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孟秀
摘 要:要真實地了解自己所帶班級的兒童,找到促進其學習和發展的最佳方式,進行有計劃的觀察是非常必要的。同樣,在想要清楚地回憶起每名兒童能夠做什么以及在不同的情境中他們分別會做什么時,將觀察所見記錄下來是非常必要的。
觀察后記錄孩子的精彩瞬間,形成物質文件,能讓教師更好地分析孩子們的發展水平、個性品質、學習品質,利用觀察記錄和家長交流,用于同事間的討論交流,進行課程設計。
一、運用觀察獲得的信息為評價服務
觀察有助于教師了解班級中的每一位幼兒,并在此基礎上對每個幼兒的發展進行價值判斷。通過觀察記錄,教師可以清晰地發現每個幼兒在哪些方面達到了預期目標要求,哪些方面的發展還存在明顯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指導和幫助。
案例:好動的瑞瑞(5歲)
六一活動,邀請了老年武術隊上臺表演了太極拳和劍術,孩子們情不自禁的發出一陣陣歡呼聲,瑞瑞小朋友邊觀看邊跟著一招一式的做起來,在演出結束后,碰到了演出的老奶奶,他主動地的對奶奶說:“你表演得真好!”在美術活動時,孩子們畫出六一的精彩瞬間,他畫了一個人拿著劍。
分析
依據《3至6歲兒童發展指南》4-5歲幼兒的發展標準,廖光瑞表現出該年齡階段兒童應有的發展水平。
社會:能大膽的主動與人交流;
語言:能夠主動與他人交談,大膽出表達自己的想法;
健康:有愉快的情緒,大膽表達自己對武術的喜歡,能肢體協調的模仿一些喜歡的的動作;
藝術:能用繪畫的形式形象生動地表現自己對劍術的喜歡。
措施:
對瑞瑞這種精力充沛的男孩子,可以讓他多幫助集體做一些事情,多開展一些戶外活動,發散他過多的精力,針對孩子們對傳統武術的熱愛,可以在早操時做幼兒武術操,在戶外活動時和孩子們開展民間傳統游戲。
二、運用觀察獲得的信息開展活動課程
案例:
美術活動《紙箱房子》,孩子們當起了了粉刷匠,子萱說:“紫色和藍色變成了會紫色了”,思琪說:“黃色和紅色變成了橙色了”,子萱還邊說邊唱:“變變變”。他們兩個邊涂色邊說個不停,直到活動結束。
分析:教師是孩子學習活動的的觀察者、合作者、促進者、引導者。孩子們在操作活動中對兩種顏色混在一起會變成其他顏色有了探究的興趣。
措施:根據觀察記錄分析孩子的最近發展區,在孩子的話題中尋找孩子感興趣的課程。可以開展科學活動《顏色變變變》。
三、與家長面對面分享兒童發展信息,和家長一起兒童設計孩子的后續發展目標
觀察記錄可以作為教師和家長溝通交流的依據,利用觀察記錄和家長溝通,教師的敘述不在空洞,家長也能具體的了解孩子的發展狀況,知道怎樣去幫助孩子。通過這一過程,教師與家長建立起相互信任與尊重的關系,從而真正為了兒童發展合力共育。
如果想和家長討論兒童在數學和科學探究領域的發展狀況,教師就準備該名兒童在數學和科學探究領域行為表現的觀察記錄,如果想建議家長調整飲食或作息安排,教師就要準備一些自己對這名孩子所做的日常觀察記錄。
案例:依然(4歲)
在每天的午睡期間,每隔15-20分鐘她要去上廁所,入睡很緩慢,在家訪時候,我與他奶奶交流了依然的午睡情況,詢問她在家睡覺有無這種尿頻現象,她奶奶說“有”,我建議給她買點藥,她奶奶很樂于接受,過了幾天,依然午睡時就能很好的入睡,不再頻繁的去小便了。
分析:孩子的身體健康通過孩子的行為表現出來,老師在觀察中捕捉孩子身體發出的信號,并及時反饋給和家長,更好地保育孩子。在與家長分享完兒童的觀察報告后,教師和家長共同制定兒童在園和在家的后續發展目標。借助對兒童在園情況的真實介紹,教師和家長之間更容易達到共識。
措施:建議家長關注孩子的戶外活動,增強身體的抵抗力。經常詢問孩子的身體情況,給孩子愉快的環境。
四、觀察記錄的有效運用能夠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幼兒教師專業成長可歸納為關注生存的階段、關注情景階段、關注兒童的階段。這也是是教師從入職初期到成為專家型教師的成長過程。
關注兒童的階段,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最高階段,所以,教師要了解活動中兒童的表現,只記錄事實,不帶有任何解釋性的語言,結合《3至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能夠幫助教師形成對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合理發展期望,支持和引導每個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有利于幼兒最近發展區的達成。
參考文獻
[1]聚焦式觀察:(美)蓋伊.格朗蘭德,(美)瑪琳.詹姆斯著.兒童觀察、評價與課程設計[M]。梁慧娟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