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琴
摘 要:閱讀是一種復雜的、主動思維的心理活動,有效的閱讀理解過程是一個讀者頭腦中相關圖式不斷被激活、充實,并形成新圖式的心理語言過程。本文主要論述如何結合內容圖式進行閱讀教學。
關鍵詞:閱讀理解 信息空缺 內容圖式 閱讀教學
一、導語
英語閱讀是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各種英語考試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對于很多學生來說英語閱讀一直是一個很難攻破的難關。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教會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更要教會他們掌握一定的閱讀理論。英語閱讀活動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心理過程,其中的心理機制和相關因素很多。按照傳統的觀點,閱讀就是一個從字母→詞→句子→語篇的有序的自下而上的理解過程,閱讀一篇文章的過程就是對構成該文章的語言的字、詞、句的理解過程,閱讀過程所遇到的問題被單純地歸結為語言上的問題,把閱讀當成了閱讀理解。所以,很多人包括很多教師都認為,能否理解一篇文章,關鍵在于你是否掌握了大量的單詞,語法是否過關,等等。因此,在這種思路的指引下,教師的唯一任務就是幫助學生掃清語言上的障礙,幫助他們擴大詞匯量,狠抓語法關。其實不然,對此本人深有體會?!癕ost of the confidences were unsought-frequently I have feigned sleep,preoccupation,or a hostile levity when I realized by some unmistakable sign that an intimate revelation was quivering on the horizon; for the intimate revelations of young men,or at least the terms in which they express them, are usually plagiaristic and marred by obvious suppressions.” 這是《了不起的蓋茨比》英語原版的一句話,在此之前筆者把里面的生詞全部進行背誦了的,而且語法掌握情況自不必說,但是理解起來仍然很難。這種觀念的片面性及對閱讀教學帶來很大的弊端。 由此,我們需要科學而可行的理論進行指導。
二、圖式理論
什么是圖式?圖式(schema)就是知識、經驗等在大腦中的儲存單位,它包括各種各樣的知識,圖式的總和便是一個人的全部知識。圖式的表現形態為樹形結構,其主干圖式上往往衍生出許多分枝子圖式,而分枝子圖式又衍生出更多的細小圖式。圖式的抽象程度與其層次成正比,層次越高越抽象,越低越具體。每當一個圖式中的大部分子圖式被啟動時,該圖式便被調用了。圖式是認知的基礎,人們處理外界的任何信息都需要調用大腦中的圖式,依據圖式來理解、預測、組織、吸收外界的信息。根據圖式閱讀理論、讀者的閱讀能力,圖式可分為三大類: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它們在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探討內容圖式對閱讀教學的影響。
三、閱讀者對閱讀材料理解失敗的原因分析
閱讀是讀者調集和運用他已有的背景知識對其所閱讀的內容做出預測,再把已有的知識和新得到的信息加以比較和綜合,通過對所作的預測進行驗證,從而采取補充,修正或否定等辦法來完成對全文內容的理解,這個過程也叫做“概念驅動”。它要求讀者具有與閱讀材料的內容圖式。
閱讀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閱讀者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實質上是在大腦中發現合適的圖式,運用這些圖式去解讀閱讀材料,并在進一步的閱讀活動中去檢驗所激活圖式的適合性。閱讀者對閱讀材料理解失敗,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讀者本身不具備相應的適合于該閱讀材料的圖式,在閱讀過程中找不到合適的圖式來解釋所閱讀的材料,因而難以達到對材料的理解。
2.讀者雖然具有適合于該閱讀材料的圖式,但是材料中 所提供的線索,不能使這一圖式激活起來,因而產生理解困難。
3.讀者用已有的不適當的圖式對閱讀材料進行了理解,但這種理解與作者要傳達的本意大相近庭,因而導致了誤解。
作為一名中學英語教師應如何利用這些理論來指導日常的閱讀教學,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呢?
四、圖式理論怎樣指導閱讀教學,提高學生閱讀水平?
(一)建構圖式
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主要職能是幫助學生建構圖式:1.提供的閱讀材料必須經過精心選擇和設計,與建構圖式相關的。這樣才能避免盲目、重復、無用的訓練;2. 將問題與與之相關的不同材料聯系起來,進行歸納與總結,抽取相似之處,幫助學生完成圖式的建構。3.最好讓學生自己尋找形成圖式的例子,逐步養成習慣。這樣會使他們更好地意識到自己學習成長的過程,從而使學習更有成效。
(二)激活圖式
圖式理論認為,閱讀理解是選擇合適的圖式去解釋閱讀材料的過程。學生閱讀理解出現失誤,主要是沒有提取大腦中與閱讀材料相適應的圖式。教師講解的主要作用,也就在于幫助學生激活合適的圖式。教師既要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圖式心中有數,又要對理解特定材料所需的相應圖式有了解。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地引導學生解決閱讀過程中的具體問題。最好的教學方法是通過各種旁敲側擊,讓學生自己去激活相應圖式,自己去解決問題。
(三)潤色圖式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幫助學生潤色圖式。首先,潤色主要起鞏固圖式的作用。當圖式對提供的閱讀材料做出充足的解釋,閱讀理解得以順利地完成,才會出現這種潤色。其次,潤色主要是對已有圖式做出擴展、限制或修正,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已有圖式。當學生意識到他錯誤地運用了某一圖式,或被某一圖式難以解釋新的閱讀材料,理解過程中出現失誤,便產生了潤色圖式的動機。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協助學生調整圖式中的常量、變量和線性序列,對其進行擴展、限制或修正,使圖式具有更廣泛的適用性。經過這兩重潤色后的圖式,我們都可以將之視為新圖式。新圖式是對原有圖式的完善。圖式完善了,相應地,閱讀能力也就提高了。繼續運用上文提到的閱讀材料,經過激活圖式后形成書面的內容圖式,但是還不夠完美,需要再潤色,添加細節。因此,這時可以讓學生們根據已建構的圖式對這則閱讀材料進行復述,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歸納能力和英語口語,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而這正是英語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
綜上所述,閱讀理解實質上是讀者利用自己的圖式對閱讀材料進行的一種積極思維過程。讀者與閱讀材料共有的背景知識越多,兩者交流就越容易,讀者從中了解的信息就越多,理解也就越深刻。因此,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要活化教材,不斷充實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激發學生的英語思維與想象,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其內容圖式。
參考文獻
[1]陳四清.中國學生英語學習心理[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2]齊齊,李陸平.圖式理論與英語閱讀前教學活動[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1999: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