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彥
摘 要:綠色審計是國家治理污染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在綠色審計視角下,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充分發揮綠色審計層面的監督作用,通過對污染性企業生產和銷售行為的有效監督、規范和管控,達到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因此,本文基于綠色審計的視角,探究綠色審計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并對綠色審計視角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路徑進行重點探索。
關鍵詞:綠色審計;生態文明建設;審計監督
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要求必須在充分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通過采取有效途徑實現人類進步與自然生態處于和諧狀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一般而言,生態文明建設涉及生態建設、環境保護以及資源節約等方面內容。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綠色審計作為國家治理的一種有效手段,在監控、預警、揭示、糾偏及修復等層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新時代背景下,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依然是黨和政府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重要工作。在此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發揮綠色審計的重要作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不斷提升。
一、綠色審計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綠色審計作為國家治理的有效手段,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具體體現如下。
(一)有助于提升環境管理水平
綠色審計的主要目的是對企業環境相關行為予以規范,確保其能夠履行應有的自然保護責任和環境責任,并對其具體的環境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等予以鑒定。通過實施綠色審計,一方面可以對企業的經濟業務發展予以考量,另一方面可以客觀評價企業在環境保護層面是否履行了相關政策和應有的責任。簡而言之,實施綠色審計是國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基于制度層面為切實推進“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二)有助于增強生態文明意識
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當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不可回避的問題。在我國經濟轉型的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地實現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一項重要議題。綠色審計作為一種有效的監督和控制手段,能夠促進民眾的生態文明意識顯著增強,提高社會公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總之,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要秉持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充分發揮綠色審計作為重要審計手段的重要作用,不斷提升企業及公眾的生態文明意識,將生態文明建設合理地融入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
二、綠色審計視角下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路徑
在綠色審計視角下,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充分發揮綠色審計層面的監督作用,實現對污染性企業生產和銷售行為的有效監督、規范和控制,最終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本文以下部分對綠色審計視角下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路徑進行重點探索。
(一)完善綠色審計的配套法律法規
為充分發揮綠色審計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重要作用,必須通過強有力的法律手段予以執行。目前,國內關于生態文明審計的法律法規不夠細化,生態文明審計工作需要強有力的法律法規體系作為保障,因此,應適時對生態文明審計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條例等予以合理的補充和注釋,增強對生態文明建設審計的指導性和參考性。同時,通過合理地制定生態文明準則,也可以喚醒全民關注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帶動他們參與環境治理和管理活動,推動生態文明審計不斷進步,并且在法律法規的指導下,合理地確定綠色審計的框架體系,包括規制合法性審計、規范合法性審計以及認知合法性審計等。
(二)完善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綠色審計主體
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審計主體涉及政府審計、社會審計、內部審計三個方面。其中,政府審計是主導,而社會審計、內部審計則作為彼此間相互獨立的補充審計,共同構成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審計主體體系。
具體來說,政府審計作為綠色審計主導力量,應高度重視和有效制定適宜的環境政策,既要關注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的實施情況,也要重視履職和績效的效果。社會審計作為政府審計理論主導外的有效補充力量,其審計重點應側重各項資金的使用情況、綠色發展項目獲得的實際環境效益以及實際運營效果等。內部審計作為企業內部的審計,要推動企業健康發展與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緊密結合。
(三)合理構建綠色審計評價指標體系
要想合理地構建綠色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充分發揮綠色審計的重要監督和規制作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必須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基于經濟責任側重可操作性。
具體來說,一是依據區域綠色發展目標合理地進行發展指標的分解。這要求政府部門依據區域各版塊的地理位置、環境情況等結合總體布局的要求合理進行分解。二是根據不同的發展任務、審計事項等建立起對應的綠色審計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的設定要涉及經濟發展指標與社會發展指標、微觀指標與宏觀指標、任期內經濟指標與可持續發展指標。三是綠色審計理念下評價指標體系還應涉及一些重要的監督指標,包括環保投資指數、公眾對環境保護的滿意度、環境事故發生頻率等,將其以合理權重納入評價體系。總之,要建立起科學、合理、全面的評價指標體系,注重綠色績效指標與財務指標的結合、絕對指標與相對指標的結合,有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
(四)基于現代信息技術構建綠色審計信息平臺
隨著現代網絡技術及信息技術的發展,各類先進的技術逐步被引入到綠色審計工作中,對提升綠色審計工作效率及工作質量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新時代下,要充分結合生態文明建設的現實需求和區域異質性發展的特點,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和大數據技術搭建綠色審計信息共享平臺,基于綠色信息的有效采集,為綠色審計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技術基礎和平臺支持。
目前,遙感技術、傳感器等技術在環境監測等領域廣泛應用,為綠色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巨大便利。因此,在開展綠色審計工作時,必須建立在綠色審計信息平臺基礎上,實現對環境資源變化的實時監測,對自然資源的統一調查、分類和計量。同時,基于信息平臺,準確地掌握自然資源的現實狀況,為綠色審計工作的開展奠定重要的基礎。此外,數據挖掘技術也可以在綠色審計中有效運用,以有效提升綠色審計質量。總之,要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大數據技術搭建起完善的綠色審計信息共享平臺,為識別綠色發展中存在的風險以及發現問題和尋找審計線索提供有力支撐。
(五)加強綠色審計隊伍建設和審計人才培養
高素質、高水平的審計隊伍是綠色審計工作有序開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保障。在我國經濟轉型的新時代背景下,經濟發展正從注重數量向注重質量的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在此背景下,對審計隊伍建設以及審計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進一步加強綠色審計隊伍建設和復合型審計人才培養。
具體來說,一是加強綠色審計隊伍建設。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審計部門要加強審計隊伍建設,組建一支具備高素質、高水平的生態文明綠色隊伍,要求審計隊伍既要具備財會專業人才應具備的專業素質和能力,也要對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經濟政策和法律法規等有清晰和深入的理解。對審計部門而言,其可以通過與審計相關部門和單位進行深入合作,組建生態文明專業的審計聯合會,全面負責針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審計工作,并確保團隊成員的專業性。同時,針對綠色審計隊伍的定期、專業化的職業培訓也是不可或缺的。要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加強綠色隊伍建設,切實提升審計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
二是加強復合型綠色審計人才的培養。在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綠色審計本身具有經濟責任、環境責任的雙重審計特征,在這種需求下,對綠色審計人才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是從審計部門角度來講,其除要注重機構內人才的職業培訓,也要重視與高校、第三方審計組織等的緊密合作,切實提升綠色審計隊伍的整體水平,確保審計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二是從高校角度而言,其應立足生態文明建設下綠色審計人才的現實需求,既要注重對審計人才的審計知識、環境知識和法律知識的培養,也要注重提升大數據審計人才的培養質量,培養契合審計工作現實需求的復合型、應用型綠色審計人才,為綠色審計工作的有序開展培育源源不斷的優秀人才。三是從審計人才自身角度來講,其要加強自主學習,提升綜合素養,并積極參與到職業培訓中,切實提升自身的職業能力。
三、結語
新時代背景下,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發揮綠色審計的審計監督和規范作用。在實行針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審計時,既要高度重視對企業經濟業務狀況的有效評價,也要通過科學合理的大數據平臺和工具,對環境治理投資和污染治理資金使用情況的真實性予以客觀評價和準確考察,確保充分發揮綠色審計應有的監管職能,促進各項環境政策有效落實,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
參考文獻
[1]畢秀玲,拾晴.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審計的理論分析與路徑選擇[J].山東財經大學學報,2019(5):112-120.
[2]趙存麗,劉明輝.改革開放40年我國生態文明審計的發展與建設路徑[J].財務與會計,2019(8):33-36.
[3]葉青.政府生態審計問題研究——從過程控制到績效評價[J].財會通訊,2019(4):85-89.
[4]王愛國,張志.環境審計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探討[J].審計研究,2019(2):43-47.
[5]張翔.綠色審計促進珠海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之路研究[J].現代國企研究,2018(14):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