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少杰
摘要:在近代中國書畫史上,吳昌碩當之無愧為聲震四海的一代宗師。他的詩、書、畫、印渾然一體,又各有千秋,體現在作品中,形成氣勢磅礴,標新立異的獨特風格。他也是“金石派”藝術的代表人物,畫風奔放,加之深厚的金石書法功底,形成了他獨特的繪畫風貌。
關鍵詞:吳昌碩;花鳥畫;風格
1.人物背景簡析
吳昌碩(1844.8.1-1927.11.29),原名俊,俊傾,字昌碩,別號缶廬、大聾,苦鐵等,晚年自稱吳字,男,漢族,浙江安吉人。我國近、現代書畫藝術發展過渡時期的關鍵人物,“詩、書、畫、印”四絕的一代宗師,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與任伯年、趙之謙、虛谷齊名為“清末海派四大家”。吳昌碩的藝術別辟蹊徑、貴于創造,最擅長寫意花卉,他以書法入畫,把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章法融入繪畫,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他以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筆力敦厚老辣、縱橫恣肆、氣勢雄強,構圖也近書印的章法布白,虛實相生、主體突出,畫面用色對比強烈。
2.吳昌碩的繪畫風格
2.1古法用筆
中國的書法和繪畫兩者存在極大的聯系,它們的產生和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吳昌碩繼承了古代畫論中的“書畫同源”之說,他以書入畫,于大寫意花鳥畫中表達筆意,令人感受物象的精神氣。畫中筆法酣暢淋漓,氣韻深厚,使人能夠感受到畫面的書法之意、古拙之氣、金石之味。吳昌碩的花鳥畫用筆源于古篆隸,渾厚有力,線條反復融合,疏密得當,給觀者以強烈的震撼之感;畫中也以草書用筆,如畫藤,藤條枝干錯綜飛舞,交叉盤旋,轉折有方有圓,放縱的筆意無不透出古樸的特點。
2.2潑墨入畫
吳昌碩的潑墨手法,揮灑大膽,方圓結合,墨氣淋漓,干濕相生,他畫的荷葉多用的是這種手法。在宿墨上,吳昌碩特別大膽,宿墨很容易使畫面臟,但在吳昌碩的作品中并沒有臟。這種運用宿墨的方法,讓人感覺很平淡,再仔細觀察,墨水顆粒則顯出斑駁的效果,更讓人覺得有趣。在漬墨手法上,吳昌碩更是這方面的高手。漬墨本是意外中的水墨留下的痕跡,偶然性是非常強的,但吳昌碩的繪畫作品中卻用得恰到好處。
2.3設色艷卻不俗
鴉片戰爭結束,西畫漸人中國,海派不少畫家受西方繪畫的影響,開始注重色彩運用,尤其表現在色調的和諧和用色的鮮明上。吳昌碩用墨極為果敢和厚重,擅長并精于潑墨,而且越到晚年“吃墨量更多”。吳昌碩也把自己用墨的特點轉移到用色上面,大膽艷麗,善用大紅大綠等純色,尤其擅用西洋紅入畫。但是,這些濃艷對比明顯的色彩,在吳昌碩的畫中并不顯得俗氣,反而他那古拙的金石氣味駕馭住了那些艷麗的色彩,做到真正的雅俗共賞。如吳昌碩所繪的《牡丹圖》,畫面大膽突破,用色醒目濃烈,牡丹用了洋紅及杏黃,顯得明艷動人,一掃之前閑散的文人氣息,色墨相融,濃墨淡彩,不拘一格。尤其是葉子的下方,枝葉婆娑,頗有微風襲來之意,極具動感。
2.4畫面構圖
在中國傳統畫論中,我們稱構圖為“經營位置”,指畫家在一定的空間里面把描繪對象之間的關系進行擺放和處理,把各個需要的形象進行組織,從而構成一個和諧的畫面。好的構圖能夠顯現出畫面的氣勢,如若表現莊重,則把畫面的重心放于下方。吳昌碩把書法印章布白的方法運用于繪畫之中,使得他的構圖布局別具一格,形成了自己的“氣”與“勢”。吳昌碩還善于突出兩個傾斜對應于畫面的空間,把它畫滿畫實,留出大量的空白,使“虛”與“實”的對應關系得到一個很好地體現。他的獨具匠心,體現出了較高的藝術修養。他還經常用垂直和水平的幾何分割布局畫面。
3.吳昌碩的繪畫意境
意境在吳昌碩看來,是一種藝術表現形態在他主觀意識心境中的表達,是一種物化他個人的精神追求形式。吳昌碩先生通過寫意花鳥畫來營造情調、追求意趣、傳達心情是。他的寫意花鳥畫的筆墨藝術達到精神上的統一,以及人文上的精神統一,讓花鳥畫成為一種高雅藝術。他結合時代和個人特點的發展,把個性風格與時代特色融于意境創作之中,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4.吳昌碩的價值和歷史意義
吳昌碩的價值就在于他在傳統基礎上能破格創新,流派自由,個性鮮明,善于借鑒吸收外來藝術。吳昌碩的這些特點同時也代表了整個海派甚至是上海城市文化的特點。吳昌碩是近代將詩書畫印這‘四全在水墨大寫意畫中完美結合的藝術大師。”吳昌碩的藝術作品古而新,樸而雅,質而艷,獷而秀。這正是源于他的金石篆刻功底。藝術品不僅要有高古之意,更要開拓創新,使它更具有傳統意義上的高潔感、厚重感、感滄桑的藝術效果。吳昌碩不僅實現了讓繪畫體現野逸與高古之氣,還把中國畫推進到一個新的境界,對現代中國繪畫界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吳昌碩作畫用“草篆書”以書法入畫;線條功力異常深厚。雖然從狀物繪形的角度看其線條的質感似乎不夠豐富、切實,但恰恰是舍棄了形的羈絆,吳昌碩的繪畫才步入了“意”的廳堂,從而形成了影響近現代中國畫壇的直抒胸襟,酣暢淋漓的“大寫意”表現形式。作為海派繪畫的創立者,他的藝術對于中國近現代繪畫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