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旭
摘 要: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對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歷史學科是高中階段的一門人文社會類學科,歷史學科的知識點比較復雜和深奧,知識性和趣味性都很強。通過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歷史知識,并且能夠幫助學生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未來。因此,高中歷史教師要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的培養。本文針對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提出了幾點策略。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 學科素養 培育
近些年來,各個學科的教師都開始加強對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通過對學科素養的培養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隨著新課改的發展,我國人才的素質正在不斷的提高。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已經成為教學中的重點。因此,如何通過有效的方式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是廣大高中歷史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通讀教材,研讀歷史
學生應該對一個時代的發展進程有清晰的認識,并且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該帶領學生通讀教材,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認真的研讀,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歷史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學生也可以根據教師的教案來梳理知識脈絡,對每個知識點都有透徹的了解。另外,歷史學科的教學不應該僅僅局限在課堂之上,教師還應該為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使歷史教學得到豐富和完善。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歷史紀念館等,讓學生對當地的發展歷史有清晰的認知和透徹的了解,同時對教材中的歷史知識也會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比如,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馬克思的照片導入新課,然后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條件有哪些?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內容及產生有哪些重大的影響?教師可以將學生的探究結果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腦海中對本課所學的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二、營造良好的歷史學習氛圍
歷史學科具有一定的綜合性,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一種濃厚的歷史學習氛圍,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帶有情感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教師的語言描述產生一定的啟發,并且產生一定的歷史情感。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營造歷史學習氛圍[2]。多媒體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手段,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圖、文、聲、像的有機結合,抽象的歷史知識能夠以更加直觀生動的表現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獲得全方位的感官體驗,從而讓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得到不斷的提升。
比如,在學習“鴉片戰爭”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地圖《鴉片戰爭形式示意圖》讓學生對鴉片戰爭的影響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教師也可以采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讓學生對鴉片戰爭的過程以及鴉片對中國的危害有更加清晰的認識,激發學生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的熱情,讓學生認識到毒品的危害。
三、將中外歷史結合教學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在世界舞臺上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學習歷史時應該將中外歷史結合起來進行教學,讓學生了解在同一時期中國和外國都發生了哪些大的事件,世界格局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或者將相似的事件放在一起進行對比。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對人類發展的歷史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時也可以更好的面對現實生活。
比如,中國的戊戌變法,俄國的農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維新都是重要的社會變革,教師可以將這幾個歷史事件放在一起進行教學,讓學生了解歸納、分析歷史問題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分析比較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四、結合史實,在歷史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
歷史課的重要特點就是每個歷史事件都有固定的時間和地點。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歷史知識以更加具體和形象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為學生營造歷史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到提高歷史學科素養的重要性。同時,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對歷史事件進行分析,開拓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思維水平。
比如,在學習“從中日甲午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將與甲午戰爭有關的戰役羅列出來:豐島戰役、黃海戰役、威海衛戰役等。從時間順序和邏輯思維上這些事件都存在著非常緊密的聯系,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是學生學到了歷史知識,也能夠使學生體會學習歷史的意義。
五、利用教學手法,培養學生的歷史文化意識
歷史意識不受時間的阻礙,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學生應該采用管理時意識去思考問題。通過學習歷史,學生可以更好的學習其他科目的知識,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的歷史文化意識。學習歷史的目的是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體會不同時期的歷史和歷史人物內心的想法,不斷提升自己對歷史的認知。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學習歷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現實生活。
六、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式可以很好的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通過借鑒歷史事件中的影響和教訓可以更好的指導學生未來發展的道路。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比如,在學習“孔子與老子”這一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孔子的儒家思想和老子的道家思想,比較兩種思想的不同,并且思考兩種思想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
結語
總而言之,學科素養是通過學生的后天努力而習得的,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新課改的重要發展目標。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該打破傳統教學觀念的枷鎖,在教學中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歷史的發展進程,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簡貴權.試論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滲透學科素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4):101.
[2]劉燕.基于培養學生“史料實證”歷史學科素養的教學——以《兼容進取的秦漢文化》教學為例[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7(02):30-32.
[3]宮少華.培育學科素養,提升教師質量——評《高中歷史必修課程專題解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7(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