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芯瑜 楊惠鈴
摘 要:依據我國國情,如何實現第三者責任保險可持續發展從而促進我國社會穩定發展是一個關鍵問題。現如今,交強險的發展雖較為穩定,但其與第三者商業保險具有相同之處,為獲得長期發展,應具體分析二者的關系。
關鍵詞:交強險;第三者責任險;保險可持續
一、第三者商業責任保險發展現狀及相關研究情況
在保險信息因素研究中,秦弈菲等(2008)通過對國外學者關于保險市場逆向選擇問題的最新研究進行綜述,介紹了有關逆向選擇的研究進展和趨勢,但并未給出實質性的逆向選擇改進措施。在汽車保險的研究中,交強險作為汽車保險的第一險種,其研究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趙銀仁等(2015)在研究交強險時,提出了對交強險的賠付原則進行相關調整的觀點,認為當前賠付原則違背了侵權行為法和保險法的基本原理。在保險可持續的研究中,針對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章萍(2011)等從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嚴重、養老基金收支缺口較大的國情出發,借鑒國外經驗,結合本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提出了城鎮養老基金發展可持續的若干建議。養老保險與農業保險都是保險的重要險種,二者的可持續發展可以推動整個保險行業可持續發展。以上三位學者都研究了保險的可持續發展,但都是從養老保險和農業保險出發,未涉及第三者商業責任保險的可持續發展。
本文的不同之處在于以下4點。(1)創新:第一次全面探討了第三者商業責任保險的可持續發展,將第三者商業責任險與可持續相結合。(2)全面:數據指數全面,不以單一指數進行整體分析。(3)具體:從第三者商業責任險的具體情況出發,不基于汽車保險的大框架。(4)基于實踐與國情提出具體的可行性方案。
二、評價系統的構建
(一)評價指標的設計
經濟類:GDP、保險費、效用(投保人效用、保險人效用);
政治文化類:政策支持、保險消費觀、保險人職業素養、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
社會資源類:汽車數量、保險人數量、保險辦理方式;
產品性質類:賠償原則、保障范圍、與交強險的異同點。
(二)評價指標分析
1.經濟類指標
隨著GDP穩步增長,2017年,我國GDP的增速同比明顯提升,前三季度達到了6.9%的水平,促進了財產險的穩步增長,而車險作為財產險的第一大險種,前三季度國內車險保費收入達到了5 417.41億元,同比增長10.48%,非車險業務增速同比增長24.90%,高于車險增速14.42%,這表明車險在拉動GDP增速方面還有待提升。隨著GDP的增長,人均GDP也穩步增長,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們的可支配收入,從而促進了保險消費,拉動了保費的增長。然而,我國各省人均GDP地區差異大,所以商業保險的可持續發展應考慮地區差異,因地制宜,針對各省情況推出符合地區發展的第三者商業責任保險。
車險費=保險金額×保險費率,保險費率對應相符合的保險金額,二者同向變動。車險實施的無賠款優待原則,在一定程度上對風險進行了有效干預。保險費用的高低影響了人們購買第三者商業責任保險數量的多少,所以當保險費率較低時,第三者責任保險購買量增多,反之則不然。因此,保費的合理性是第三者責任保險發展的重要因素。
實現第三者商業責任保險可持續發展,不能單單從費用的高低來看,而是要從其實現的最大價值來看。第三者責任保險的保障范圍、責任限額、保險金額、保險費率實現的最大效用是我們應綜合分析的因素。
保險效用與第三者責任保險呈正向關系。當投保人、保險人的效用>0時,車主會更愿意選擇購買第三者責任保險,保險公司也會積極推廣,反之則不然。
假定事故發生的概率為P,那么事故不發生的概率為1-P(投保人購買了交強險)。
投保人投保后的效用=[賠付金額+事故善后損失-實際損失-保險費-(-實際損失)]×P-(保險費+實際損失)×(1-P)=P(賠付金額+事故善后損失)+(1-P)實際損失>=0。
保險人承保后的效用=[(保險費+保費投資獲利)-(賠付金額+事故善后損失)]×P-0×(1-P)=P(保險費+保費投資獲利-賠償金額-事故善后損失)>=0。
根據假設可以得出,投保第三者商業責任保險后,無論是投保人還是保險人,他們的效用均大于等于零,所以第三者商業責任保險作為交強險的補充,是十分重要的。這是其實現可持續發展最基礎、最關鍵的因素。
2.政治文化類指標
保險消費觀影響第三責任保險的發展。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作為財產保險,主要消費群體為消費水平較高的人群,例如,已婚人群、高收入的中青年群體,而“90后”由于其生活態度、漸長的危機意識以及較強的自主篩選和學習能力正成為消費主力軍。保險作為規劃人生財務的一種工具和一個新興行業,文化程度高的人群更加了解保險,更樂于接受。而在職業方面,職業地位較高、職業收入較高、職業與汽車聯系較廣、職業危險系數較高的人更傾向于接受商業第三者責任保險。綜上所述,保險公司在營銷時,應重點針對消費水平較高、消費能力較強、文化程度較高和職業與汽車相關的中青年群體,利用第三者商業責任保險的優勢特點,采取不同的推銷模式,從而促進第三者商業責任保險可持續發展。
保險經紀人或保險代理人的職業素養與第三者責任保險的發展呈正向變動關系。保險人的文化程度、職業道德、法律意識等直接影響了客戶的投保意愿,在保險銷售過程中,保險人較高的職業素養更有利于提高銷售的成功率與客戶的滿意度,并且保險人基于對產品的了解度,更能提出與客戶相符的產品組合,利于第三者責任保險的優勢發揮與長期發展。
道德風險:道德之所以成為風險,是因為有人會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違反既定規定,并將成本轉嫁給他人,從而造成他人出現損失。投保人的道德風險主要在于騙保、騙賠等,而保險人的道德風險主要在于失信。因此,要規避投保人影響事故發生概率從而獲得保險金的風險和保險人不守信的風險,就需要完善保險制度、懲罰機制、法律制度。
逆向選擇:指的是投保人和保險人的雙向選擇,高風險投保人試圖隱藏信息拿到標準保單,因此,保險人要仔細甄別并加以剔除,雙方目標相反、互逆。逆向選擇具有普遍性,且難以抑制,為避免此類情況發生,第三者商業責任保險在承保、賠付過程中要完善信息收集工作。
3.社會資源類指標
汽車數量與第三者責任保險的購買數量成正比。由于經濟快速發展、國民消費觀念改變、汽車技術快速發展,汽車保有量逐年增加,促進了第三者責任保險逐年發展。
保險人數量、保險經紀人和代理人的數量與第三者責任保險的購買數量成正比,保險人(保險公司)數量多少決定了服務質量、產品質量高低,保險經紀人和代理人的數量影響了產品推廣度、客戶對產品的了解度和滿意度。第三者責任保險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等資源促進自身可持續發展。
辦理保險的數量、類型、效率與第三者責任保險的購買率成正比,車主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方式進行投保,極大提高投保率和效率,但隨著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和人們越來越重視個人隱私,大力發展網上在線投保是時代的需要。第三者責任保險可以加以改進,適應時代需要,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4.產品性質類指標
與其他保險不同,第三者責任險的保險責任為連續責任。保險車輛發生第三者責任保險事故,保險人賠償后,無論每次事故是否達到保險責任限額,在保險期限內,第三者責任險的保險責任仍然有效,直至保險期滿。第三者責任險保障意外事故與交通事故不同,其保障類別更為廣泛。第三者商業責任保險根據責任劃分的不同,有不同的免賠額、事故發生免賠率、絕對免賠率,而商業第三者責任險則沒有對責任限額進行劃分,賠償金額由受傷害程度決定且受保險金額限制。這都直接關系到消費者在事故發生后的相關利益,影響消費者的購買心理。
5.與交強險相比較
相同點:二者都是責任保險,屬于車輛保險范圍,都以被保險機動車造成的第三人損害為保險標的。
不同點:交強險具有強制性,第三者責任險保障范圍更廣;在賠償原則上,交強險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而第三者責任險采用“過錯原則”;在賠償限額中,交強險與第三者責任險的賠償限額有所不同,交強險的賠償限額分為有責任賠償限額和無責任賠償限額,第三者責任險的每次事故最高賠償限額則由投保人和保險人在簽定保險合同時根據不同車輛種類協商。
三、結論
通過分析經濟指標、政治文化指標、社會資源指標等,依據我國國情,隨著科技進步、社會發展,這些指標都會逐漸向好的趨勢發展,對我國保險業的發展也將產生正向影響。
而對交強險和第三者商業責任險的產品性質進行分析,第三者商業責任保險與交強險雖都是責任保險,以被保險人對第三者依法應負的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但交強險采用“無過錯原則”,其意義更多體現在社會保障方面,而第三者商業責任險采用“過錯原則”,根據事故責任劃分再進行賠償。從短期來看,由于機動車具有較大的危險性,出于對受害者的及時救濟,交強險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其不能用保險法和侵權行為法的基本原理解釋,與保險經營原則背離,交強險的長期發展勢必會加重經濟和社會負擔,并帶來一定的法律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國民素質的提高,交強險的社會管理職能正逐步被第三者商業責任保險取代,由于其保險金額與保險費率具有靈活性,其經濟保障效果更為顯著,不僅能夠減少雙方因事故產生的損失,也契合保險公司以營利為目的的原則。
參考文獻
[1]龔奕菲,李曉林.保險市場逆向選擇問題研究新進展[J].經濟學動態,2008(3):84-90.
[2]吳洪,趙桂芹.汽車保險市場的信息不對稱:來自商業第三者險的證據[J].數理統計與管理,2013(2):359-368.
[3]趙銀仁,劉超.交強險賠付原則與受害者法律救濟問題研究[J].保險研究,2015(3):92-102.
[4]章萍.城鎮養老保險基金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11(3):13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