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銀平
摘 要: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長期積淀形成并傳承下來的優秀思想文化精髓在新時代條件下依然占據重要地位。繼承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仍需要繼續培育時代精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人、塑造人,以此提升個人精神境界和價值追求。
關鍵詞:新時代;中華民族精神;愛國主義
一、中華民族精神的概念界定
民族、民族國家、民族精神的概念主要地源于西方,經過本土化改造以后具有了自身的內涵和意義。一般而言上,我們把中華民族長期積淀形成并傳承下來的優秀思想文化精髓稱為中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統一的民族共同體內長期發展、積淀形成的優秀思想文化精髓,是民族成員共有的核心思想信念和價值準則。主要包括以下含義:
第一,民族精神是一種社會意識。民族精神是對一個民族的優秀思想文化精髓的高度概括,作為對社會存在的反映又來源于社會存在。同時,它也反作用于社會存在,具有其特殊的形成及發展規律。第二,民族精神是民族共同體的核心思想信念和價值準則,所謂核心思想信念和價值準則是指能夠體現最基本的信仰、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那部分內容,包括信仰和理性兩個層面。因此,對于民族精神最高的概括就是民族教義、民族哲學。第三,民族精神是普遍真理性和民族個性的統一。民族精神作為一種社會意識來源于民族成員的實踐活動,經過實踐檢驗并凝練為較為穩固的思想意識,因此具有客觀真理性。另一方面,民族精神的形成與各民族自身的生存環境、發展歷程息息相關而具有個性化特征。第四,民族精神具有歷史性和時代性相統一。民族精神具有歷史傳承下來的歷史價值,也會隨著社會生產實踐條件的變化而發生創造性的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同時生成具有時代特點、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新的思想信念。
因此,新時代條件下,要不斷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更要不斷建構中華民族精神,助力意識形態領域促進硬實力的發展。
二、新時代條件下中華民族精神建構的戰略意義
新時代條件下推動中華民族精神的構建和弘揚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廣大人民群眾對國家的認同,從而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同時也有利于個體精神境界的提高。
(一)新時代條件下中華民族精神的建構促進國家認同
國家認同(nationalidentity),是指一個國家的公民、對自己屬于國家的成員的身份確認。“個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者設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現實關系和觀念關系的全面性”[1],這并非先天獲得,其根源于對國家的文化認同和政治認同,是作為主體的公民的主動性建構過程。國家認同是雙向互動過程,也是多種因素綜合的效果。一方面要強化國家認同的思想基礎,另一方面要強化國家認同的物質基礎,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中華民族精神的當代建構為國家認同提供了歷史文化基礎和共同價值觀基礎。不斷強化民族的共同歷史文化根基、加強歷史教育,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傳統,積極培育民族精神,為中華民族精神的當代建構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一切發展都是遵循人民的意志,一切發展都是為了人民的幸福。
(二)新時代條件下中華民族精神的建構提升道路自信
民族自信即民族這個共同體對自身價值的確認,是在理性認知基礎上形成的對本民族的肯定性判斷,體現了民族共同體的一種積極的心理態勢。民族自信包括歷史自信和現實自信,其中歷史自信是基礎,現實自信是歷史自信的發展。一個民族在過往的歷史中書寫了波瀾壯闊的宏偉篇章,這個民族就會對自己的祖輩心存敬意,并因為這種輝煌而感到光榮。同時,歷史上創造的文明成果為現實的人所有,現實的人對歷史遺產的認可和熱愛就構成了民族的歷史自信。另一方面,中華民族的現實自信來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果。
(三)新時代條件下中華民族精神的建構升華個體精神境界
人的發展既是社會發展的目的,也是社會發展的前提。“社會化的人,聯合起來生產者,將合理地調節他們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2],時代的問題來源于時代本身,信仰和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但信仰危機已經成為一個問題。新世紀多種社會思潮紛雜,有時候不得不面對價值錯亂現象,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以核心價值觀來充實人們的精神世界,使之成為全社會的共同信念,成為每個人的精神支柱。尋找現代人精神世界的思想源泉,必然離不開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中華民族精神的當代建構正是在繼承傳統、弘揚傳統、對傳統進行現代改造的基礎上構建現代精神,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續接。
三、新時代條件下中華民族精神建構的主要內容
明確新時代條件下中華民族精神建構的主要方面是關鍵,即一方面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精神,一方面重點建構和培育中華民族的時代精神,具體表現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塑造人。
(一)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精神
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愛國主義傳統,是千百年來固定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有學者認為愛的是作為自然要素的國土上的全部資源、作為社會要素的國民和作為政治要素的國家。愛國主義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是在歷史發展中形成的。愛國主義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熱愛自己的同胞,對黨和國家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一切工作都應該以人民的需求和利益為根本出發點。
(二)建構和培育中華民族的時代精神
毋庸置疑,一定社會的時代精神即是一定國家民族精神的特定時代表現。相比于傳統社會,現代社會瞬息萬變,經濟社會發展宜昌迅速。相對于中華民族精神的傳統品格而言,新時期條件下最需要發掘和培育的是改革創新精神、科學精神和民主精神,其中改革創新精神是時代精神的核心,是與時代主題契合、促進時代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無論生活或工作,必須掌握因時制宜、知難而進、開拓創新的科學思維。
(三)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練中華民族精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既面臨著新的形勢和考驗又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加強烈地擁有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夢想。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練中華民族精神,就是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思想內核。由此,中華民族精神的建構獲得了根本的價值歸宿,同時回應了時代的需要,反映了時代精神的本質。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個人的行為遵循,不斷促進個人價值追求。
參考文獻:
[1]]卡爾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八卷).編譯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2.
[2]卡爾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七卷).編譯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