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斯恒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將德智體美勞“五育”完美融合,才能真正達到育人的目的。近年來,上海市廊下中學著力創新育人模式,以德潤心、以智慧內、以美塑顏、以體強身、以勞育品,在以“大愛”為核心的校園文化的引領下,致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幸福快樂地成長。
以德潤心,在“愛的校園”中滋養
以德為先,是學校教育工作必須堅持的理念。我校以“大愛”為校園文化的核心,努力將校園建設成為愛的家園。
結合學校實際,首先,我們對“大愛”的內涵進行了開掘。“大”就是“大度、大氣、大智”,“愛”就是“愛自己、愛他人、愛學習”。讓學生擁有“大”與“愛”的品格和修養,是我們共同追求的德育目標。
其次,我們在校園內建設了“方圓天地廣場”“愛心廣場”“文化長廊”等景觀,讓優良的校園環境發揮德育功能,使學生獲得潤物無聲的熏陶。
再次,我們將景觀與教育目的融為一體,在“校園十景”處,以對聯的形式,呈現學校的教育理念。如在文化長廊處懸掛“愛老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愛學生視生如子一生幸福”,在翰墨書香館(圖書館)懸掛“愛人如親如己做人便若山若谷,愛書如癡如醉治學便若海若川”。
最后,我們利用我校特有的語言系統潛移默化地去感染學生、發展學生。在我校,教師稱學生為“寶貝”,將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去精心培育;學生稱黨員教師為“黨員爸爸”“黨員媽媽”;師生們昵稱學校為“愛廊園”,即“在廊下的充滿著大愛陽光的學園、樂園和家園”,其中蘊含著“把心捧出來,把手牽起來”的大愛精神。在這樣以德潤心的實踐中,“愛廊園”成為上海農村教育一張亮麗的名片。
以智慧內,在“愛的課堂”中培養
“做一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具有愛國情懷和國際意識、學習能力和創新志趣的富有愛心、懂得感恩、誠實守信、精彩自我的愛廊園學子”是我校的培養目標。如何去達成這樣的目標?我們將重點放在了“愛的課堂”上。
“生動的課堂是磁場,它足以凝聚學生心智;學習的志趣是動力,它足以提升學生品質;教師的關愛是雨露,它足以滋潤學生生命。”這是廊下中學全體教師的共識。在“愛的課堂”中,教學語言必須“信、達、雅”;形體動作必須“和藹謙恭”,即“笑著說、蹲著教、弓著聽、牽著走”;師生互動必須“望聞問切”,即師生間進行“望其神色、聞其細語、問其原委、切其難處”的互動……
在“愛的課堂”中,教師注重研究育人方式,形成了“用生命感受生命,用愛心滋養愛心,用智慧啟迪智慧,用心靈體悟心靈”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努力實踐“四個學會”,即“學會期待、學會傾聽、學會捕捉、學會鼓勵”;把握課堂教學的“三個過程”,即人文關懷的過程、引領成長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過程。
以美塑顏,在“愛的教室”中修養
“愛的教室”就是讓學生在每一個活動場所都能感受到愛的力量,它融于學校的每一項活動、每一個教育細節之中。我們以剪紙教學和其他大型活動為契機,為學生創設追求美、享受愛的教育。
學校的“剪紙藝術研究與創新中心”是上海市一級中小學創新特色實驗室項目。我們借此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讓學生在觀察、模仿等活動中逐步涵養細心、耐心,培養審美情趣和獨特的創作思維。
另外,我們開展了“最美心靈學子”“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等評選活動。這些實際上就是在傳播美、傳播愛。
以體強身,在“愛的旋律”中陶養
我校堅持貫徹“健身育人”的理念,在體育與健身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
我們利用每天的陽光體育活動時間播放校歌:“親愛的寶貝,我們永遠呵護你;親愛的老師,我們永遠愛戴您……”在優美的愛的旋律中,學生做起蓮湘操,感覺“特別酷,特別有勁”。
除了按照國家課程標準開齊、開足體育課與體育活動課外,我校還對校園陽光體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進行了有益探索。學校組織專職體育教師和有特長的教師開設了排球、羽毛球、田徑、籃球、腰鼓、蓮湘等校本課程,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選修。此外,為了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小時的活動時間,學校精心打造了大課間活動。單周做廣播操,雙周進行廊下地區特有的民族體育項目打蓮湘……
為應對惡劣天氣對室外活動的影響,學校還專門制定了《上海市廊下中學大課間活動應急預案》,組織學生開展室內操,觀看體育比賽等視頻,讓每天鍛煉一小時真正落到實處。
以勞育品,在“愛的活動”中涵養
勞動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學生的勞動品質、勞動技能具有重要意義。學校非常注重勞動教育,不僅開展“每日一掃”,還在每周三設置勞動實踐課。
在勞動教育中,師生們深切感受到了勞動對于學習、生活與社會交往的重要意義:會勞動,可以使我們的人生更幸福;能勞動,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充實;想勞動,可以使我們的社會更美麗。
學校是培養人的重要場所,為保證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在教育實踐中,一定要將德智體美勞融合在一起。在具體實踐中,我們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還有許多問題等待我們去探索:在課堂教學中如何不斷滲透思想教育?如何進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如何讓學生擁有堅定的意志和頑強的體魄?如何讓學生充分體現自己的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