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婷
摘 要: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善于運用多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使課堂教學呈現“新、巧、奇、趣”的特征,信息技術在閱讀教學中的滲透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激情,這為構建高效英語閱讀教學課堂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英語;閱讀教學
1.巧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完成篇章預習
在學習新一單元的英語內容時,教師先讓學生進行自主預習,鼓勵學生在沒有教師輔助的情況下盡可能地去學習新內容,良好的預習不僅能提升學生閱讀課堂的接受能力,也使教師的閱讀教學顯得輕松高效,事半功倍。因此,學生預習質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關乎英語課堂教學成敗。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巧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完成篇章預習十分有效。教師指引學生通過適當運用網絡資源,進行課前語篇閱讀,主要應做到以下三點:(1)教師提前上傳資料,構建網絡學習與交流平臺。(2)查閱網絡資料,克服閱讀障礙。新的閱讀語篇內一定有許多學生感到陌生的單詞、詞組、語法、句型等,教師要鼓勵學生在通過教材無法得到答案的情況下,可求助信息技術。教師可推薦一些重要的英語學習網站,教會學生使用電子詞典,還可以為學生推薦英語學習軟件等。(3)了解故事大意,進行小組展示。掃除閱讀障礙后,學生要進行故事大意歸納,例如,when、Where、Who、How、What等。教師可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展示,提升學生預習的積極主動性。
2.利用信息技術搜集有關的背景知識
背景知識是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因素,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快速地進入學習情境中。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時候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搜集有關的知識背景。例如,教師在教學When is Easter?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搜集有關復活節的知識;然后教師將搜集到的知識以網頁的方式呈現出來,并對學生說:“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看,說一說這些節日有什么特點?!蓖瑫r,教師還配合圖片播放,讓學生在觀看圖片的過程中了解到復活節的具體內容,從而實現給學生帶來直觀認識的目的。這樣學生能夠在觀看圖片以及瀏覽網頁的過程中激發對閱讀內容的興趣,從而更積極地參與到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當中。
3.利用多元信息技術手段激活閱讀課堂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使教授內容更具有感染力,要盡可能采用多元化的信息技術手段激活英語閱讀課堂,為學生呈現多姿多彩的教學內容,給予學生酣暢淋漓的閱讀體驗。教師可以使用最常見的PPT課件,也可以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課件、還可以使用微視頻課件。教師要明確掌握信息技術的優缺點,趨利避害,也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手段使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于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例如,為了讓學生了解閱讀內容,進行高效閱讀,并掌握“Where are you from?I'm from?”這一重要句型,教師可先用課件為學生進行簡單的內容講解,然后為學生播放與其相關的對話視頻資料,讓學生實現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感悟。這樣集影、音、形為一體的閱讀教學課堂,極大刺激了學生的感官細胞,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
4.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指引學生自主閱讀
信息技術的獨特優勢之一便是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英語自主閱讀空間,指引著學生自主閱讀,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為學生終身英語學習奠定堅實基礎。教師可從以下方面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自主閱讀:首先,課堂巧用“在線故事網站”指引學生自主學習。在閱讀教學中,當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渙散時,教師可搜集一些符合小學生英語學習特點的在線故事網站,通過和學生一起分享學習在線故事,學生被故事的內容所吸引,于是,一邊聽故事,一邊聽純正英語,自主閱讀能力自然提升。其次,為學生布置一定任務,推薦一些學習網站。教師可在課堂上為學生布置一些學習任務,如“以apple為例,找出盡可能多的水果類型,并串聯起來寫出一篇小文章”這樣的任務,可激發學生通過網站進行文章搜索、文章閱讀,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大幅提升。最后,可設置師生英語閱讀QQ、微信交流群,為學生解決閱讀中出現的各類問題。
5.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掌握文章脈絡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出現不能有效掌握文章脈絡的問題,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充分使用信息技術,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了解課文脈絡。例如,教師在教學shopping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將課文中的重點內容制作成Flash動畫的形式;然后,教師對學生說:“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看動畫內容,在觀看之后說一說動畫中講述了什么故事。”這樣的教學方法一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課文內容,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6.模式與方法的融合
“融合”是指英語閱讀與信息技術之間的一種全新意義上的課堂教學創構。這種創構是在教師、學生、社區等多維互動基礎上形成的。知識的掌握、信息的獲取、資源的利用、方法的運用和文化的體驗等,均在充滿超強刺激、提供多樣方式的各種活動中將信息技術與英語閱讀教學進行無縫對接。比如,《格列佛游記》以主角格列佛的角度描述在四個國度歷險的奇遇: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和慧骃國。教材中FunFacts主要介紹的是格列佛前往大人國和小人國的歷險奇遇。文章分別介紹了兩個國度人物的外貌特征和個性特征。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是讓學生了解文中關于介紹人物外貌特征和個性特征的方法,并能通過口頭和書面形式介紹人物。為了上好讀寫課,讓學生在梳理人物外貌特征和個性特征的基礎上有充裕的時間進行讀后練筆,教師課前在翻轉課堂中分層設計了不同水平的任務:1.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利用“人人通教學系統”中的在線圖書館尋找符合他們閱讀水平的《格列佛游記》繪本讀物進行課前閱讀;2.學習水平一般的學生則觀看由教師用QQ影音軟件將動畫片中的經典片段進行截取,并用繪聲繪影軟件重新進行編輯后形成的視頻。這樣做的目的在于課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語言水平選擇適合的閱讀資源進行個體閱讀,了解文本大意。
結語
信息技術為小學生英語閱讀提供了開放性、動態化的探索空間,使學生的英語閱讀呈現新的發展態勢。作為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與引導者,英語教師應創造性整合英語課程資源,為小學生英語閱讀開辟一片新天地。
參考文獻
[1]張文雙。信息技術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