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才
摘 要:2012年09月正式出臺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其指出,在實施《指南》時應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要求:“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利于身心發展的經驗。”
關鍵詞:《指南》 環境
一、《指南》之所求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教師要為幼兒提供適當的環境,鼓勵兒童大膽地涂涂、畫畫,讓他們感受其中的樂趣。而當下以主題與領域結合的活動課程中,主題的環境創設顯得尤為重要。
環境是潛在的老師,對幼兒的日常教育活動起著重要的作用。把環境創設看作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讓環境生成主題,讓環境創設在主題教育中發揮他的直觀、易操作、能互動等優勢,為教學服務,主題活動的多元性也為環境創設的多面性提供素材,兩者密不可分。而幼兒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與經驗,從而使自身的認知結構得到發展與變化。
二、創設之誤區
(一)重美觀,重形式
當今班級主題環境創設進入重美觀輕實效的誤區;教師費大量時間刻、畫、剪,呈現精美的外觀,吸精的墻飾,過于形式化;由于教師精力有限,無心備課,孩子放羊;被動地忽略了《指南》中提到的以幼兒為本的精髓。
(二)輕參與,輕幼兒
幼兒教師選擇的環創方式與方法,幼兒無參與機會,墻面呈現基本由老師代勞,與幼兒無太大關系;對于幼兒來說,出現了純裝飾,無參與,缺乏親切感與安全感的環境現狀。
(三)脫主題,離核心
既然是班級主題環境,與班級的主題網絡圖聯系必然是最緊密的。當今幼兒教師布置的環境,由于理念的偏差以及整體美觀效果的考慮,與主題教學活動出現分離,脫離了主題環境創設的核心。
(四)多靜態,少動態
在主題環境創設中,作品直接固定上墻,無法取下或更換,不靈動;且作品的呈現出現固定模式,如繪畫、剪紙等平面作品,無立體或動態的作品。
三、環創之實踐。
(一)先思考,后行動
第一,據主題網絡圖分支思考。先思考班級主題環境適合的主色調,再根據班級主題網絡圖分支去安排班級的主題墻面布置,根據本班主題網絡圖分支內容進行班級主題環境的規劃思考。
第二,據班級墻面結構思考。據班級墻面格局,設計考慮班級的主題環境創設,各幼兒園有不同的格局,墻面大小也不同。如我園墻面格局,可利用墻面中間大柱子,墻面分為兩塊進行環境創設。同時應注意不把班級的窗戶、玻璃貼滿,影響班級采光,影響幼兒視線。
第三,據區域與環境整合思考。班級環境與區域息息相關,布置班級主題環境需考慮區域材料的設置。《指南》中指出,環境創設的最終目的是能有效地激發幼兒發現的欲望,探究的興趣,實現幼兒的主動發展。因此,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我們應把重點放在引導幼兒產生與環境互動的效應上,準備和創設的環境材料,應積極支持、鼓勵幼兒進行探究和操作活動。在環境布置中,考慮到每個相應區域對應的墻面應設置的墻面,幼兒能夠輕松與主題、區域融合的互動墻互動,材料可拆、可拿、可換。
(二)先墻面,后角落
在主題環境布置思路中,先考慮班級整理的大塊墻面應布置的與主題環境有關的內容,再考慮班級邊角適合的內容,可主題環境有關的,也可設置與班級一日生活常規相關內容。
(三)師做框,幼做內
在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幼兒有很多時間與機會嘗試自己手工、繪畫制作,作品的呈現出現了貼、掛、擺放的問題,那么如何與主題環境創設進行一個惟妙惟肖的結合呢。老師只需要考慮每塊區設置大小,邊框材料與表征方式的選擇,孩子如何參與,畫線描、貼作品還是涂顏料等等,師幼共同做出完美的邊框,將幼兒的作品豐富進行擺放、展示、懸掛,班級環境布置完美亮相。
(四)多立體,少平面
在班級環境布置中,小朋友的作品呈現有各種各樣的方式,可以是畫、剪、貼、揉、搓等,在這些基本的美工技能上,還可運用不同的材料,做出立體的各種作品呈現。
(五)多作品,少雷同
《指南》精神提醒我們要關注每個幼兒的個體差異,尊重幼兒,給予幼兒足夠的表現機會,在幼兒的作品中,應尊重幼兒的各種形式的呈現,同一作品有不同的表征表現方式,充分體現幼兒的個體差異,同時也體現了教師對《指南》精神的理解。
(六)可更換,可調整
在班級的主題環境布置中,幼兒作品的呈現,減少固定貼法,嘗試將作品以插卡、懸掛、夾子夾住、掛鉤勾住等方式,讓幼兒的作品活靈活現。一日生活中,幼兒可及時擺放或展示在相應的位置,幼兒離園后,教師需做“減法”,留白空位供其它作品展示。
結語
《指南》精神的學習激勵著幼教工作者更好地進行幼教工作,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與實踐能力。環境在幼兒的成長中起著重要的影響因素,幼兒園班級作為幼兒的主要活動空間,幼兒游戲與學習的重要場所,因而創設有效的班級環境,是重中之重。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是幼兒獲得發展的搖籃,創設和利用良好的環境是促進全體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的有力措施。我們應在環境中體現對幼兒的尊重,以幼兒為主體,關注幼兒個體差異,并創設一個適合班級幼兒年齡特點的班級主題環境,為幼兒的生活和學習創設良好的環境,為幼兒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讓每面墻壁會“說話”,每個角落會“唱歌”,讓幼兒與環境“對話”。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