讀時間在40分鐘以上;
3.每節語文課,安排課前3-5分鐘詩文誦讀或演講,并由學生點評;
4.公眾假期期間,可安排學生閱讀課外文言文;
第四:加強語文課外閱讀活動指導
1.每周組織1次“我喜愛的一篇文章(一首好詩、一個好故事)、”“我喜愛的一個文學形象”、“我喜愛的一位作家”等活動。形式可以是故事會、書評會、演講會、朗誦比賽、閱讀知識競賽等;
2.每周,教師舉辦“語文課外閱讀名著講座”;
3.教師每周上一節課內閱讀指導課,指導課有教案,教案要備閱讀方法指導、閱讀內容、閱讀要求等;
4.班級語文課外閱讀活動課要有活動方案設計;
5.教師有對學生課外閱讀情況的跟蹤檢查記錄;
課外閱讀是一個開放式的不受時間、地點、形式約束的語文學習方式。對它的評價不能按照課內閱讀那樣進行評價,而要采用模糊評價的方式,從總體方面對課外閱讀開展情況進行評價,如對課外閱讀量、閱讀面進行評價等,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從課外閱讀的過程來看,它是一個“積累于現在,得益于未來”的過程,其效果很難在短時間得到收效。因此,我們的評價要注重課外閱讀的過程的評價,收集能夠反映學生閱讀過程的資料。
要充分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要建立在導向性與激勵性基礎上,通過建立科學評價體系,引導學生達到《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閱讀量,對其進行課外閱讀的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使其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善讀書、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師通過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監督和指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明顯提高,在試題檢測中,閱讀題失分率明顯下降,文言文理解能力大大加強,學生獲益較大,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