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超
摘要:古詩詞富有語言文字之美和傳統文化氣息之美,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精品,也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源動力之一。隨著中國國際地位提高和國際交往日增,世界范圍內的詩詞熱在不斷升溫。視聽節目作為面向大眾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方式,如何實現創新表達,讓古詩詞在接續傳承中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詩詞文化分享節目《鄰家詩話》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關鍵詞:古詩詞;視聽節目;模式形態;創新;傳播渠道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華夏五千年的文脈積淀中,作為蘊含民族特有價值觀念、審美品格、思維方式、風俗習慣、歷史淵源等諸多文化因子的古詩詞,已成為中華優秀文化的代表,彰顯著民族的大氣磅礴、反映著生活的詩意盎然,成為每個人中國人文化自信源源不絕的動力。在此背景下,與古詩詞有關的視聽文化節目步入興盛,全媒體平臺掀起“古詩詞熱”,越來越多的觀眾通過視聽節目學習和鑒賞詩詞,滿足精神需求,獲得文化滋養和審美愉悅。然而伴隨著同類節目數量的飛漲,同質化、克隆化、泛競賽化、泛娛樂化現象日漸凸顯。在詩詞類節目“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競爭格局中如何突圍,做到集專業性、觀賞性于一體,又能獨樹一幟,是每一位策劃人和制作人需深入思考的問題。近期河北衛視與騰訊視頻聯合推出的詩詞文化分享類節目《鄰家詩話》,以詩詞為核,誦讀、故事分享、古詩新唱為殼,創造了一種全新的表達,令受眾眼前一亮。本文以該節目為例進行相關探析。
一、新形式 文化含量有提升
以往詩詞類視聽節目多以競賽的形式展開,主持人、參賽選手、專家學者(嘉賓)成為參與主體,導演組通常設置形式多樣的賽制,讓參賽選手進行詩詞知識比拼,輔以評論者深入淺出的評述,達到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的目的。此類節目帶有鮮明的國外益智真人秀本土化改造的印痕,“詩詞+娛樂”是該類節目的主要特征。然而過于注重比拼,使得詩詞在選手機械的背誦中韻味喪失,又因受題庫、賽制、時間所限,傳播“知識”有余,“文化”含量大打折扣。對此,《鄰家詩話》節目完成了一次有破題意義的探索和嘗試。把“茶敘”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融合應用,每期內容均以一首詩詞為切入點,邀請文學、表演、朗誦、音樂、舞蹈、繪畫、戲曲等領域的嘉賓在庭院里雅集,通過圍坐聊天式的詩詞研讀以及由此拓展的演唱、舞蹈、器樂、國畫表演,多維度詮釋詩詞的意境和內涵,突破了深沉有余、觀賞性和貼近性不足的壁壘,以動人的故事、極具代入感的表演喚起受眾對詩詞意境的共鳴和認同。值得一提的是,《鄰家詩話》每期節目都會推出一首原創歌曲——將古詩詞譜上新曲,以現代人能夠普遍接受的流行唱法,重新詮釋古詩詞之美,古風新韻,朗朗上口。評析與故事相輔相成,誦讀與傳唱相得益彰,從而加深了受眾對古詩詞的記憶和理解??傮w來看,該節目開創性地將茶席和多種藝術形式有機融合,將分散在不同流行文化和不同媒體平臺的用戶喜好熔為一爐,讓受眾輕松愉悅地沉浸其中,并有滿滿的獲得感。
二、嘉賓助力 星素混搭人氣增
《鄰家詩話》成為受眾喜聞樂見的詩詞分享類節目,一方面得益于節目形式的大膽突破,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在嘉賓選擇及其角色定位上的良苦用心。節目邀請著名演員王勁松擔任茶席主人,作為多部熱播劇的主演,不僅自帶流量,更獨具歲月洗滌出的儒雅氣質,在節目中他肩負拋磚引玉、起承轉合、統領全局的職能,實際上是角色化設計的主持人;著名學者酈波、蔡丹君則擔任茶席嘉賓,二位發揮專業特長,對古詩詞創作背景、典故、意象、意境等進行抽絲剝繭式的剖析,以詩說史、以史說事、借事說理,視角獨特,古今交融;著名演員張晞臨擔任誦讀嘉賓,國樂大師方錦龍擔任國樂演奏嘉賓,二位以強大“聲”勢,再現中華雅韻風采,如《鄰家詩話》之“蒹葭”一期中,張晞臨以特有的聲線,朗誦《詩經》中的《國風·秦風·蒹葭》一篇,秦國風貌立入眼前,又如,方錦龍在《鄰家詩話》之“垓下歌”一期中,以回腸蕩氣、驚心動魄的琵琶聲營造楚漢古戰場情境,引領觀眾體驗項羽深陷“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一生霸業殆盡時的悲涼與無助;胡夏、古麗米娜、好妹妹樂隊、阿蘭·達瓦卓瑪、方頌評等當紅藝人在節目中擔任音樂、舞蹈等表演嘉賓,契合每期節目主題,或完成原創作品的呈現或進行經典作品的表演;此外,還有書畫界、詩詞界、中小學生參與節目,配合茶席主人和嘉賓的聊天進度,完成相關創作任務,以書法、國畫等手段詮釋詩詞內涵?!多徏以娫挕饭澞坎捎谩靶撬鼗齑睢钡募钨e布局,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又相互交融,合力完成“聊”和“演”。明星效應吸引了不同受眾群的關注,助推節目短時間內人氣的飆升,也因明星在節目中職能定位和形象定位的轉變,使得受眾潛移默化地完成從單純的消費明星到消費詩詞文化的轉變,實現詩詞文化傳播的目的。
三、美術設計 茶樓月影中國風
《鄰家詩話》節目和熱播的其他文化類節目一樣,在錄影棚內完成錄制,但舞美設計一改以往大型節目炫目的燈光、自由變幻的升降臺、全覆蓋立體式的LED等技術手段的綜合運用。而是借鑒影視劇美術設計和戲劇舞臺的制景元素,別出心裁地在2400平米的空間內,搭建了一個融合漢代和明代建筑特征的中式庭院,舞美硬體采用實木材質,盡量還原古建榫卯結構,營造出亭臺軒榭、茶爐燈火、鼓瑟吹笙、曲水流觴、群賢雅聚的濃濃中國風。景觀道具方面,紅葉、海棠、紫藤和諧共生,春、夏、秋三個季節自由切換,以契合不同的詩詞意境。燈光設計上,海量電腦燈加柔光布,襯托出“茶樓月影”的氛圍,給人清幽淡雅、樸素無華之感,而木框燈籠組成的地面點光源,讓節目畫面呈現層次更豐富,古韻更足。在舞美區域劃分上,茶敘區、表演區、畫師繪畫區、學童學習區等功能區,各區域保持獨立又相互勾連,使得嘉賓可以輕松移步換景,完成與古詩詞有關的討論、誦讀、歌曲演唱、國樂演奏、書法表演、繪畫表演等任務。這樣的美術設計理念,顛覆“傳統”,契合情境,在古典文學和今日社會之間架設起了一座橋梁,在視覺上給觀眾鋪設了一條直達詩詞深處的路徑。
四、傳播渠道 全媒聯動網受眾
融媒體時代,渠道和內容一樣,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充分利用融媒體平臺帶來的傳播格局、傳播途徑以及傳播方式的改變,獲得更廣泛的受眾面和更強的受眾黏性,實現節目影響力、傳播力的提升,是每個視聽節目研發者與生產者所努力的方向?!多徏以娫挕饭澞康闹鱾鞑デ肋x擇了當下流行的網臺聯動模式,電視上星頻道獨播平臺為擁有文化類節目制播傳統的河北衛視,全網獨播平臺則為國內領先的在線視頻媒體平臺騰訊視頻。與此同時,在全媒體平臺分發碎片化短視頻,以每期節目中的“古詩新唱”為例,節目音樂總監會為當期研讀的古詩詞譜上新曲,由流量明星演唱,歌曲正版音樂和MV除在QQ音樂等流媒體平臺上線外,明星嘉賓還將通過微信、微博、抖音、喜馬拉雅等自媒體平臺轉發。多維立體化、病毒式裂變化傳播為節目引流了大量觀眾。與此同時,節目和嘉賓都充分借力粉絲資源,分享錄制花絮,形成熱點話題,引爆關注,快速實現節目品牌化推廣?!多徏以娫挕吩掝}熱度持續升溫和節目高制作水準的穩定性,也在不斷吸引粉絲回流,讓節目很快步入了穩定發展的良性循環。
千百年來,詩詞始終是中國人反映生活、表達情感的心靈獨白,在這種文化積淀下,詩詞不應該只是考試的題目或舞臺誦讀表演,詩詞應該成為講述中國好故事、分享中華優秀文化的絕佳載體。作為國內首檔通過庭院雅集的形式呈現的詩詞文化分享類節目,《鄰家詩話》摒棄了傳統套路,以全新的表達,形成了獨有的清流氣質,也讓詩詞文化呈現出別樣活力。
參考文獻:
[1]楊鎳瑋.新媒體語境下古詩詞傳承的發展機遇——以《中國詩詞大會》為例[J].長江叢刊,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