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



近年來,有關未成年人打賞主播及大學生深陷校園貸的新聞層出不窮。這些事件從側面折射出我國青少年財經素養匱乏,財經素養教育亟待加強。
財經素養是人們處理財務和經濟問題,維系個體生存、家庭運轉以及社會持續發展的關鍵能力。與智力不同,它是個體后天形成的知識、能力、觀念和信念等內在修養的綜合,被人們公認為21世紀核心素養之一,是社會成員必須掌握的一項重要生活技能。財經素養不僅有助于人們做出有效和明智的財經決策,增強個人和家庭的幸福感,而且對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和社會穩定也具有重要意義。財經素養教育被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納入國家戰略,與金融保護和金融監管共同成為維護社會金融穩定和健康發展的重要措施。
在我國,“財經素養”的概念流行于近幾年,一開始進入人們視野的概念是“財商”。在21世紀的最初十年內,因為股市的跌宕起伏及樓市的高速發展,我國大眾在理財方面逐漸打破了過去兩千年對于財富所抱有的節約、儲蓄等保守觀念。但是,對于兒童是否需要學習“理財”、提升財商,大多數家長仍持觀望甚至反對的態度。
2012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中首次加入財經素養測試,上海學生在此次測試中無論是平均成績,還是高水平學生比例,或者達到基線水平的學生比例,均列榜首。自此,國內民眾對財經素養教育的關注度逐步提升,國內學者對于財經素養的研究逐漸增多,“財經素養”一詞逐漸取代“財商”成為這個領域的官方學術用語,并被教育部及大中小學所接受和認可。
2016 年11月18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聯合多家學術研究機構、社會組織等成立 “中國財經素養教育協同創新中心”。2018年1月,該中心發布《中國財經素養教育課程標準框架》,這是國內第一份系統的、學段相對完整的財經素養教育標準框架。
2019年3月,證監會、教育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強證券期貨知識普及教育的合作備忘錄》,要求在學校教育中普及證券期貨相關知識,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
自2010年以來,除了官方學術機構逐漸開始關注財經素養教育的研究與實踐,民間也有一些社會公益組織和商業機構致力于面向青少年兒童普及與推廣財經素養教育。我國比較活躍的非營利教育組織,如JA中國、真愛夢想、上海百特教育、北京慈育等,都長期與大中小學合作,積累了豐富的課程和項目經驗。在普及財經素養教育的過程中,不同的組織、機構等表現出不同傾向(如圖1所示):在課程內容上,有的偏重系統性財經知識的傳授,有的偏重財經技能的培養;在課程價值上,有的偏重財經知識與技能,有的偏重培養學生的全人品格。
這些傾向性無所謂對錯,只是反映了不同主體對于財經素養教育價值的不同認識,也說明財經素養教育從最初比較單一地偏重于知識、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逐步向結合知識與技能、融合講授與體驗的教學方向過渡。
從實施財經素養教育的場景來看,目前我國財經素養教育在中小學、家庭與社區等幾個地方(如圖2所示)普及與實踐得較多,這些地方也將是未來財經素養教育發展的重點。
目前,中小學校是我國推進財經素養教育的主要場合。不過,當下我國中小學校開展財經素養教育面臨不少困難,其中,師資、課時和教學資源缺乏是主要的阻礙因素。
在上述場景中,農村及貧困地區是我國當下普及財經素養教育的重要場所,也是證監會、銀保監會與教育部特別關注的對象。因為農村及貧困地區的居民及其子女往往比較缺乏金融知識與風險意識,容易受到金融風險的傷害,同時又因為欠缺財經素養教育,致使他們管理、積累和創造財富的能力較弱,難以擺脫貧困代際傳承的枷鎖。因此,針對農村及貧困地區居民及其子女的財經素養教育,意義尤為重大。
另外,一個人使用金錢、管理金錢的能力與習慣,往往與家庭熏陶有極大的關系。家長的言傳身教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百特教育2018年的一項調研顯示,大多數家長對于財經素養教育不太了解,“僅僅聽過,但不了解”的人占到四成。這間接解釋了為什么中小學生、大學生屢屢出現使用金錢不當、陷入財務危機的問題。因此,針對家長群體的財經素養教育也很迫切。
對于財經素養教育的未來發展,數字100市場研究公司于今年4月開展的一項市場調研顯示,超過七成的受訪者表示出明確的信心。其中,42%的受訪者認為,隨著人們對財經素養教育的重視,兒童財經素養教育將迎來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