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育新
所謂“雙差生”就是指學習成績差,紀律差的學生。他們的行為直接影響到班風、校風,甚至是社會。所以在這方面的工作我是下了一定苦功夫的。下面談談我對轉化“雙差生”的幾點淺見。
ー、深入調查了解“雙差生”產生的原因
經過我詳細的調查,“雙差生”無非來自于個人、家庭、社會三個方面。
(一)個人因素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思想尚未成熟,辨別是非能力較差,對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往往處理不當,甚至束手無策。這時,如果缺乏正確的引導和教育,這些學生容易產生悲觀、失望的情緒,成為阻礙他們成長的拌腳石。
(二)家庭因素
因為我們生活在農村,大部分家庭的文化素質不高,當他們的子女犯錯誤時,一些家長會采取不得法的教育,甚至用粗暴的態度懲罰該子女,使該子女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在家對抗父母;在學校自暴自棄。還有的就是父母不在身邊,出外打工。他們是靠祖父祖母照料的。因為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祖父祖母把他們視為是將來的“龍”和“風”,處處讓著他們,說要什么就有什么的習慣,是他們形成“雙差生”的客觀因素。
(三)社會因素
因為現在是改革開放,在這改革開放的市場經濟大潮中,一些學生受社會中拜金主義、享受主義等不良思想影響,個別有缺點和錯誤的學生得不到家庭和學校及時的、有效的教育和幫助,無法分辨社會中存在的是非、好壞、美丑等現象。結果導致他們無所適從,繼續朝看錯誤的方向發展下去,使他們成為“雙差生”。
二、做好“雙差生"轉化工作的幾點做法
(一)對“雙差生”加強理想前途教育,進一步明確其學習的目的
由于“雙差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積極性較低,厭學情緒嚴重,從而導致作業無法完成,學習成績差;在紀律上缺乏自覺性,自由散漫,影響其他同學學習;在思想上缺乏正確的教育,不求上進,是非不分。針對“雙差生”的這些缺點,我結合《品德》課及周會課,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理想前途教育,并從世界觀、人生觀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人民,樹立遠大的理想,使“雙差生”能以理想為動力,懂得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變厭學為樂學,變違紀為守紀。這樣,只要“雙差生”明確了學習目的,他們就能正確認識自己的缺點,并及時改正過來,同時學習也會迎頭趕上,為實現理想而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二)用愛感化“雙差生”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對學生傾注愛就是對教育學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作為“雙差生”更需要老師慈母般的愛心。對“雙差生”的教育,切忌抓住學生的錯誤不放,切忌不切實際地空談大道理。要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和思想溝通,爭取學生對老師的理解和信任,拉近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這時,老師對“雙差生”應有更多的關心和理解,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并想方設法幫助解決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難,使他們能從老師身上找到溫暖感。之后,再幫助他們談如何找缺點,改正錯誤。這樣學生才會比較容易接受老師的教育。教育才會出現良好效果,“雙差生”的轉化工作才能取得成功。
(三)對“雙差生”的評價要恰如其分,以理服人
轉化“雙差生”時,對“雙差生”犯錯的原因要了解清楚,切忌主觀武斷。要對學生作出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評價。在批評學生時也要體現出關懷之情,講究批評的藝術性,使學生不會產生抵觸情緒,而且要以此作為進步的新起點,使這樣合理的評價產生積極的作用。只有這樣,老師才能掌握分寸,不偏倚,以理服人,才更有利于“雙差生”的轉化工作。
(四)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為“雙差生”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要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級教育網絡,統一教育思想,堅持教育原則,齊心協力把“雙差生”轉化工作做好。這就需要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與學校一起對“雙差差生進行行之有效的教育。當然,家訪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例如:我班的小龍同學,在學校里學習認真、成績優良、守紀律、懂禮貌。可家訪時才發現他在家中卻是另種表現。原來,這個學生在家不做家務,還有挑食的不良習慣,家里的一切活動都以他為中心。針對這個學生存在的問題,我通過組織野炊活動來教育這個學生,讓他在野外找食用水,自己動手生火煮飯,使他感受勞動的艱辛與樂趣。經過這次活動,這個學生轉變很大,在家主動做家務,不挑食,也懂得了怎樣體貼和關心父母了。所以為“雙差生”創造良好的環境,也是“雙差生”轉化工作中的重要。
總之,對“雙差生”的轉化教育工作,要分清學生的思想根源,立足抓早抓細,把學生的錯誤思想和行為清除在萌芽狀態,不讓其蔓延。同時也要運用得當的教育方法,這樣才能做好“雙差生”的轉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