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討論臨終綜合護理對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選取我院的140例晚期肝癌患者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而后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與研究組(臨終綜合護理),評判標準:SAS評分、HAMD評分、生活質量。結果: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SAS評分及HAMD評分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臨終綜合護理模式的實施可有效提高該病癥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其負面情緒,值得推廣。
關鍵詞:臨終綜合護理;晚期肝癌;生活質量;情緒
肝癌屬于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病癥,該病癥的早期癥狀并不顯著,直至患者到院就診后,其就已經進入了晚期,病癥發展到該時期的主要臨床表現有腹水、四肢乏力以及肝痛等[1]。臨床綜合護理在臨床上屬于一種常見的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的針對性較強,可有效的緩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其預后情況,基于此,本文對給予患者常規護理與臨終綜合護理的臨床護理資料進行了比對分析,詳情見下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選取我院的140例晚期肝癌患者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而后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對照組70例,其中男女比例為39:31,平均年齡為(67.5±3.3);研究組70例,其中男女比例為37:33,平均年齡為(67.8±3.1)歲,上述一般資料并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包括有:(1)基礎護理:由于該病癥患者的病情需要其長期臥床養病,所以應將患者的皮膚、口腔及身體受壓部位作為護理的關鍵,以免其發生壓瘡等不良并發癥。(2)疼痛護理:以轉移患者注意力的形式來緩解其疼痛感,以及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2]。
研究組實施臨終綜合護理,詳細護理內容如下:(1)綜合疼痛控制:首次給藥后應結合患者具體的疼痛現狀,給予其持續性的靜脈給藥,以起到良好的鎮痛效果。給予患者適當的治療性接觸治療干預來緩解其疼痛感,協助于患者采取舒適的體位姿勢,由護理人員利用指腹在患者的背部及腹部進行按摩,以放松其肌肉。護理人員也可通過在病房內播放患者喜歡的音樂來緩解其疼痛感[3]。(2)心理護理:根據患者臨終前的5個時期對其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策略,①否認與隔絕期:該時期患者急需要來自社會及家庭的支持,此時護理人員可將患者的病情的實際情況告知其家屬,提高家屬參與此次護理工作的配合度。鼓勵家屬多陪伴患者,多與患者進行交流,使之改善其心理狀態,提高其遵醫行為。②憤怒期:該階段的患者易憤怒,且經常性的會出現消極心理情緒,致使很難讓人接近,在此階段告知家屬以耐心的心態來與患者進行交流,學會體諒患者,及時的安撫患者的負面情緒。③妥協期:該時期患者會對病癥的治療逐漸出現妥協情緒,且患者希望該時期其自身病癥的治療可以發生一個突破性的進展,所以在該時期患者會積極配合于醫生及護理人員開展的各項治療及護理工作,此時護理人員應把握好此機會通過以健康宣教及成果病例講解等形式,進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及治療依從性。④沮喪期:在該時期患者會因自身病癥長期得不到控制或出現病情加重的情況,而感到沮喪及焦慮,情況嚴重者,還將會導致其出現絕望的心理情緒,在此階段護理人員應告知家屬不得控制患者行為的表達,并盡量按照患者的意愿行事,以協助于其對負面情緒進行發泄,并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其一定的幫助。⑤接收期:在該階段,患者對死亡現象已逐漸接受,在此階段,護理人員與家屬應盡可能的幫助患者完成其想做的事情,不得強迫患者行事,給予其一定的自由空間,必要時再給予其幫助[4]。(3)家庭及社會支持:對患者的親朋好友進行臨終死亡宣教,告知其增加與患者相處的時間,鼓勵患者充分對其情緒進行表達,積極幫助其治療及生活中面臨的問題,提高其治療信心,以高質量的完成臨終照料任務[5]。
1.3觀察指標
第一,觀察兩組患者的SAS評分(焦慮評分)及HAMD評分(抑郁評分);第二,觀察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有認知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情緒功能以及角色功能。
1.4統計學分析
文中數據均以通過SPSS22.0軟件的計算,計數資料表示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為( ),用t進行檢驗,若P<0.05,說明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SAS評分及HAMD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及HAMD評分指標無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的SAS評分及HAMD評分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生活質量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肝癌是一種消化系統惡性腫瘤,該腫瘤病癥具有病情發展速度快以及惡性程度高的特點,且該腫瘤病癥的治療難度較大,黃曲霉素、乙型肝炎、丙性肝炎等屬于引發該惡性腫瘤的重要性因素,直至該腫瘤病癥發展到晚期階段時,將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嚴重的損害,甚至是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6]。對于晚期肝癌病癥來說,做好患者的臨終前的心理護理工作,以及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痛感,屬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關鍵。常規護理中,護理人員主要依靠藥物來對患者的疼痛感進行緩解,其無法滿足患者的各項心理需求,致使將降低患者的治療配合度。當前,經大量研究文獻證實,臨終綜合護理模式的實施可為該病癥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使之有效的起到改善患者疼痛感及負面情緒的作用。本次研究中,實施常規護理及臨終綜合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SAS評分及HAMD評分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與常規護理相比,臨終綜合護理的實施將更有利于高質量的完成臨終照料任務,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臨終綜合護理模式的實施可減輕患者的死亡恐懼感,減輕其長期接受病痛的折磨,使其可以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病癥的治療及生活,這在一定程度上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其生命周期[7]。同時,該護理模式的實施可彌補常規護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使得護理工作突顯“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核心,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促使醫患關系更加和諧。
綜上所述,臨終綜合護理模式的實施可有效提高該病癥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其負面情緒,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胡婷婷.臨終綜合護理干預在晚期肝癌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河南醫學研究,2018,27(03):539-540.
[2]馬艷萍.臨終綜合護理干預對晚期肝癌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50):9779+9782.
[3]李民.晚期肝癌患者臨終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3):258-259.
[4]劉亞玲,郭麗貞.臨終綜合護理干預對肝癌晚期患者疼痛及焦慮的影響[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6,14(03):389-391.
[5]梁怡,曲曉琳,周媛.對晚期肝癌患者實施臨終護理的臨床意義[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10(11):163-164.
[6]陳琳娜,唐成武,鮑鷹.臨終綜合護理干預對晚期肝癌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31):159-163.
[7]唐俊芬,唐成武,鮑鷹.晚期肝癌患者的疼痛控制及臨終綜合護理干預[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22):146-149.
作者簡介:沙婷婷,女,本科,護師 研究方向:腫瘤患者臨床護理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