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內鏡室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的應用效果。方法:我院內鏡室2017年8月到2018年6月期間診治的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5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試驗組實施風險管理,比較兩組風險事件發生率。結果:試驗組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數據對比P<0.05。結論:內鏡室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的應用效果較好,能有效降低各種風險事件發生率,具有較高臨床價值。
關鍵詞:內鏡室 護理管理 風險管理 應用效果
內鏡室是醫院日常運行負責使用內鏡對患者進行診治的部門,其日常收治的患者數量眾多且患者病種繁雜,因此對醫護人員的工作要求相對較高[1]。根據臨床實踐,內鏡室日常運行中的風險事件較多,其中尤其是患者發生感染的風險較高,很容易導致患者的治療效果受到影響。因此,在內鏡室日常運行過程中必須要加強護理管理,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率,讓患者的安全得到保障。本研究對內鏡室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7年8月到2018年6月期間我院內鏡室診治的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50例。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23~72歲,平均(43.15 6.94)歲。試驗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24~71歲,平均(43.08 7.02)歲。兩組基本資料比較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主要是讓護理人員嚴格按照既定的流程完成護理配合等。
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風險管理,其中首先應對內鏡室日常運行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全面評估,護理管理人員應征求患者、醫師和護理人員的意見,并對其進行總結和深入分析,明確各種風險事件的發生幾率,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風險管理方案;其次,要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其中不僅要加強對護理人員專業技能的培訓,讓其能更好地完成護理工作,還要加強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強化護理人員消除各種風險因素的能力,以此確保其能更好地完成護理工作;再者,要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合理排班,盡量避免護理人員長時間工作的情況,并采用新老搭配的方式讓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于資歷較少的護理人員進行配合,以此促使護理人員在工作時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最后,還要加強對內鏡室的環境管理,合理安排內鏡室內的布局,確保室內通風良好,并嚴格區分各種設備和藥品的存放區域,并對休息時和更衣室等進行嚴格劃分,并且要做好各個區域的隔離處理,確保內鏡室的環境良好。
1.3評價指標
對兩組風險事件發生情況進行統計,主要包含患者感染和摔倒,以及藥品和器械丟失或損壞。
1.4統計學方法
SPSS22.0軟件處理數據,百分率和( )表示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X2檢驗和t檢驗數據差異,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根據表1數據,試驗組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數據對比P<0.05。
3.討論
風險管理是醫院日常運行中的重要工作,其中尤其是對感染風險的管理直接影響到醫院的正常運行。內鏡室是醫院日常運行中發生感染風險較高的部門,其主要是因為內鏡室診治的患者數量眾多且疾病種類繁雜,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相對較大,加上患者對內鏡的了解較差,因此很容易出現各種風險事件[2]。由于內鏡室風險事件不僅會對患者的診治效果造成影響,還會對醫院的感染控制造成影響,因此需要在內鏡室日常運行中實施有效的護理管理措施,促使護理質量提升,從而降低各種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其中在實施風險管理時,首先應針對內鏡室的實際情況對可能發生的風險事件進行分析,并對各種風險事件的發生幾率進行判定;其次,應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不僅要加強對其的專業能力培訓,還要強化其風險防范意識,讓其了解內鏡室常見的風險,促使其更好地完成日常工作;另外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排班,避免護理人員應工作壓力較大而出現失誤;最后要加強對內鏡室的環境建設,確保內鏡室的環境能滿足內鏡診治的要求,完善各項消毒殺菌措施及設備管理措施等,從而確保內鏡室的日常運行順利開展[3]。
本研究對內鏡室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試驗組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數據對比P<0.05。綜上所述,內徑是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立杰.內鏡室感染控制中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30):212+216.
[2]劉梅,張彩芹,凌艷芹.護理風險管理在無痛胃鏡檢查中的應用效果[J].全科護理,2017,15(16):2015-2017.
[3]顏紅霞,于麗.消化內鏡室護理質量管理中標準化護理的應用效果[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20):203-204.
作者簡介:張倩倩,性別女,出生年月1993.02.05,學歷本科,職稱護士,工作單位 江西省武寧縣人民醫院內鏡室,單位級別:2甲,專業: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