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美娟
摘 要:小學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數學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在教育界受到了較為廣泛的關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高效課堂,能夠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本文闡述了如何以生為本,多措并舉,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以期能夠給予教育工作者一些有益的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以生為本多措并舉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引言
伴隨著當前新課程改革持續深化發展的趨勢,我國整個教育界都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小學數學教學也隨之出現了變化。同時,也日益彰顯出在小學階段當中數學學科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也是當前的一個重要的研究與實踐課題,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當中,必須采用以生為本,多措并舉的數學教學模式,有效的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
一、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小學階段,必須注重培養與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讓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更加高效,教師可運用全新的數學教學理念,采用適合于小學生的數學教學方式,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學科具有較強的抽象性與邏輯性,數學學科涵蓋了較多的數學思維與數學方法。因此,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立足于教學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改進與完善傳統的教學方式。體現出小學數學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能夠愛上數學學習,并借助于自主學習來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同時,也能夠較好的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以生為本,多措并舉策略
(一)充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以往傳統的灌輸式小學數學的教學模式當中,學生難以積極主動的開展數學學習,讓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時,必然會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學習的興趣,甚至還會產生學習的畏懼心理,導致出現數學教學效果不明顯的狀況。教師必須在教學時,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索,尋找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并通過實踐運用來檢驗其成效。例如,教師可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直觀的呈現出數學知識,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教師從不同的視角來開展數學教學,進一步優化了數學的教學結構,豐富了數學教學內容,充分體現出數學教學的實效性與針對性,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讓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數學知識,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例如,教師在教學《長方形與正方形》一課時,如果采用傳統的灌輸式小學數學的教學模式學生通過平面化的理論知識學習,較難理解與掌握這一抽象性的數學知識點,就難以體現出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多媒體教學,可讓學生通過多媒體播放的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圖片與視頻,能夠首先讓學生對于現實生活當中的長方形與正方形物體具有感性的認知,讓學生產生了探究式學習的欲望,教師安排學生利用教學用具擺設長方形與正方形,使學生直觀的認知圖形。
(二)構建故事教學情境,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數學教學中的重點。由于小學生生性好動,不能長時間的集中精力進行學習。而通過對青少年的學習心理研究表明,充分運用故事化的方式來進行教學,較為適合于青少年學習,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可通過故事化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深入的學習數學知識。創設故事化的教學情境,可提升數學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有效的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可通過故事教學情境,來深入淺出的開展數學教學,使學生集中精力的進行學習,例如,在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可依據教學內容創設故事教學情境,講述給學生《三只小豬分蛋糕》的故事:豬大哥、豬二哥、豬小弟共同買來一個蛋糕,他們商量著要分蛋糕吃。大家都不知道怎么樣來分配蛋糕,豬大哥就說我們都知道一些關于分數的知識,我現在來分配蛋糕,現在有幾種分配法,即是將蛋糕分為1/5、1/7、2/8份,豬小弟想了一會,就說道:豬大哥,我是最小的,但是我喜歡吃蛋糕,我就要2/8塊蛋糕吧,豬二哥說道那我就要1/7塊蛋糕吧,豬大哥笑著說,你們各自都選定了蛋糕,那我就要1/5塊吧。但是當豬二哥、豬小弟看到自己所分到的1/7、2/8塊的蛋糕,對比豬大哥所分到的1/5的蛋糕,就奇怪的問道:豬大哥,為什么我們所分到的蛋糕比您分到的蛋糕要小很多啊?是不是你分的蛋糕不公平,將小塊的蛋糕給了我和豬二哥,你留下了大塊的?”豬大哥說道:“豬小弟,誰讓你們不好好的學習數學的呢,如果你理解與掌握了數學當中的分數概念,你就能夠知道為什么自己所分得的蛋糕較小的原因了。”教師再適時的提出相關的問題:“同學們,現在哪一位同學能夠幫豬二哥、豬小弟解決這個蛋糕問題呢?”教師提出了問題之后,學生們都進行了深入的討論,教師再適時的引導學生,將分數知識滲透到教學當中。通過這樣的故事教學情境,可使學生能夠較好的融入到數學教學情境中,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
(三)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課前安排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也即是讓學生能夠通過課前預習,使學生能夠對數學知識具有感性的認知,并能夠在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當中,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讓學生能夠由針對性的學習數學知識,而在數學課堂上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可讓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習《多邊形的面積》的知識內容時,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進行教學講解為主,但是,由于多邊形的知識內容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如果僅僅是通過教師對知識點的直接講解,學生會因為缺乏對多邊形的認知與了解,難以學習與掌握好這一知識點。因此,教師可轉變教學思路,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與實踐運用,來增強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學習與了解。既可在課堂教學當中充分運用自主探究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借助于自主思考與自主學習,初步認知與了解多邊形的面積的概念,首先教師可指導學生親自動手剪切與拼接,將平行四邊形轉變為原先所學習與掌握的面積計算的圖形,并和學習小組中的組員進行學習交流。讓學生通過多種方法將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其次再安排學生在學習小組當中展開學習討論:學生在自主探究的時候會產生下述“(1)所拼成的長方形與之前的平行四邊形的大小具有什么關系? (2)現在所拼出的長方形相較于之前的平行四邊形,在哪些方面發生了變化?在哪些方面保持原樣沒有改變?(3)所拼成的長方形的長與寬分別與原平行四邊形的底與高具有什么關系?(4)通過合作討論,根據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嗎?”等類似的問題,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能夠理解與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夠正確運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教師進行知識講解時,可讓學生將原先存疑的問題,與教師的教學講解進行對比,并有效的解決存在的問題。同時,教師還可啟發學生將多邊形的面積這一知識點充分運用于現實生活當中,充分體現出數學知識的實用性,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并能夠真正的掌握這一知識點。
三、結語
總之,伴隨著當前新課程改革持續深化發展的趨勢,我國整個教育界都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小學數學教學也隨之出現了變化。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想要構建起高效課堂,可圍繞充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故事教學情境,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方面來進行。同時,教師應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索、創新與實踐,運用多樣化的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數學知識。
參考文獻:
[1]艾三玲.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探討[J]. 中華少年,2018(27):233.
[2]李濤.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研究[J]. 數學大世界(下旬),2018(09):16.
[3]貝曉強.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探究[J]. 考試周刊,2018(85):70.
[4]李霞. 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再思考[J]. 中華少年,2018(26):195.
[5]吳紅艷. 淺談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